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探索实践“一二三”宣讲工作法
用身边事讲理论说政策
2023-06-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孟令洋 报道
本报枣庄讯 “教学梦就是我的‘中国梦’。教书用心、育人用爱,在这三尺讲台上,绽放毕生光芒!”前不久,在枣庄市薛城区白楼湾“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镇街巡回宣讲现场,宣讲员孙雅迪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今年以来,枣庄探索实践“一二三”宣讲工作法,用家长里短的身边故事来讲理论说政策,让群众听得懂、留得下、记得住,有效提升了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和到达率。
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宣讲质效。枣庄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宣讲平台,拉家常、掏心窝,接地气,通民心。市、区两级组建了8支宣讲队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常态化宣讲8900余场,将理论知识从会场延伸到现场。“新时代号角响云天,守正创新攻难关,自信自强记心间……”农忙间隙,山东小鼓非遗传承人李传文带领着山亭区田园宣讲队如火如荼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
拓展“两种模式”,优化宣讲服务。聚焦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领域和问题,枣庄精准确定宣讲内容,采取灵活的宣讲方式,点单派单精准讲,创排小戏小剧生动讲。在枣庄文明网、“文明枣庄”客户端等平台,发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宣讲主题“菜单”,打造干部群众按需“点单”、宣讲团统筹“派单”、宣讲员发挥特长“接单”、听众互动“评单”的宣讲模式,形成理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精准对接。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柳琴戏、山东小鼓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戏小剧中,创排《战地英雄》《党的精神闪金光》等文艺宣讲节目46个,开展各类文艺宣讲活动1200余场次,让广大群众在艺理结合、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坚持“三级联动”,创树宣讲品牌。发挥市级“‘枣’学‘枣’讲”宣讲品牌引领作用,开展“新时代·新枣庄·新故事”百姓宣讲等9200余场次,用宣讲者的亲历亲闻亲为诠释科学理论。各区(市)结合地区特色打造“薛思明理”“‘亭好的’云宣讲”“‘峄’起学习”等系列理论宣讲品牌9个,形成接地气、有生气的宣讲品牌矩阵。全市65个镇(街)深挖镇域文化资源,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推出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宣讲活动,在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中形成“山里红”“红色茶棚”“兰祺蒲公英”等130余个宣讲品牌。
本报枣庄讯 “教学梦就是我的‘中国梦’。教书用心、育人用爱,在这三尺讲台上,绽放毕生光芒!”前不久,在枣庄市薛城区白楼湾“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镇街巡回宣讲现场,宣讲员孙雅迪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今年以来,枣庄探索实践“一二三”宣讲工作法,用家长里短的身边故事来讲理论说政策,让群众听得懂、留得下、记得住,有效提升了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和到达率。
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宣讲质效。枣庄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宣讲平台,拉家常、掏心窝,接地气,通民心。市、区两级组建了8支宣讲队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常态化宣讲8900余场,将理论知识从会场延伸到现场。“新时代号角响云天,守正创新攻难关,自信自强记心间……”农忙间隙,山东小鼓非遗传承人李传文带领着山亭区田园宣讲队如火如荼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
拓展“两种模式”,优化宣讲服务。聚焦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领域和问题,枣庄精准确定宣讲内容,采取灵活的宣讲方式,点单派单精准讲,创排小戏小剧生动讲。在枣庄文明网、“文明枣庄”客户端等平台,发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宣讲主题“菜单”,打造干部群众按需“点单”、宣讲团统筹“派单”、宣讲员发挥特长“接单”、听众互动“评单”的宣讲模式,形成理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精准对接。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柳琴戏、山东小鼓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戏小剧中,创排《战地英雄》《党的精神闪金光》等文艺宣讲节目46个,开展各类文艺宣讲活动1200余场次,让广大群众在艺理结合、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坚持“三级联动”,创树宣讲品牌。发挥市级“‘枣’学‘枣’讲”宣讲品牌引领作用,开展“新时代·新枣庄·新故事”百姓宣讲等9200余场次,用宣讲者的亲历亲闻亲为诠释科学理论。各区(市)结合地区特色打造“薛思明理”“‘亭好的’云宣讲”“‘峄’起学习”等系列理论宣讲品牌9个,形成接地气、有生气的宣讲品牌矩阵。全市65个镇(街)深挖镇域文化资源,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推出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宣讲活动,在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中形成“山里红”“红色茶棚”“兰祺蒲公英”等130余个宣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