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省“十强产业”和威海市七大产业集群
荣成构建“5+2”现代产业体系
2022-11-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姜蓉蓉 宋婷婷
笔者从荣成市发改局获悉,荣成市对标山东省“十强产业”和威海市七大产业集群,构建了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核电装备与新能源、高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五大制造业和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等两大服务业为主体的“5+2”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为王
强势崛起七大产业链
今年3月,荣成歌尔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硬件项目正式投产运营,截至9月已累计完成产值62.1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荣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MEMS器件研发与制造基地。目前,芯长征微电子制造(山东)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已近尾声。芯长征微电子是国内中高端功率器件产品覆盖最广、技术经验积累最深厚的企业之一,成立至今保持每年3倍以上的业务增长。
在歌尔和芯长征微电子这两大龙头的引领下,荣成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芯片设计—研发服务—检测服务—器件封装的闭环式优势互补、主营业务互相支撑的功率器件全产业生态链,力争到2025年底,突破200亿元规模。
强势崛起的电子信息产业,正是荣成市聚力打造的七大产业链之一。今年年初,荣成市立足本地资源基础,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引领,聚焦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成长型产业,着力构建5个制造业和2个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链为主体的“5+2”现代产业体系。
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荣成市建立以“链长制”为抓手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统筹增量崛起和存量变革“两轮驱动”,深入实施企业固链、项目补链、招商延链、科技强链、服务稳链、政策助链六大行动。今年,七大产业链均举办了产业招商推介大会,累计签约招商项目63个,总投资210亿元,目前实施23个,并成功争创全省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生态文明3个强县。为整合要素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荣成市规划建设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都市经济等八大重点产业园区,采取市领导分包制,充分整合配套政策、资源,为招商引资搭建新平台。
创新为要
“智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浦林成山全钢轮胎智能化生产车间,几十台自动驾驶的AGV小车正负责运送生产原料,刚下生产线的轮胎在空中“行走”,被智能分拣去进行X光“体检”,全生产流程实现智能化。智能改造后,浦林成山的车间生产效率提高23%,人工成本降低30%,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0%以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荣成市紧扣高质量发展内涵,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推动企业生产全流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浦林成山的智能改造,正是荣成市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荣成市出台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意见,滚动推进“百项技改,百企转型”,激励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采取“试点示范+典型引路”的方式,围绕着“5+2”现代产业体系,从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中,筛选改造意愿强、行业带动力强、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的企业,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海洋生物创新创业共同体、现代海洋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哈理工威海研究院、武汉理工威海研究院纳入威海“1+4+N”创新平台体系。
今年上半年,荣成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75%,“十强产业”中,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4%、47.2%、10.2%。截至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1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65家,全市拥有创新平台14大类共234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99个。荣成市也因此获批全省技术转移先进县市、科技部“百城百园”行动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下一步,荣成市将继续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智能化改造作为工业转型的重要驱动、深化行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工业高效绿色智能发展。
人才为本
“荣归故里”聚智聚力
2021年,荣成市完成生产总值1021.43亿元,跻身千亿区县行列。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荣成市“5+2”现代产业体系规模持续壮大。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磁吸力”。今年以来,荣成市人才领域高光频现,“院士专家荣成行”“高层次人才荣成行”等多场活动相继举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乃胜、孙松,以及来自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等海洋领域的43位院士、专家前来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人才会集,荣成市的吸引力从何而来?答案是——“荣归故里”计划!
今年以来,荣成市着力实施“荣归故里”计划,全力服务“5+2”现代产业体系蓄势发展。“荣归故里”计划以“荣归故里·成就未来”为主题,以荣成在外、外地来荣、荣成本土等三方面人才为主体,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实施全方位的激励关爱措施。
在“荣归故里”计划中,“金点子”献策活动是汇聚众智、助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每年开展两次。在上半年的“我为荣成发展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中,荣成市围绕“5+2”现代产业体系,采取线上沟通、线下对接两种方式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活动征集到的500多条建议涉及产业发展、科研创新等十多个领域,80%以上的建议都与荣成市“5+2”现代产业体系密切相关。经过荣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评选,12条干货十足的“金点子”最终脱颖而出,开出了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好方子”。
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荣成市通过深入实施“荣归故里”计划,常态化开展“下午茶”畅聊、“金点子”献策、“产业链”峰会、“荣成行”等活动,以“家”感召人,以“情”感染人,全方位关爱人才,让各类人才在生产上有帮助、生活上有关怀、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激励、政治上有荣誉,助力做大做强做优“5+2”现代产业体系。
笔者从荣成市发改局获悉,荣成市对标山东省“十强产业”和威海市七大产业集群,构建了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核电装备与新能源、高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五大制造业和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等两大服务业为主体的“5+2”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为王
强势崛起七大产业链
今年3月,荣成歌尔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硬件项目正式投产运营,截至9月已累计完成产值62.1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荣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MEMS器件研发与制造基地。目前,芯长征微电子制造(山东)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已近尾声。芯长征微电子是国内中高端功率器件产品覆盖最广、技术经验积累最深厚的企业之一,成立至今保持每年3倍以上的业务增长。
在歌尔和芯长征微电子这两大龙头的引领下,荣成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芯片设计—研发服务—检测服务—器件封装的闭环式优势互补、主营业务互相支撑的功率器件全产业生态链,力争到2025年底,突破200亿元规模。
强势崛起的电子信息产业,正是荣成市聚力打造的七大产业链之一。今年年初,荣成市立足本地资源基础,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引领,聚焦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成长型产业,着力构建5个制造业和2个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链为主体的“5+2”现代产业体系。
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荣成市建立以“链长制”为抓手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统筹增量崛起和存量变革“两轮驱动”,深入实施企业固链、项目补链、招商延链、科技强链、服务稳链、政策助链六大行动。今年,七大产业链均举办了产业招商推介大会,累计签约招商项目63个,总投资210亿元,目前实施23个,并成功争创全省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生态文明3个强县。为整合要素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荣成市规划建设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都市经济等八大重点产业园区,采取市领导分包制,充分整合配套政策、资源,为招商引资搭建新平台。
创新为要
“智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浦林成山全钢轮胎智能化生产车间,几十台自动驾驶的AGV小车正负责运送生产原料,刚下生产线的轮胎在空中“行走”,被智能分拣去进行X光“体检”,全生产流程实现智能化。智能改造后,浦林成山的车间生产效率提高23%,人工成本降低30%,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0%以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荣成市紧扣高质量发展内涵,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推动企业生产全流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浦林成山的智能改造,正是荣成市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荣成市出台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意见,滚动推进“百项技改,百企转型”,激励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采取“试点示范+典型引路”的方式,围绕着“5+2”现代产业体系,从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中,筛选改造意愿强、行业带动力强、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的企业,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海洋生物创新创业共同体、现代海洋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哈理工威海研究院、武汉理工威海研究院纳入威海“1+4+N”创新平台体系。
今年上半年,荣成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75%,“十强产业”中,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4%、47.2%、10.2%。截至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1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65家,全市拥有创新平台14大类共234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99个。荣成市也因此获批全省技术转移先进县市、科技部“百城百园”行动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下一步,荣成市将继续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智能化改造作为工业转型的重要驱动、深化行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工业高效绿色智能发展。
人才为本
“荣归故里”聚智聚力
2021年,荣成市完成生产总值1021.43亿元,跻身千亿区县行列。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荣成市“5+2”现代产业体系规模持续壮大。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磁吸力”。今年以来,荣成市人才领域高光频现,“院士专家荣成行”“高层次人才荣成行”等多场活动相继举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乃胜、孙松,以及来自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等海洋领域的43位院士、专家前来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人才会集,荣成市的吸引力从何而来?答案是——“荣归故里”计划!
今年以来,荣成市着力实施“荣归故里”计划,全力服务“5+2”现代产业体系蓄势发展。“荣归故里”计划以“荣归故里·成就未来”为主题,以荣成在外、外地来荣、荣成本土等三方面人才为主体,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实施全方位的激励关爱措施。
在“荣归故里”计划中,“金点子”献策活动是汇聚众智、助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每年开展两次。在上半年的“我为荣成发展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中,荣成市围绕“5+2”现代产业体系,采取线上沟通、线下对接两种方式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活动征集到的500多条建议涉及产业发展、科研创新等十多个领域,80%以上的建议都与荣成市“5+2”现代产业体系密切相关。经过荣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评选,12条干货十足的“金点子”最终脱颖而出,开出了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好方子”。
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荣成市通过深入实施“荣归故里”计划,常态化开展“下午茶”畅聊、“金点子”献策、“产业链”峰会、“荣成行”等活动,以“家”感召人,以“情”感染人,全方位关爱人才,让各类人才在生产上有帮助、生活上有关怀、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激励、政治上有荣誉,助力做大做强做优“5+2”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