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乡村振兴法治保障
——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
2023-05-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徐维东
全面振兴乡村,法治是重要保障。3月下旬至4月,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通过强化法律权威、压实法定职责,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三农”领域尊崇法治、厉行法治。
检查组心系粮食稳产增产。“如果我们的小麦都长成这样,今年粮食生产定能再夺丰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更有底气。”在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带队的烟台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望着广袤青翠、长势喜人的麦田感慨道。距离不远就是登海种业试验场,每年向农户供应产量高且抗性好的品种,其中登海206小麦品种创2022年全省高产纪录。茫茫绿野上,多见农机少见人,旋耕机、播种机、植保机等现代化农机装备一应俱全。良种与科技加持,给全年农业生产带来丰收的希望,也让莱州粮食产量稳居烟台首位。
产业兴旺开拓农民致富路。“地处北纬37°黄金线,昼夜温差适宜,光照足,生态优,土地微量元素丰富,所以烟台苹果皮薄、肉厚、汁多。”“我们有些苹果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呢,快下单尝尝吧!”检查组走进龙口绿杰苹果千亩示范园时,看到不少主播在手机屏幕前热情吆喝。龙口市政府负责人介绍,“直播+”模式已成为当地实行乡村产业“链式运作”的重要一环,像绿杰股份公司不仅搭电商“快车”、“云”上卖果,还流转土地打造精品果园,带动周边4个村同走富裕路。这样的场景,放眼全市并不鲜见。近几年烟台市以法律实施促进三产融合,培育苹果、大花生2个千亿级和海参、预制菜等6个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高质量发展先行县3个、农业产业强镇14个、乡土产业名品村140个,打造食品和葡萄酒等市重点产业链,乡村产业成势见效。
组织振兴牵引乡村全面振兴。一路上,检查组走村串巷、问计于民,在文明实践中心、村民议事室、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与村民热络交流的场面。去年烟台市乡村振兴工作跃居全省第四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该市旗帜鲜明地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基层政权等法律规定,以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建设为主线,推进基层各类组织建设,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截至目前,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比例达99.4%,累计培训基层干部3万人次,建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400多个、带动村集体增收近4亿元,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万余家,美丽乡村建设由“一处美”向“全域美”蜕变,覆盖率达45%,实施“法德共进”基层善治模式,年均帮助解决各类问题2300多件……
乡村振兴承载着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把人大履职融入“三农”大业,用务实监督助力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行稳致远。
全面振兴乡村,法治是重要保障。3月下旬至4月,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通过强化法律权威、压实法定职责,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三农”领域尊崇法治、厉行法治。
检查组心系粮食稳产增产。“如果我们的小麦都长成这样,今年粮食生产定能再夺丰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更有底气。”在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带队的烟台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望着广袤青翠、长势喜人的麦田感慨道。距离不远就是登海种业试验场,每年向农户供应产量高且抗性好的品种,其中登海206小麦品种创2022年全省高产纪录。茫茫绿野上,多见农机少见人,旋耕机、播种机、植保机等现代化农机装备一应俱全。良种与科技加持,给全年农业生产带来丰收的希望,也让莱州粮食产量稳居烟台首位。
产业兴旺开拓农民致富路。“地处北纬37°黄金线,昼夜温差适宜,光照足,生态优,土地微量元素丰富,所以烟台苹果皮薄、肉厚、汁多。”“我们有些苹果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呢,快下单尝尝吧!”检查组走进龙口绿杰苹果千亩示范园时,看到不少主播在手机屏幕前热情吆喝。龙口市政府负责人介绍,“直播+”模式已成为当地实行乡村产业“链式运作”的重要一环,像绿杰股份公司不仅搭电商“快车”、“云”上卖果,还流转土地打造精品果园,带动周边4个村同走富裕路。这样的场景,放眼全市并不鲜见。近几年烟台市以法律实施促进三产融合,培育苹果、大花生2个千亿级和海参、预制菜等6个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高质量发展先行县3个、农业产业强镇14个、乡土产业名品村140个,打造食品和葡萄酒等市重点产业链,乡村产业成势见效。
组织振兴牵引乡村全面振兴。一路上,检查组走村串巷、问计于民,在文明实践中心、村民议事室、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与村民热络交流的场面。去年烟台市乡村振兴工作跃居全省第四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该市旗帜鲜明地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基层政权等法律规定,以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建设为主线,推进基层各类组织建设,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截至目前,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比例达99.4%,累计培训基层干部3万人次,建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400多个、带动村集体增收近4亿元,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万余家,美丽乡村建设由“一处美”向“全域美”蜕变,覆盖率达45%,实施“法德共进”基层善治模式,年均帮助解决各类问题2300多件……
乡村振兴承载着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把人大履职融入“三农”大业,用务实监督助力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