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速集团筑牢安全“压舱石”
2023-07-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刘殿君 魏群
安全生产“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底线、红线、生命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强调和部署,表明了我们党把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对于企业抓好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作为山东省属骨干国有企业的山东高速集团,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准确把握安全生产规律,深入分析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夯基础、抓创新、控风险,构筑了牢固的安全生产“防护堤”。
持之以恒“夯基础”,奠定工作“总基调”。山东高速集团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狠抓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八抓20条”举措落实,深入推进“六个三”安全系统工程,完善安全体系建设。锚定短板弱项发力,打造具有高速特色的安全“晨会”规范,厘清劳务分包和业务外包职责界限,做细“安全生产月”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督导调研掌握管控重点,推行全员隐患排查引领素养提升,开展岗位安全说明书专项活动和内部讲师巡讲补齐管理短板。在以安全基础工作为重要考评标准的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中,山东高速集团及27家权属单位获评最高信用评级“AA”级,占全省“AA”级企业总数的60%,稳居第一位。
孜孜不倦“抓创新”,打造管理“突破口”。山东高速集团一直把安全创新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突破口,安全信息化建设、隐患“随手拍”等创新举措已在省属企业中全面推广。今年以来,山东高速集团将安全创新成效纳入考核,加大安全创新投入,分行业树立标杆单位,营造消耗吸收再创新的良性氛围,安全创新“列车”加速驶入“快车道”。管理创新方面,基层一线会安全、能安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总部的服务指导、支撑保障职能不断强化,基层一线单位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快速提升。科技保障方面,“三化”进程明显加速,路桥运营领域全面引入防撞车,推行机械化清扫作业和桥梁隧道智能化检测,涉路作业人员安全有了保障;高危行业领域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等新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特别是化工领域在搭建起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后,关键操作自控率达到100%,本质安全水平大大提升。
锲而不舍“控风险”,筑牢安全“压舱石”。山东高速集团明确“风险管控前置、管理关口前移”工作思路,采取“防大、盯小、控源头”三位一体的风险管控措施。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开展针对动火、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的专项整治,实施特殊作业监护人能力评估和达标提升工程,组织常态化专家诊断,全力防范重大风险。制定路桥运营、建设工程等7类典型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发挥安全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监测功能,强化风险动态监控,盯紧一般风险变动趋势。推行危化品领域承包商全过程管控,制定186条不安全行为清单,淘汰不合格承包商3家;落实投资项目安全评估前置制度,对投资主业以外高危行业项目首先进行安全评估,牢牢把控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准入源头。
据悉,近年来山东高速集团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成效卓著,安全与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为国有企业真正做到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了积极探索。
安全生产“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底线、红线、生命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强调和部署,表明了我们党把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对于企业抓好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作为山东省属骨干国有企业的山东高速集团,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准确把握安全生产规律,深入分析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夯基础、抓创新、控风险,构筑了牢固的安全生产“防护堤”。
持之以恒“夯基础”,奠定工作“总基调”。山东高速集团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狠抓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八抓20条”举措落实,深入推进“六个三”安全系统工程,完善安全体系建设。锚定短板弱项发力,打造具有高速特色的安全“晨会”规范,厘清劳务分包和业务外包职责界限,做细“安全生产月”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督导调研掌握管控重点,推行全员隐患排查引领素养提升,开展岗位安全说明书专项活动和内部讲师巡讲补齐管理短板。在以安全基础工作为重要考评标准的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中,山东高速集团及27家权属单位获评最高信用评级“AA”级,占全省“AA”级企业总数的60%,稳居第一位。
孜孜不倦“抓创新”,打造管理“突破口”。山东高速集团一直把安全创新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突破口,安全信息化建设、隐患“随手拍”等创新举措已在省属企业中全面推广。今年以来,山东高速集团将安全创新成效纳入考核,加大安全创新投入,分行业树立标杆单位,营造消耗吸收再创新的良性氛围,安全创新“列车”加速驶入“快车道”。管理创新方面,基层一线会安全、能安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总部的服务指导、支撑保障职能不断强化,基层一线单位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快速提升。科技保障方面,“三化”进程明显加速,路桥运营领域全面引入防撞车,推行机械化清扫作业和桥梁隧道智能化检测,涉路作业人员安全有了保障;高危行业领域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等新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特别是化工领域在搭建起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后,关键操作自控率达到100%,本质安全水平大大提升。
锲而不舍“控风险”,筑牢安全“压舱石”。山东高速集团明确“风险管控前置、管理关口前移”工作思路,采取“防大、盯小、控源头”三位一体的风险管控措施。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开展针对动火、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的专项整治,实施特殊作业监护人能力评估和达标提升工程,组织常态化专家诊断,全力防范重大风险。制定路桥运营、建设工程等7类典型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发挥安全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监测功能,强化风险动态监控,盯紧一般风险变动趋势。推行危化品领域承包商全过程管控,制定186条不安全行为清单,淘汰不合格承包商3家;落实投资项目安全评估前置制度,对投资主业以外高危行业项目首先进行安全评估,牢牢把控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准入源头。
据悉,近年来山东高速集团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成效卓著,安全与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为国有企业真正做到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了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