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凝聚乳山奋进力量

2022-12-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做到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弘业,不断凝聚新时代现代化乳山建设的精神力量。
  坚决守住璀璨文明根脉,用深邃的历史眼光找准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了工作方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要大力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特色文化,为区域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乳山是一座历史厚重之城,新石器遗址见证着古老东夷文明,翁家埠贝丘遗址距今约6300余年,秦始皇东巡时曾留下“始皇三观台”的传说,金代道教“玉虚观”是当时道教三大圣地之一。近现代,许世友、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著名作家峻青、冯德英都曾在乳山战斗或生活过。近年来,乳山市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抢救保护利用红色印迹118处,出版了《红色乳山》《胶东育儿所》《乳娘》等书籍,创作推出吕剧、舞剧、话剧、电影等10余种题材文艺精品,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奖项。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历史文化的挖掘、阐释、转化,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开展好“蛎乡说理”等理论大众化普及活动,积极融入胶东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层面的宣讲典型,擦亮“红色乳山”文化品牌,守好文化的“根”和“魂”,让文化自信绽放时代光芒。
  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高度的历史自觉擎起文化自信自强的旗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等时代价值,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必须大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乳山市在大力推动文化“两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圣母化山救百姓的美丽传说被拍摄成动画片《大乳山的传说》,“社会妈妈”虹桥拉手帮扶贫困儿童成为“讲仁爱”的生动体现。建设了乳山清官廉政馆,用古代清官身上展现出的正直、忠勇、气节等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大力推动乳山剪纸、葫芦烙画、牛郎棍等“非遗文化”进校园,创编了《千年论语千古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课本剧,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组织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连续多年举办全市秧歌汇演、消夏文化展演、文化进万家等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美乐章在继往开来中历久弥新。任重道远,需要砥砺前行。要更加注重统筹好内宣外宣、网上网下、文化文艺等形式和载体,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要持续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彩绝伦的乳山故事在代代传承中生生不息,在时时发展中灼灼其华。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用强烈的历史主动放大文化自信自强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如何用活用好文化自信自强这一复兴之力、时代伟力、发展动力,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认真思考、重点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近年来,乳山市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淑明、“齐鲁时代楷模”王伟、“中华慈善个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邵本道等一大批先模榜样,构筑起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高地。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舞剧《乳娘》进京演出、“回乳娘家乡看看”等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助力乳山 共赢未来”恳谈会等双招双引活动,累计与30余家高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实施“山东手造”乳山推进工程,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等展览展会,“乳山钩织”“乳山茶叶”等手造项目的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连续7年举办牡蛎文化节,让文化成为串起“乳山牡蛎”百亿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百尺竿头,需要更进一步。在新征程上,要着力做好文化育民、文化聚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四篇文章,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绵延不绝的文化软实力,凝聚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共乳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做到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弘业,不断凝聚新时代现代化乳山建设的精神力量。
  坚决守住璀璨文明根脉,用深邃的历史眼光找准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了工作方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要大力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特色文化,为区域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乳山是一座历史厚重之城,新石器遗址见证着古老东夷文明,翁家埠贝丘遗址距今约6300余年,秦始皇东巡时曾留下“始皇三观台”的传说,金代道教“玉虚观”是当时道教三大圣地之一。近现代,许世友、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著名作家峻青、冯德英都曾在乳山战斗或生活过。近年来,乳山市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抢救保护利用红色印迹118处,出版了《红色乳山》《胶东育儿所》《乳娘》等书籍,创作推出吕剧、舞剧、话剧、电影等10余种题材文艺精品,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奖项。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历史文化的挖掘、阐释、转化,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开展好“蛎乡说理”等理论大众化普及活动,积极融入胶东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层面的宣讲典型,擦亮“红色乳山”文化品牌,守好文化的“根”和“魂”,让文化自信绽放时代光芒。
  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高度的历史自觉擎起文化自信自强的旗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等时代价值,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必须大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乳山市在大力推动文化“两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圣母化山救百姓的美丽传说被拍摄成动画片《大乳山的传说》,“社会妈妈”虹桥拉手帮扶贫困儿童成为“讲仁爱”的生动体现。建设了乳山清官廉政馆,用古代清官身上展现出的正直、忠勇、气节等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大力推动乳山剪纸、葫芦烙画、牛郎棍等“非遗文化”进校园,创编了《千年论语千古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课本剧,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组织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连续多年举办全市秧歌汇演、消夏文化展演、文化进万家等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美乐章在继往开来中历久弥新。任重道远,需要砥砺前行。要更加注重统筹好内宣外宣、网上网下、文化文艺等形式和载体,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要持续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彩绝伦的乳山故事在代代传承中生生不息,在时时发展中灼灼其华。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用强烈的历史主动放大文化自信自强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如何用活用好文化自信自强这一复兴之力、时代伟力、发展动力,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认真思考、重点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近年来,乳山市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淑明、“齐鲁时代楷模”王伟、“中华慈善个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邵本道等一大批先模榜样,构筑起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高地。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舞剧《乳娘》进京演出、“回乳娘家乡看看”等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助力乳山 共赢未来”恳谈会等双招双引活动,累计与30余家高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实施“山东手造”乳山推进工程,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等展览展会,“乳山钩织”“乳山茶叶”等手造项目的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连续7年举办牡蛎文化节,让文化成为串起“乳山牡蛎”百亿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百尺竿头,需要更进一步。在新征程上,要着力做好文化育民、文化聚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四篇文章,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绵延不绝的文化软实力,凝聚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共乳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