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工业强区、产业富区”的滨城报表

2023-01-13 作者: 姜斌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李荣新 张永滨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裕”)获授“好品山东”形象标识授权证书,华纺股份上榜山东省绿色化技改十大案例,三元生物正式登陆创业板,数字经济产业园32户商家进驻,爱琴海购物公园重磅开业……年终岁尾,细数2022年以来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表现,作为滨州市主城区的滨城区,成绩颇为亮眼。
  滨城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富区”,大力实施科技动能释放工程、信息技术融合工程、产业质效升级工程,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智慧高效的数字生态、量质并优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支撑转型升级。“中裕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国前列。”“这十年·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裕在创新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得到充分肯定。在全国首创“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率先打造了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利用自主繁育和订单种植的优质小麦,产出10大系列600多种产品……中裕仅仅是滨城区众多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滨城区始终坚持把科创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用活用好主城区科创平台资源,一批创新平台相继挂牌成立:滨化中央研究院为高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活力;华纺、亚光2家品牌上榜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名单,并作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有力提升了家纺产品总体设计和研发服务的能力;滨化集团荣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侨昌现代农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山水水泥获评省级绿色工厂。2022年前三季度,滨城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95%。
  新兴产业,激发强大动能。滨城区将服务业纳入战略性框架,丰富经济业态,助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滨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进驻企业32家,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0.21亿元,获评山东电商直播基地,6家企业入选全省电商生态链企业“白名单”。
  始终把建设独具滨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家纺服装、农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获评全省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瞪羚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内分别新增3家、13家、22家,总数分别达到6家、23家、36家;滨化集团、中海沥青、东瑞化工、安琪酵母、泓瑞医药、亚泰雅德、九环机械等7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2022年初,三元生物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滨州市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首发募集资金额位列创业板首发融资前十位和山东第一位。近年来,滨城区企业的上市劲头持续强劲,现有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区域股权挂牌企业26家,种子企业23家。滨城区拿出真金白银落实11条奖补措施,力争到2024年底,实现上市启动程序的企业不少于2家,通过山东省证监会辅导的企业不少于1家,上市企业力争达到4家。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活水”。滨城区64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9.0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50.48%,快于序时进度50.48个百分点。坚持更大力度招商引资,总投资239.01亿元的12个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预计2022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9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亿元,增长7.3%。
  □ 本报记者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李荣新 张永滨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裕”)获授“好品山东”形象标识授权证书,华纺股份上榜山东省绿色化技改十大案例,三元生物正式登陆创业板,数字经济产业园32户商家进驻,爱琴海购物公园重磅开业……年终岁尾,细数2022年以来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表现,作为滨州市主城区的滨城区,成绩颇为亮眼。
  滨城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富区”,大力实施科技动能释放工程、信息技术融合工程、产业质效升级工程,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智慧高效的数字生态、量质并优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支撑转型升级。“中裕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国前列。”“这十年·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裕在创新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得到充分肯定。在全国首创“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率先打造了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利用自主繁育和订单种植的优质小麦,产出10大系列600多种产品……中裕仅仅是滨城区众多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滨城区始终坚持把科创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用活用好主城区科创平台资源,一批创新平台相继挂牌成立:滨化中央研究院为高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活力;华纺、亚光2家品牌上榜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名单,并作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有力提升了家纺产品总体设计和研发服务的能力;滨化集团荣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侨昌现代农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山水水泥获评省级绿色工厂。2022年前三季度,滨城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95%。
  新兴产业,激发强大动能。滨城区将服务业纳入战略性框架,丰富经济业态,助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滨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进驻企业32家,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0.21亿元,获评山东电商直播基地,6家企业入选全省电商生态链企业“白名单”。
  始终把建设独具滨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家纺服装、农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获评全省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瞪羚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内分别新增3家、13家、22家,总数分别达到6家、23家、36家;滨化集团、中海沥青、东瑞化工、安琪酵母、泓瑞医药、亚泰雅德、九环机械等7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2022年初,三元生物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滨州市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首发募集资金额位列创业板首发融资前十位和山东第一位。近年来,滨城区企业的上市劲头持续强劲,现有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区域股权挂牌企业26家,种子企业23家。滨城区拿出真金白银落实11条奖补措施,力争到2024年底,实现上市启动程序的企业不少于2家,通过山东省证监会辅导的企业不少于1家,上市企业力争达到4家。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活水”。滨城区64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9.0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50.48%,快于序时进度50.48个百分点。坚持更大力度招商引资,总投资239.01亿元的12个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预计2022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9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亿元,增长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