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理工学院

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2022-11-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静
  
  齐鲁理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办让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为最高追求,持续推动内部治理改革,加快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取得了显著的内部治理成效。
健全六个机构
完善内部治理体制

  健全领导机构。把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机结合,通过落实党委书记进董事会,实施董事会、党委会、校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确保3套班子同心同向同力、共谋共商共促学校发展。健全咨询共治机构。成立由政府、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应用型高校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及校院两级的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等专门委员会,确保学校发展决策科学、始终坚守服务社会的初心和宗旨。健全行政机构。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持续优化机构设置,突出加强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应用研发中心等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扁平化、项目化管理,优化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健全学术机构。校级建有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等,学院建有教授委员会,强化学术管理,遵从大学的本质属性。健全民主机构。实行教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民主制度,建有师生权益保障委员会,增强师生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健全督学机构,实行总督学制,总督学代表董事会、校委会对各项决策部署实施全方位跟踪督导督查。形成决策科学、权力制衡、多方参与、高效运作的内部治理结构。
落实五个中心
优化内部治理生态

  坚持办学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完善育人体系,把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中。坚持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落实、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将优质资源整合、集约利用到人才培养上。坚持管理以质量为中心。统筹质量、规模、效益,优化顶层设计,突出内涵式、创新式发展,完善以保障教学质量为主的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发展以应用型高校建设为中心。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学科建设、应用科技研发、服务产业一线等一体化发展战略,努力创建理工学科优势突出、育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强化制度建设
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体系化。运用系统思维、系统方法,针对内部管理的各子系统,实施体系化建设,构建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团队、实践、条件、产教融合、教研教改、教风学风、管理服务等十要素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平台、团队、研发、转化、服务”一体化学科科研体系,引培用养结合的四位一体教师发展体系,“服务型、便捷化、优质化、信息化”后勤保障体系,“法德结合、以人为本、以德为要”的内部治理文化体系等。
  制度化。坚持依法依规办学治校,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以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抓手,全面修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全面性、适用性、时效性。建立制度建设常态化机制,将每年的3月定为“制度建设月”,对制度进行全面“废改立”,配套完善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
  信息化。实施智慧化校园建设工程,建成智慧化校园指挥调度中心、教学信息中心、软件开发中心,自主开发管理系统70余个,德育、教学、学生、科研、人事、后勤、安全等管理与服务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全部课程均依托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课,70%以上的专业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张静
  
  齐鲁理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办让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为最高追求,持续推动内部治理改革,加快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取得了显著的内部治理成效。
健全六个机构
完善内部治理体制

  健全领导机构。把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机结合,通过落实党委书记进董事会,实施董事会、党委会、校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确保3套班子同心同向同力、共谋共商共促学校发展。健全咨询共治机构。成立由政府、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应用型高校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及校院两级的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等专门委员会,确保学校发展决策科学、始终坚守服务社会的初心和宗旨。健全行政机构。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持续优化机构设置,突出加强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应用研发中心等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扁平化、项目化管理,优化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健全学术机构。校级建有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等,学院建有教授委员会,强化学术管理,遵从大学的本质属性。健全民主机构。实行教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民主制度,建有师生权益保障委员会,增强师生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健全督学机构,实行总督学制,总督学代表董事会、校委会对各项决策部署实施全方位跟踪督导督查。形成决策科学、权力制衡、多方参与、高效运作的内部治理结构。
落实五个中心
优化内部治理生态

  坚持办学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完善育人体系,把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中。坚持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落实、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将优质资源整合、集约利用到人才培养上。坚持管理以质量为中心。统筹质量、规模、效益,优化顶层设计,突出内涵式、创新式发展,完善以保障教学质量为主的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发展以应用型高校建设为中心。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学科建设、应用科技研发、服务产业一线等一体化发展战略,努力创建理工学科优势突出、育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强化制度建设
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体系化。运用系统思维、系统方法,针对内部管理的各子系统,实施体系化建设,构建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团队、实践、条件、产教融合、教研教改、教风学风、管理服务等十要素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平台、团队、研发、转化、服务”一体化学科科研体系,引培用养结合的四位一体教师发展体系,“服务型、便捷化、优质化、信息化”后勤保障体系,“法德结合、以人为本、以德为要”的内部治理文化体系等。
  制度化。坚持依法依规办学治校,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以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抓手,全面修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全面性、适用性、时效性。建立制度建设常态化机制,将每年的3月定为“制度建设月”,对制度进行全面“废改立”,配套完善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
  信息化。实施智慧化校园建设工程,建成智慧化校园指挥调度中心、教学信息中心、软件开发中心,自主开发管理系统70余个,德育、教学、学生、科研、人事、后勤、安全等管理与服务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全部课程均依托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课,70%以上的专业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