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人心的黄河夯歌
2023-07-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后窗
□ 戴永夏
黄河夯歌又称“黄河号子”“土硪号子”“夯号”“硪号”等,是民工在修筑黄河堤坝时,打夯所唱的歌谣。
夯(又称硪)是砸实土层的工具,有石质、铁质、木质等多种。通常使用的夯为圆柱形石墩,底平面光,高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重约75公斤。它的上面绑着两根将近一人高的木把手,周边均匀地凿有8个孔眼,上面栓有8根拉绳。打夯时一人握把指挥,其余人合力将夯高高地抛起,又重重地落下。这样一起一落,将松土砸实。为了协调动作,鼓舞干劲,缓解疲劳,民工在打夯时还唱起夯歌。唱时一人(号头)领唱,众人合唱。这样边打边唱,歌声悠扬,响遏行云。一场繁重的劳动,立即变成雄壮的艺术演唱……
黄河夯歌的种类很多,黄河下游各个地区都有不同形式的夯歌,仅分布在山东河段的就有二板号、快号、十二莲花、爬山虎、小了了号、两头停、大平洋、二八号等100多种。夯歌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传播打夯经验,强调操作规程。如有一首夯歌这样唱道:
说干咱就干哪,绳子背上肩哪,大家用力拉呀,石夯跳得欢哪!
一人不用力啊,绳子拉不齐啊,石夯落不正啊,就会出危险啊!
大家一齐拉啊,石夯飞上天啊,用力用得齐啊,省力不危险啊!
头遍轻轻打呀,二遍狠狠蹾哟,三遍要打平呀,打夯咱领先啊!
二是讲述历史故事,歌颂古代英雄。如《十二个月》这样唱道:
正月里,正月正,白马银枪小罗成。一十二岁打登州,打罢登州救秦琼。
二月里,龙抬头,孙膑下山骑青牛。手使一对檀香拐,他和庞涓结怨仇。
三月里,三月三,三人结义在桃园。桃园刘备三结义,关公月下斩貂蝉。
……
从一月唱到“十二个月”,每个月唱一段古代英雄故事。唱着这些动人的故事,既能愉悦心情,又能增长见识。
三是讲述生活常识,进行知识竞赛。如《对花歌》这样唱道:
俺说一来谁对一?什么花开在水里?恁说一来俺对一,水仙开花在水里!
俺说俩来谁对俩?什么开花闹嚷嚷?恁说俩来俺对俩,韭菜开花闹嚷嚷!
俺说三来谁对三? 什么开花一头尖?恁说三来俺对三,辣椒开花一头尖。
……
这首夯歌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一些植物开花的特点,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它给紧张的劳动,增添了活跃欢快的气氛。
四是议论时政,抒发感情。如一首夯歌唱道:
其一
提起那旧社会啦,嘿太黑暗!老百姓受的苦,说不完咳!
……
糠菜糊涂啦,吃不饱哟!哪有棉衣哟,来抵寒呀咳!
没法哟咳,只有去逃荒呀!受苦哟受难,在外边哟咳!
其二
远远跑起修金堤,听我唱个新硪曲!
自从来了共产党,杨勇将军呀领导我们打游击!
俺的家乡呀变成根据地,民主政府呀减租又减息!
俺老百姓跟着共产党,自由平等呀衣食足!
……
这首夯歌采取了新旧对比的形式,既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反映旧社会老百姓受苦受难;又歌颂了共产党领导减租减息,老百姓过上自由平等、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感情朴实,爱憎分明,十分打动人心。
黄河夯歌作为民间艺术之一,闪耀着黄河儿女坚毅粗犷、乐观豪放的风貌,彰显着人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见证了黄河岸边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治黄智慧,因而深受人们欢迎。它不仅是治黄实践的文化浓缩,更是一朵艺术奇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但丰富和完善了黄河文化,而且填补了世界河流文化只有船工号子没有劳动号子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民间音乐价值、文化价值、民族价值和社会价值。
□ 戴永夏
黄河夯歌又称“黄河号子”“土硪号子”“夯号”“硪号”等,是民工在修筑黄河堤坝时,打夯所唱的歌谣。
夯(又称硪)是砸实土层的工具,有石质、铁质、木质等多种。通常使用的夯为圆柱形石墩,底平面光,高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重约75公斤。它的上面绑着两根将近一人高的木把手,周边均匀地凿有8个孔眼,上面栓有8根拉绳。打夯时一人握把指挥,其余人合力将夯高高地抛起,又重重地落下。这样一起一落,将松土砸实。为了协调动作,鼓舞干劲,缓解疲劳,民工在打夯时还唱起夯歌。唱时一人(号头)领唱,众人合唱。这样边打边唱,歌声悠扬,响遏行云。一场繁重的劳动,立即变成雄壮的艺术演唱……
黄河夯歌的种类很多,黄河下游各个地区都有不同形式的夯歌,仅分布在山东河段的就有二板号、快号、十二莲花、爬山虎、小了了号、两头停、大平洋、二八号等100多种。夯歌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传播打夯经验,强调操作规程。如有一首夯歌这样唱道:
说干咱就干哪,绳子背上肩哪,大家用力拉呀,石夯跳得欢哪!
一人不用力啊,绳子拉不齐啊,石夯落不正啊,就会出危险啊!
大家一齐拉啊,石夯飞上天啊,用力用得齐啊,省力不危险啊!
头遍轻轻打呀,二遍狠狠蹾哟,三遍要打平呀,打夯咱领先啊!
二是讲述历史故事,歌颂古代英雄。如《十二个月》这样唱道:
正月里,正月正,白马银枪小罗成。一十二岁打登州,打罢登州救秦琼。
二月里,龙抬头,孙膑下山骑青牛。手使一对檀香拐,他和庞涓结怨仇。
三月里,三月三,三人结义在桃园。桃园刘备三结义,关公月下斩貂蝉。
……
从一月唱到“十二个月”,每个月唱一段古代英雄故事。唱着这些动人的故事,既能愉悦心情,又能增长见识。
三是讲述生活常识,进行知识竞赛。如《对花歌》这样唱道:
俺说一来谁对一?什么花开在水里?恁说一来俺对一,水仙开花在水里!
俺说俩来谁对俩?什么开花闹嚷嚷?恁说俩来俺对俩,韭菜开花闹嚷嚷!
俺说三来谁对三? 什么开花一头尖?恁说三来俺对三,辣椒开花一头尖。
……
这首夯歌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一些植物开花的特点,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它给紧张的劳动,增添了活跃欢快的气氛。
四是议论时政,抒发感情。如一首夯歌唱道:
其一
提起那旧社会啦,嘿太黑暗!老百姓受的苦,说不完咳!
……
糠菜糊涂啦,吃不饱哟!哪有棉衣哟,来抵寒呀咳!
没法哟咳,只有去逃荒呀!受苦哟受难,在外边哟咳!
其二
远远跑起修金堤,听我唱个新硪曲!
自从来了共产党,杨勇将军呀领导我们打游击!
俺的家乡呀变成根据地,民主政府呀减租又减息!
俺老百姓跟着共产党,自由平等呀衣食足!
……
这首夯歌采取了新旧对比的形式,既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反映旧社会老百姓受苦受难;又歌颂了共产党领导减租减息,老百姓过上自由平等、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感情朴实,爱憎分明,十分打动人心。
黄河夯歌作为民间艺术之一,闪耀着黄河儿女坚毅粗犷、乐观豪放的风貌,彰显着人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见证了黄河岸边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治黄智慧,因而深受人们欢迎。它不仅是治黄实践的文化浓缩,更是一朵艺术奇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但丰富和完善了黄河文化,而且填补了世界河流文化只有船工号子没有劳动号子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民间音乐价值、文化价值、民族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