德州:战高温保生产稳供给

2023-07-17 作者: 贺莹莹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7月11日9时许,德州气温已经到达36℃,在德州文化科技中心项目建设现场,9台塔吊挥舞着长臂,700余位工人忙着施工。目前,该项目主体二层已全部完成,主体三层施工进度已超过40%,力争今年9月份主体封顶。“钢筋表面温度到达60℃以上,必须戴好手套,不然能烫出泡。”钢筋工伏林说。
  据德州文化科技中心建设运营组组长孙志刚介绍,为应对高温天气,他们调整了施工方案,进行错峰施工,采取“干两头、歇中间”及轮换作业的方式,避开高温时段施工。给工人发放降温物资和消暑品,现场建设了临时茶水亭,准备好饮用水和绿豆汤,保证工人及时补充水分,预防中暑,确保施工安全与项目进度两不误。
  连日来,德州各地气温居高不下,战高温、保生产、稳供给,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高青至武城高速商河至平原段,面对气温高、汛期临近、节点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安全压力大等现实考验,项目建设者全力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目前桥梁桩基已完成60%,墩柱、承台、系梁、肋板台和预制梁板施工全面展开、快速推进;箱涵和圆管涵,特别是低洼路段的小结构物正在加速施工;路基填方已完成110万立方米,目前日均填土量超过2万立方米。
  当前,正处于玉米管理的关键时期。在平原县龙门街道堤下王村的农田里,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田殿彬仔细查看玉米苗情。“近期持续高温干旱,给秋季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要千方百计广辟水源,抗旱保苗。若有缺苗断垄的情况,要及时补种或者移栽。”田殿彬说。近期,平原县组织100名农技人员分6个组分赴农村,对农户进行田间指导。
  持续高温,市民用电和用水量不断增加,供电和供水部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稳供给。7月10日,德州电网最高负荷达575.7万千瓦,同比增长9.5%。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做好电力供需平衡研判和预警,精准预测负荷情况,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持续优化网架结构,新增500千伏齐河变电站电源点,进一步提升供电能力。德州公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对管网压力实时监控,并增加对各水厂和加压泵站的巡查力度,根据管网动力需求,对压力薄弱点进行压力补给,确保今夏高峰供水安全平稳。
  德州全市已建立292个户外劳动者驿站,为市民群众提供纳凉避暑服务。全市公安机关183个服务窗口及基层所队纷纷行动,为群众提供爱心绿豆汤和矿泉水等解暑饮品。此外,德州市各级还广泛开展了送清凉慰问等活动。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7月11日9时许,德州气温已经到达36℃,在德州文化科技中心项目建设现场,9台塔吊挥舞着长臂,700余位工人忙着施工。目前,该项目主体二层已全部完成,主体三层施工进度已超过40%,力争今年9月份主体封顶。“钢筋表面温度到达60℃以上,必须戴好手套,不然能烫出泡。”钢筋工伏林说。
  据德州文化科技中心建设运营组组长孙志刚介绍,为应对高温天气,他们调整了施工方案,进行错峰施工,采取“干两头、歇中间”及轮换作业的方式,避开高温时段施工。给工人发放降温物资和消暑品,现场建设了临时茶水亭,准备好饮用水和绿豆汤,保证工人及时补充水分,预防中暑,确保施工安全与项目进度两不误。
  连日来,德州各地气温居高不下,战高温、保生产、稳供给,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高青至武城高速商河至平原段,面对气温高、汛期临近、节点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安全压力大等现实考验,项目建设者全力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目前桥梁桩基已完成60%,墩柱、承台、系梁、肋板台和预制梁板施工全面展开、快速推进;箱涵和圆管涵,特别是低洼路段的小结构物正在加速施工;路基填方已完成110万立方米,目前日均填土量超过2万立方米。
  当前,正处于玉米管理的关键时期。在平原县龙门街道堤下王村的农田里,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田殿彬仔细查看玉米苗情。“近期持续高温干旱,给秋季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要千方百计广辟水源,抗旱保苗。若有缺苗断垄的情况,要及时补种或者移栽。”田殿彬说。近期,平原县组织100名农技人员分6个组分赴农村,对农户进行田间指导。
  持续高温,市民用电和用水量不断增加,供电和供水部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稳供给。7月10日,德州电网最高负荷达575.7万千瓦,同比增长9.5%。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做好电力供需平衡研判和预警,精准预测负荷情况,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持续优化网架结构,新增500千伏齐河变电站电源点,进一步提升供电能力。德州公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对管网压力实时监控,并增加对各水厂和加压泵站的巡查力度,根据管网动力需求,对压力薄弱点进行压力补给,确保今夏高峰供水安全平稳。
  德州全市已建立292个户外劳动者驿站,为市民群众提供纳凉避暑服务。全市公安机关183个服务窗口及基层所队纷纷行动,为群众提供爱心绿豆汤和矿泉水等解暑饮品。此外,德州市各级还广泛开展了送清凉慰问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