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职院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

2022-11-17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原
   本报通讯员 牟海林

  “学校近年聚力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手里有绝活,脚下有力量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日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院长王心表示。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1973年,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该校在潍坊市和泰安市两地办学,总占地1300余亩。在潍坊市有凤凰山校区和寒亭校区;在泰安有泰山校区。目前该校有在校生17000余人,分属8个系部。学生来源广,涉及14个省市区;生源种类多,有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和中高三二连读,有3+2专本贯通培养和中外合作办学;高职生中有单招生、春季高考生、夏季高考生。有教职工近1000人,其中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超过二分之一,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名师、行业教学名师。
  山东交通职业学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贯通培养、育训并举;专业聚“交”、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其中贯通培养是,该校目前与6所中职学校联合开展中高职三二连读培养;与山东交通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合作开展“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2个专业,形成中专高职本科贯通的育人格局。该校严格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充分利用现有的船员考试评估中心等资源开展技能升级培训和社会服务项目,年培训和考试人数超过3万人次。
  该校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这“三种精神”,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成立了山东省首个交通工匠学院,聘请全国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许振超为名誉院长,大国工匠管延安、五星机长孙乐寅等数十位劳模工匠为特聘教授、德育导师。
  专业聚焦交通相关行业。该校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了包括航海技术、交通土建、航空机电、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现代物流的“海、陆、空、轨、车、物流”6大专业群34个专业。其中5个为国家和省高水平专业群,设有车辆工程系、公路与建筑系、管理与信息系、机电工程系、航海系、交通工程系、基础应用系、科学与人文部等教学系部。专业教学条件在全国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
  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该校先后与宝马、大众、保时捷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形成“厂中校”“校中厂”“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等多种合作形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和就业机会。
  满足行业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是推动企业合作参与办学治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根本动力。山东交通运输行业在全国率先突出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突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式,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广泛应用,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必须创新突破政策、时空和办学要素等各方面制约,聚力实现与现代产业发展同步同频。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坚持试点引领。该校通过建立实施创新机制,承担了全国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海军士官、教育部“1+X”证书和山东省“3+2”对口贯通本科、山东交通工匠学院等多项国家和省试点任务。
  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整体提升,该校社会美誉度持续提高。该校先后成为国家优质校,列入国家“双高”建设计划。目前,该校正全力推进“双高”和“部省职教高地”建设,努力争取建设职教本科院校。该校近两年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办学质量、考核均为优秀;连续6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8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10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136项。其中,2021年该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4个一等奖,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又在参加的两个比赛项目中获得一等奖,另有两个项目参加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
  □ 本报记者 王原
   本报通讯员 牟海林

  “学校近年聚力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手里有绝活,脚下有力量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日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院长王心表示。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1973年,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该校在潍坊市和泰安市两地办学,总占地1300余亩。在潍坊市有凤凰山校区和寒亭校区;在泰安有泰山校区。目前该校有在校生17000余人,分属8个系部。学生来源广,涉及14个省市区;生源种类多,有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和中高三二连读,有3+2专本贯通培养和中外合作办学;高职生中有单招生、春季高考生、夏季高考生。有教职工近1000人,其中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超过二分之一,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名师、行业教学名师。
  山东交通职业学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贯通培养、育训并举;专业聚“交”、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其中贯通培养是,该校目前与6所中职学校联合开展中高职三二连读培养;与山东交通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合作开展“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2个专业,形成中专高职本科贯通的育人格局。该校严格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充分利用现有的船员考试评估中心等资源开展技能升级培训和社会服务项目,年培训和考试人数超过3万人次。
  该校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这“三种精神”,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成立了山东省首个交通工匠学院,聘请全国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许振超为名誉院长,大国工匠管延安、五星机长孙乐寅等数十位劳模工匠为特聘教授、德育导师。
  专业聚焦交通相关行业。该校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了包括航海技术、交通土建、航空机电、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现代物流的“海、陆、空、轨、车、物流”6大专业群34个专业。其中5个为国家和省高水平专业群,设有车辆工程系、公路与建筑系、管理与信息系、机电工程系、航海系、交通工程系、基础应用系、科学与人文部等教学系部。专业教学条件在全国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
  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该校先后与宝马、大众、保时捷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形成“厂中校”“校中厂”“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等多种合作形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和就业机会。
  满足行业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是推动企业合作参与办学治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根本动力。山东交通运输行业在全国率先突出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突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式,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广泛应用,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必须创新突破政策、时空和办学要素等各方面制约,聚力实现与现代产业发展同步同频。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坚持试点引领。该校通过建立实施创新机制,承担了全国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海军士官、教育部“1+X”证书和山东省“3+2”对口贯通本科、山东交通工匠学院等多项国家和省试点任务。
  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整体提升,该校社会美誉度持续提高。该校先后成为国家优质校,列入国家“双高”建设计划。目前,该校正全力推进“双高”和“部省职教高地”建设,努力争取建设职教本科院校。该校近两年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办学质量、考核均为优秀;连续6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8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10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136项。其中,2021年该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4个一等奖,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又在参加的两个比赛项目中获得一等奖,另有两个项目参加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