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重组体系重塑流程再造
泰安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2023-03-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姜泰周 颜丙环
前不久,新泰市新汶街道大寺山村的张氏兄弟,因母亲医患纠纷找到市调解中心,市调解中心先后组织3次现场调解,最终医院同意给付患方医疗费、护理费等5.6万元。在事后调解回访过程中,了解到张母年老体弱,后续治疗费用较高,调解中心积极协调市卫健局,另外给予当事人1万元帮扶金,张氏兄弟甚是感激,送上致谢锦旗。
这是泰安坚持法治增温与帮扶救助相联通的结果。当地延伸调解链条,坚持“一帮到底”,推动矛盾纠纷调处与帮扶救助同频共振,邀请民政、人社、卫健、妇联、残联等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公益组织等广泛进驻调解中心。
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同步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广泛开展民政救济、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帮扶救助。2022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2867件,发放临时救助金、司法救助金1200余万元,开展社工服务、志愿服务2.3万余人次。
近年来,泰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矛盾纠纷调处力量资源分散、工作体制不统一、平台不统一、运行不统一、联动性弱等问题,推动要素重组、体系重塑、流程再造,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构建起“全链条、大调解、惠民生、保平安”新时代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新格局。
要素重组,融合部门最大化。泰安市坚持统筹力量、集约资源、高质高效的原则,推动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信访中心、诉讼中心、法律中心等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拓宽访调、诉调、检调、公调等对接广度、深度,与矛调工作关系密切的应进全进,有利于矛调工作开展的能进则进,矛调工作中涉及的部门(单位)随叫随进。
流程再造,融合机制最优化。泰安建立完善一窗受理、快速处置、分类流转、分头办理、反馈评价等11项工作流程,以及吹哨报到、会商研判、监测预警、联合处置等12项工作制度,“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机制全面建立。
专业赋能,融合效能最优化。全市建立金融、物业、住建、教育、人社、环保等9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和400名金牌调解员组成的调解咨询专家库,常态化带案下沉乡镇(街道)与基层调解员联合调处。
延伸链条,与网格治理相贯通。全市建立“矛调+网格”融合机制,调解员、网格员工作联动、矛盾联调,网格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及时吹哨,县、乡调解中心报到。全市网格内矛盾纠纷排查率、乡镇(街道)以下矛盾纠纷化解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拓宽方式,与议事协商相融通。泰安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制定议事协商目录,设立为民协商议事厅512个。推广“协商二维码”,群众扫码“点单”,为民议事协商工作平台“接单”,专业调解工作人员、议事协商工作人员共同“办单”,协商工作、调解工作“二合一”。2022年,全市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万件,调处成功率99.6%。
本报通讯员 姜泰周 颜丙环
前不久,新泰市新汶街道大寺山村的张氏兄弟,因母亲医患纠纷找到市调解中心,市调解中心先后组织3次现场调解,最终医院同意给付患方医疗费、护理费等5.6万元。在事后调解回访过程中,了解到张母年老体弱,后续治疗费用较高,调解中心积极协调市卫健局,另外给予当事人1万元帮扶金,张氏兄弟甚是感激,送上致谢锦旗。
这是泰安坚持法治增温与帮扶救助相联通的结果。当地延伸调解链条,坚持“一帮到底”,推动矛盾纠纷调处与帮扶救助同频共振,邀请民政、人社、卫健、妇联、残联等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公益组织等广泛进驻调解中心。
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同步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广泛开展民政救济、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帮扶救助。2022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2867件,发放临时救助金、司法救助金1200余万元,开展社工服务、志愿服务2.3万余人次。
近年来,泰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矛盾纠纷调处力量资源分散、工作体制不统一、平台不统一、运行不统一、联动性弱等问题,推动要素重组、体系重塑、流程再造,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构建起“全链条、大调解、惠民生、保平安”新时代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新格局。
要素重组,融合部门最大化。泰安市坚持统筹力量、集约资源、高质高效的原则,推动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信访中心、诉讼中心、法律中心等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拓宽访调、诉调、检调、公调等对接广度、深度,与矛调工作关系密切的应进全进,有利于矛调工作开展的能进则进,矛调工作中涉及的部门(单位)随叫随进。
流程再造,融合机制最优化。泰安建立完善一窗受理、快速处置、分类流转、分头办理、反馈评价等11项工作流程,以及吹哨报到、会商研判、监测预警、联合处置等12项工作制度,“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机制全面建立。
专业赋能,融合效能最优化。全市建立金融、物业、住建、教育、人社、环保等9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和400名金牌调解员组成的调解咨询专家库,常态化带案下沉乡镇(街道)与基层调解员联合调处。
延伸链条,与网格治理相贯通。全市建立“矛调+网格”融合机制,调解员、网格员工作联动、矛盾联调,网格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及时吹哨,县、乡调解中心报到。全市网格内矛盾纠纷排查率、乡镇(街道)以下矛盾纠纷化解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拓宽方式,与议事协商相融通。泰安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制定议事协商目录,设立为民协商议事厅512个。推广“协商二维码”,群众扫码“点单”,为民议事协商工作平台“接单”,专业调解工作人员、议事协商工作人员共同“办单”,协商工作、调解工作“二合一”。2022年,全市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万件,调处成功率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