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携手并肩,中巴关系再出发

2023-04-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所 章婕妤
  4月12日,巴西总统卢拉正式启动为期四天的对华访问议程。身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是卢拉第五次来华和第三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其执政百日以来首次访问域外国家,创下就任总统后访华的最快纪录。在拉美地区各国与中国频繁开展元首外交的热潮下,此行将开启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征程,也有望推动中拉关系进入提质升级发展新周期。
  总体来看,卢拉一行集中体现了阵容豪华、行程紧凑、诚意满满三大特点。首先,就总统本次出访的随行人员而言,卢拉先后提升了陪同官员的数量和等级,尤其是国会议员人数从最初的27人扩容至39人,其中还包括参议院议长的加入。众所周知,“朝小野大”是拉美国家固有的政治生态特性,此次巴西政坛却出现罕见的“朝野一致”景象,说明巴西政府和反对派就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其次,卢拉本次行程安排密集,活动看点颇多。不同于以往外国领导人访华,卢拉选择从上海开启中国之行。在沪期间,卢拉参观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出席了罗塞夫行长的就职典礼。此外,卢拉在上海的行程还具有鲜明的“新基建”元素,参观科技公司华为被列为此行重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因患流感和肺炎而推迟出访的卢拉,病情初愈就率领庞大代表团立即启程前往亚洲,反映出巴西方面对本次访华的强烈期待,体现了卢拉本人期待与中国“再续前缘”的迫切愿望和满满诚意。
  鉴于此,不乏有评论认为中巴关系将从博索纳罗时期的“政冷经热”进入“政经双热”的新阶段。诚然,经贸关系作为中拉关系的“压舱石”,贸易和投资一直以来都是中巴合作的重中之重。自2009年起,中巴贸易体量超越美巴贸易总额,中国连续14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巴西与中国的贸易额几乎是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两倍之多,巴西也是第一个与中国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拉美国家。2022年,中巴贸易额达到1715亿美元的峰值,巴西更是对中国拥有620亿美元的显著顺差。双边贸易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国在巴投资增长势头也不容小觑。过去二十年间,中国企业在巴西注资金额约为700亿美元。截至2020年,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占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投资存量的35%,其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投资最多。除此以外,中巴还于今年年初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不久前,两国正式达成协议,宣布将在双边贸易中改用本币结算,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此举被视为以中国和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强势美元霸权地位的挑战。此前巴西还联合阿根廷就建立南方共同市场统一货币进行准备,旨在削弱美元的地区主导地位。除拉美地区外,一股“去美元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如南非、沙特阿拉伯、印度和阿联酋等国都已陆续踩下“脱离美元”的油门。
  在外交领域,卢拉政府此行也是亮点频出。巴西很有可能成为拉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第22个国家。自去年阿根廷成为拉美首个加入该倡议的地方大国以来,外界对于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加入的相关呼声也日益高涨。尤其在左翼执政党人卢拉赢得巴西大选以来,巴西各界民众高度期待卢拉再次发挥领袖魅力,改善前任博索纳罗时期低迷的中巴关系,推动中巴合作再上新台阶。而“一带一路”对于当下的巴西而言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在该倡议的背书之下,中巴双边贸易和投资的质量和水平有望得到极大提升。此外,随着后续该框架下的优先和重点合作领域逐一确定和落实,将更加有利于全方位、多领域地夯实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另外巴西的加入也将在拉美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更多地区发展中国家和中小经济体进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同时也有利于为在拉美继续推进全球安全和发展倡议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实现推动中拉关系进入平等开放的新时代,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更高层次的合作目标。
  对于下一阶段中巴关系的展望,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巴合作空间广阔、前景光明,合作机遇大于挑战,但也不应忽视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在中国和巴西这两个东西半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合作的背后,美国身影一直时隐时现。近些年,随着拉美国家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和左翼浪潮的归来,美国“后院”失火现象愈演愈烈。前不久,在美国“拱火”中拉关系未遂情况下,中国和洪都拉斯正式建交,无异于给了“新门罗主义”一记响亮耳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从不以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为前提与拉美开展合作。时间和实践都证明,中国才是巴西乃至拉美可信赖的长久友好伙伴,而美国追求建立的所谓依附和依赖关系只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所 章婕妤
  4月12日,巴西总统卢拉正式启动为期四天的对华访问议程。身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是卢拉第五次来华和第三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其执政百日以来首次访问域外国家,创下就任总统后访华的最快纪录。在拉美地区各国与中国频繁开展元首外交的热潮下,此行将开启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征程,也有望推动中拉关系进入提质升级发展新周期。
  总体来看,卢拉一行集中体现了阵容豪华、行程紧凑、诚意满满三大特点。首先,就总统本次出访的随行人员而言,卢拉先后提升了陪同官员的数量和等级,尤其是国会议员人数从最初的27人扩容至39人,其中还包括参议院议长的加入。众所周知,“朝小野大”是拉美国家固有的政治生态特性,此次巴西政坛却出现罕见的“朝野一致”景象,说明巴西政府和反对派就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其次,卢拉本次行程安排密集,活动看点颇多。不同于以往外国领导人访华,卢拉选择从上海开启中国之行。在沪期间,卢拉参观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出席了罗塞夫行长的就职典礼。此外,卢拉在上海的行程还具有鲜明的“新基建”元素,参观科技公司华为被列为此行重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因患流感和肺炎而推迟出访的卢拉,病情初愈就率领庞大代表团立即启程前往亚洲,反映出巴西方面对本次访华的强烈期待,体现了卢拉本人期待与中国“再续前缘”的迫切愿望和满满诚意。
  鉴于此,不乏有评论认为中巴关系将从博索纳罗时期的“政冷经热”进入“政经双热”的新阶段。诚然,经贸关系作为中拉关系的“压舱石”,贸易和投资一直以来都是中巴合作的重中之重。自2009年起,中巴贸易体量超越美巴贸易总额,中国连续14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巴西与中国的贸易额几乎是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两倍之多,巴西也是第一个与中国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拉美国家。2022年,中巴贸易额达到1715亿美元的峰值,巴西更是对中国拥有620亿美元的显著顺差。双边贸易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国在巴投资增长势头也不容小觑。过去二十年间,中国企业在巴西注资金额约为700亿美元。截至2020年,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占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投资存量的35%,其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投资最多。除此以外,中巴还于今年年初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不久前,两国正式达成协议,宣布将在双边贸易中改用本币结算,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此举被视为以中国和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强势美元霸权地位的挑战。此前巴西还联合阿根廷就建立南方共同市场统一货币进行准备,旨在削弱美元的地区主导地位。除拉美地区外,一股“去美元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如南非、沙特阿拉伯、印度和阿联酋等国都已陆续踩下“脱离美元”的油门。
  在外交领域,卢拉政府此行也是亮点频出。巴西很有可能成为拉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第22个国家。自去年阿根廷成为拉美首个加入该倡议的地方大国以来,外界对于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加入的相关呼声也日益高涨。尤其在左翼执政党人卢拉赢得巴西大选以来,巴西各界民众高度期待卢拉再次发挥领袖魅力,改善前任博索纳罗时期低迷的中巴关系,推动中巴合作再上新台阶。而“一带一路”对于当下的巴西而言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在该倡议的背书之下,中巴双边贸易和投资的质量和水平有望得到极大提升。此外,随着后续该框架下的优先和重点合作领域逐一确定和落实,将更加有利于全方位、多领域地夯实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另外巴西的加入也将在拉美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更多地区发展中国家和中小经济体进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同时也有利于为在拉美继续推进全球安全和发展倡议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实现推动中拉关系进入平等开放的新时代,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更高层次的合作目标。
  对于下一阶段中巴关系的展望,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巴合作空间广阔、前景光明,合作机遇大于挑战,但也不应忽视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在中国和巴西这两个东西半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合作的背后,美国身影一直时隐时现。近些年,随着拉美国家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和左翼浪潮的归来,美国“后院”失火现象愈演愈烈。前不久,在美国“拱火”中拉关系未遂情况下,中国和洪都拉斯正式建交,无异于给了“新门罗主义”一记响亮耳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从不以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为前提与拉美开展合作。时间和实践都证明,中国才是巴西乃至拉美可信赖的长久友好伙伴,而美国追求建立的所谓依附和依赖关系只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