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坚持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鲁南化工——
煤气化技术从跟跑到领跑
2023-04-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贾鹏 赵聪
4月11日上午,在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南化工)内停靠着一辆大型牵引车,车上是10日刚从东方电气集团跋山涉水拖运来的气化炉。
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岭指着这个银白色的庞然大物介绍,这是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3000吨级OMB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炉,由东方电气集团承造。气化炉采用了先进的第三代洁净煤加压气化技术,较现有水煤浆气化技术效率可提升10%以上。这个气化炉是为配套正在建设的己内酰胺产业链节能减碳一体化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安装并投入运行。
前来参加中国首套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建成投产30周年纪念活动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项目处处长赵明感慨地说,30年前,鲁南化工从美国德士古引进并成功建成我国首套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开启了中国现代新型煤化工的先河。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开发出中国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建成了令国人为之骄傲的“争气炉”,这要感谢一代代鲁南化工人的进取、担当和勇毅。
1967年,在滕州市木石镇落凤山下,鲁南化肥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富煤、少油、少气”的资源赋存特征,决定了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用煤生产化工产品,必须先把煤变成煤气,但在1993年之前,我国煤化工领域基本都是采用固定层造气技术,方法落后,效率低下。1983年,鲁南化工开始着手引进当时亚洲第一套美国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技术。装置于1990年开工建设,1993年4月11日建成并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这种气化炉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为了节省外汇,鲁南化工当时只引进了关键的工艺软件包,其他大部分采用了国产配套。由于外国原创技术的不完善和其对使用者的技术约束,该气化炉开车后运行不稳定,联锁跳车频频发生,让技术人员吃尽了苦头。一次停车的直接损失就在60万元以上。为了驯服这套洋技术,鲁南化工组织科研、设计、制造厂家及本厂技术骨干,自力更生,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2年多时间里,解决了水煤浆气化方面的17个技术问题和气体净化方面的8个技术问题及耐硫催化剂使用方面的问题,新系统1995年实现全面达产,同年该成果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74岁的鲁南化工原总经理丁辉指着仍在使用、从美国德士古引进的400吨单喷嘴粉煤浆加压气化炉回忆说,1996年,我当时是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应邀赴美国德士古参观。一开始,该公司技术总监称美国伊士曼公司安装的气化炉最高稳定运行纪录已达到一个月。我跟他说,来美国之前,我们的气化炉已连续稳定运行77天了。他当即态度大变。第一次,德士古公司广场上升起了中国国旗。当我看到风中猎猎作响的五星红旗,不禁热泪盈眶。当年,鲁南化工获得了美国德士古海外公司最佳运营奖。
这套装置的引进、攻关再创新,被业界形象地比喻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行为,它不仅使鲁南化工掌握了气化新技术,锻炼了职工队伍,而且还自主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技术秘诀,走出一条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成功之路。
2003年,由鲁南化工与华东理工联合开发的国家“863”攻关课——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千吨级工业化示范装置破土动工。2005年,该装置一次投料成功。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技术人员攻克了近千项技术难题,创造出先进的“带压连投”新工艺,使这种炉型的安全稳定和经济适用性大大提高。国家验收专家组成员一致认定鲁南化工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煤气化技术,该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鲁南化工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成功逆袭,美国瓦莱罗公司货比三家后,决定引进鲁南化工相关技术,并正式签订总价约1600万美元的技术许可和工艺软件包设计合同。截至目前,该技术在气流床气化领域获专利授权50项,其中3项在美国取得专利授权,已向中石油、神华集团、万华集团等企业转让204台(套),全球份额约占35%,居世界第一位。
千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水煤浆气化炉成功之后,鲁南化工与华东理工携手继续攻关。前不久,研发出第三代煤气化新技术——3000吨级OMB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装置。它不但能以更多种类的劣质煤作为原料,而且冷煤气效率较第二代技术提升10%以上,具有煤种适应性广、消耗低、易于大型化等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煤炭利用率,减少碳排放,走在了世界煤气化技术的前列。
本报通讯员 贾鹏 赵聪
4月11日上午,在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南化工)内停靠着一辆大型牵引车,车上是10日刚从东方电气集团跋山涉水拖运来的气化炉。
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岭指着这个银白色的庞然大物介绍,这是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3000吨级OMB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炉,由东方电气集团承造。气化炉采用了先进的第三代洁净煤加压气化技术,较现有水煤浆气化技术效率可提升10%以上。这个气化炉是为配套正在建设的己内酰胺产业链节能减碳一体化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安装并投入运行。
前来参加中国首套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建成投产30周年纪念活动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项目处处长赵明感慨地说,30年前,鲁南化工从美国德士古引进并成功建成我国首套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开启了中国现代新型煤化工的先河。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开发出中国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建成了令国人为之骄傲的“争气炉”,这要感谢一代代鲁南化工人的进取、担当和勇毅。
1967年,在滕州市木石镇落凤山下,鲁南化肥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富煤、少油、少气”的资源赋存特征,决定了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用煤生产化工产品,必须先把煤变成煤气,但在1993年之前,我国煤化工领域基本都是采用固定层造气技术,方法落后,效率低下。1983年,鲁南化工开始着手引进当时亚洲第一套美国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技术。装置于1990年开工建设,1993年4月11日建成并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这种气化炉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为了节省外汇,鲁南化工当时只引进了关键的工艺软件包,其他大部分采用了国产配套。由于外国原创技术的不完善和其对使用者的技术约束,该气化炉开车后运行不稳定,联锁跳车频频发生,让技术人员吃尽了苦头。一次停车的直接损失就在60万元以上。为了驯服这套洋技术,鲁南化工组织科研、设计、制造厂家及本厂技术骨干,自力更生,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2年多时间里,解决了水煤浆气化方面的17个技术问题和气体净化方面的8个技术问题及耐硫催化剂使用方面的问题,新系统1995年实现全面达产,同年该成果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74岁的鲁南化工原总经理丁辉指着仍在使用、从美国德士古引进的400吨单喷嘴粉煤浆加压气化炉回忆说,1996年,我当时是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应邀赴美国德士古参观。一开始,该公司技术总监称美国伊士曼公司安装的气化炉最高稳定运行纪录已达到一个月。我跟他说,来美国之前,我们的气化炉已连续稳定运行77天了。他当即态度大变。第一次,德士古公司广场上升起了中国国旗。当我看到风中猎猎作响的五星红旗,不禁热泪盈眶。当年,鲁南化工获得了美国德士古海外公司最佳运营奖。
这套装置的引进、攻关再创新,被业界形象地比喻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行为,它不仅使鲁南化工掌握了气化新技术,锻炼了职工队伍,而且还自主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技术秘诀,走出一条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成功之路。
2003年,由鲁南化工与华东理工联合开发的国家“863”攻关课——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千吨级工业化示范装置破土动工。2005年,该装置一次投料成功。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技术人员攻克了近千项技术难题,创造出先进的“带压连投”新工艺,使这种炉型的安全稳定和经济适用性大大提高。国家验收专家组成员一致认定鲁南化工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煤气化技术,该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鲁南化工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成功逆袭,美国瓦莱罗公司货比三家后,决定引进鲁南化工相关技术,并正式签订总价约1600万美元的技术许可和工艺软件包设计合同。截至目前,该技术在气流床气化领域获专利授权50项,其中3项在美国取得专利授权,已向中石油、神华集团、万华集团等企业转让204台(套),全球份额约占35%,居世界第一位。
千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水煤浆气化炉成功之后,鲁南化工与华东理工携手继续攻关。前不久,研发出第三代煤气化新技术——3000吨级OMB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装置。它不但能以更多种类的劣质煤作为原料,而且冷煤气效率较第二代技术提升10%以上,具有煤种适应性广、消耗低、易于大型化等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煤炭利用率,减少碳排放,走在了世界煤气化技术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