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全利用多级全循环县域全覆盖

循环农业的“费县模式”

2023-03-31 作者: 纪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纪伟
  本报通讯员 高云野 姚强

  农作物秸秆如何利用?还田增肥与制作沼气似乎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在费县,通过环保企业的精深加工,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甚至是林木废弃物,迎来了多样蝶变。3月27日,在山东光华纸业有限公司里,生活用纸生产线有序运转。该公司选用先进生产设备,辅以独特工艺流程,使用秸秆取代传统的木浆,生产生活用纸、普通文化用纸张,年利用农作物秸秆5万吨,节约林业资源4万吨,温室气体减排13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0万元。
  在费县探沂镇优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农作物秸秆制造的无机纤维板则成了传统木制板材的替代品,获得市场认可。目前,这家公司年利用农作物秸秆两万吨,年产无机纤维板5万立方米。
  记者从费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费县围绕“资源全利用、多级全循环、县域全覆盖”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对种植业与养殖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在种植业废弃物利用领域,去年费县产生农作物秸秆30万吨、林果枝条20万吨、尾菜10万吨、菌渣1.2万吨,通过推广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种利用模式,四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4.1%、91.4%、95%和100%。临沂蔚蓝秸秆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生物质颗粒生产项目,大量处理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制作生物质颗粒、压块,提供高值清洁能源。目前年消耗秸秆、林木废弃物达27.1万吨,生产生物质颗粒6.2万吨、生物质压块18万吨,销售额16610万元,净利润达1351万元。
  在养殖业废弃物利用领域,去年全县各类养殖场与养殖户共产生粪污186万吨,针对养殖主体实际情况,费县开发了三种畜禽粪污处理模式。在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或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散养户通过“户收集、村集中、县乡委托第三方处理”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及周边种植户还可以通过堆沤及厌氧发酵制成农家肥,进行全量还田利用。目前,费县养殖业废弃物利用率达91%。其中,山东启阳清能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累计投入8199万元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年综合处理量70万吨,年产沼气3700万立方米,提纯天然气2100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10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解决了20万户居民用气问题。
  在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方面,去年费县地膜覆盖面积35万亩,设施农业棚膜覆盖面积8万亩,年使用量4700吨,产生农药包装废弃物90吨。费县通过在438家农药经营主体全部配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桶,依托环卫一体化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回收体系,目前已建成7处农膜回收点。对于收集的可利用的农膜销往四川、云南等地作为再生资源,散碎不可利用的农膜连同农药包装废弃物由第三方公司收集后委托费县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焚烧发电。2022年,费县农膜回收4253吨,回收率90.5%。
  生态农业遍地开花,离不开科技力量赋能。2022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在人才赋能、平台载体、产业发展等方面对费县给予大力帮扶,分三批选派346名科研人员挂任第一镇长、第一主任、第一村主任、企业“科技副总”,实现“县乡村企”多级联动。同时,实行百名首席兴百村(企)、百名博士兴百村(企)行动,40名团队首席、90名博士扎根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目前,共建成10大类300多处科技服务平台载体,落地各类项目近200项,落地资金超过1亿元。建设10大“产业链”,提供一条龙、一体化、一盘棋的产业解决方案,创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基地)7个。引进新品种340余个、新技术130余项,示范推广累积100多万亩,线下培训乡土人才3万余人次。争取各类项目80项,落地资金4.49亿元。省级以上试点10个,资金4250万元;招商引资6项,资金9400万元,助力费县生态农业发展。
  □ 本报记者 纪伟
  本报通讯员 高云野 姚强

  农作物秸秆如何利用?还田增肥与制作沼气似乎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在费县,通过环保企业的精深加工,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甚至是林木废弃物,迎来了多样蝶变。3月27日,在山东光华纸业有限公司里,生活用纸生产线有序运转。该公司选用先进生产设备,辅以独特工艺流程,使用秸秆取代传统的木浆,生产生活用纸、普通文化用纸张,年利用农作物秸秆5万吨,节约林业资源4万吨,温室气体减排13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0万元。
  在费县探沂镇优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农作物秸秆制造的无机纤维板则成了传统木制板材的替代品,获得市场认可。目前,这家公司年利用农作物秸秆两万吨,年产无机纤维板5万立方米。
  记者从费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费县围绕“资源全利用、多级全循环、县域全覆盖”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对种植业与养殖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在种植业废弃物利用领域,去年费县产生农作物秸秆30万吨、林果枝条20万吨、尾菜10万吨、菌渣1.2万吨,通过推广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种利用模式,四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4.1%、91.4%、95%和100%。临沂蔚蓝秸秆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生物质颗粒生产项目,大量处理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制作生物质颗粒、压块,提供高值清洁能源。目前年消耗秸秆、林木废弃物达27.1万吨,生产生物质颗粒6.2万吨、生物质压块18万吨,销售额16610万元,净利润达1351万元。
  在养殖业废弃物利用领域,去年全县各类养殖场与养殖户共产生粪污186万吨,针对养殖主体实际情况,费县开发了三种畜禽粪污处理模式。在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或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散养户通过“户收集、村集中、县乡委托第三方处理”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及周边种植户还可以通过堆沤及厌氧发酵制成农家肥,进行全量还田利用。目前,费县养殖业废弃物利用率达91%。其中,山东启阳清能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累计投入8199万元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年综合处理量70万吨,年产沼气3700万立方米,提纯天然气2100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10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解决了20万户居民用气问题。
  在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方面,去年费县地膜覆盖面积35万亩,设施农业棚膜覆盖面积8万亩,年使用量4700吨,产生农药包装废弃物90吨。费县通过在438家农药经营主体全部配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桶,依托环卫一体化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回收体系,目前已建成7处农膜回收点。对于收集的可利用的农膜销往四川、云南等地作为再生资源,散碎不可利用的农膜连同农药包装废弃物由第三方公司收集后委托费县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焚烧发电。2022年,费县农膜回收4253吨,回收率90.5%。
  生态农业遍地开花,离不开科技力量赋能。2022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在人才赋能、平台载体、产业发展等方面对费县给予大力帮扶,分三批选派346名科研人员挂任第一镇长、第一主任、第一村主任、企业“科技副总”,实现“县乡村企”多级联动。同时,实行百名首席兴百村(企)、百名博士兴百村(企)行动,40名团队首席、90名博士扎根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目前,共建成10大类300多处科技服务平台载体,落地各类项目近200项,落地资金超过1亿元。建设10大“产业链”,提供一条龙、一体化、一盘棋的产业解决方案,创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基地)7个。引进新品种340余个、新技术130余项,示范推广累积100多万亩,线下培训乡土人才3万余人次。争取各类项目80项,落地资金4.49亿元。省级以上试点10个,资金4250万元;招商引资6项,资金9400万元,助力费县生态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