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路上,法治“花开”
2022-10-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张忠德
正阳路是青岛市城阳区的通衢干道。正阳中路197号,坐落着一栋颇具年代感的七层办公楼,过了左右两侧的法治宣传栏,就可以看到“青岛市城阳区司法局”的牌匾挂在办公楼前。
近年来,围绕“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建设,城阳区司法局凝心聚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走深走实,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城阳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辖区内的城阳司法所获评全国先进司法所,两名干警被司法部表彰,三名干警获省级荣誉称号……始于正阳中路上的“法治之花”,遍开城阳。
“普法+服务”便民又惠企
城阳区夏庄街道上山色 峪村,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不久前,这座美丽的小山村又添了一道新风景。依山沿河,一道总面积320平方米的普法主题涂鸦墙格外引人注意,这道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原创法治文化墙,为全国首创。
普法主题涂鸦墙,只是城阳区“立体化”普法宣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城阳区积极开展中小学校“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每年有超过4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社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按照3:1实现全覆盖;成立由法律服务者组成的普法宣讲团,累计开展“阳光城阳”法治宣讲240余场。
2022年,城阳区司法局在全省率先上线移动端场景化法律服务平台——“法治地图”,收录了全区近60家法律服务机构的地址和电话,居民只需动动手指,就可轻松获取身边最便捷的法律服务机构,一键导航省时省力。
为优化惠企服务,城阳区还在青岛市率先实施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截至目前,累计梳理政策6000余件次,走访企业2700余家,进行政策及法律咨询解答400余次,为60余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获评“2021年中国基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优秀案例”。
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
今年上半年,城阳区某部门拟提请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将对某公司的奖补标准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直接挂钩。部门所属法律顾问研判后认为,该做法明显违背国务院相关规定。该部门立即重新对接区财政局等单位,最终对议题进行了修改完善。
法律顾问全面参与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是城阳区在青岛市率先实施的一项创新举措,截至目前,该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已审查400余件。
建设法治政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治护航是应有之义。
2022年,青岛市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城阳区迅速部署落实。围绕这项中心工作,城阳区司法局牵头全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政策制定工作,组织法律顾问起草并制订《城阳区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实施方案(试行)》,编制法律政策汇编及典型案例汇编,开展“法律护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专题培训。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提供保障。审查涉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24件、政策文件16件、框架协议6件。
妙招频出力促和谐稳定
以平安城阳建设为目标,城阳区司法局创新重点人群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城阳区司法局实施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创新“阳光归航”七步工作法,探索具有城阳特色的社区矫正与监狱警察、网格化管理、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个融合”机制。联合瑞阳心语服务团队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心理矫治服务行业标准——《社区矫正心理矫治服务规范》,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正式发布。多年来,该区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例脱管、漏管。
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方面,城阳区司法局同样有妙招,该局建立山东省首个“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打造15个特色品牌调解室,各级调解组织每年成功化解纠纷5000余件,让纠纷止步于诉前。
为解决“民告官不见官”的问题,城阳区司法局出台《城阳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办法(试行)》《城阳区关于开展行政应诉“双百双提升”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在保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的基础上,提高机关正职负责人出庭率,确保群众诉讼见实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多年保持在100%。
正阳路是青岛市城阳区的通衢干道。正阳中路197号,坐落着一栋颇具年代感的七层办公楼,过了左右两侧的法治宣传栏,就可以看到“青岛市城阳区司法局”的牌匾挂在办公楼前。
近年来,围绕“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建设,城阳区司法局凝心聚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走深走实,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城阳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辖区内的城阳司法所获评全国先进司法所,两名干警被司法部表彰,三名干警获省级荣誉称号……始于正阳中路上的“法治之花”,遍开城阳。
“普法+服务”便民又惠企
城阳区夏庄街道上山色 峪村,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不久前,这座美丽的小山村又添了一道新风景。依山沿河,一道总面积320平方米的普法主题涂鸦墙格外引人注意,这道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原创法治文化墙,为全国首创。
普法主题涂鸦墙,只是城阳区“立体化”普法宣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城阳区积极开展中小学校“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每年有超过4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社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按照3:1实现全覆盖;成立由法律服务者组成的普法宣讲团,累计开展“阳光城阳”法治宣讲240余场。
2022年,城阳区司法局在全省率先上线移动端场景化法律服务平台——“法治地图”,收录了全区近60家法律服务机构的地址和电话,居民只需动动手指,就可轻松获取身边最便捷的法律服务机构,一键导航省时省力。
为优化惠企服务,城阳区还在青岛市率先实施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截至目前,累计梳理政策6000余件次,走访企业2700余家,进行政策及法律咨询解答400余次,为60余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获评“2021年中国基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优秀案例”。
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
今年上半年,城阳区某部门拟提请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将对某公司的奖补标准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直接挂钩。部门所属法律顾问研判后认为,该做法明显违背国务院相关规定。该部门立即重新对接区财政局等单位,最终对议题进行了修改完善。
法律顾问全面参与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是城阳区在青岛市率先实施的一项创新举措,截至目前,该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已审查400余件。
建设法治政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治护航是应有之义。
2022年,青岛市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城阳区迅速部署落实。围绕这项中心工作,城阳区司法局牵头全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政策制定工作,组织法律顾问起草并制订《城阳区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实施方案(试行)》,编制法律政策汇编及典型案例汇编,开展“法律护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专题培训。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提供保障。审查涉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24件、政策文件16件、框架协议6件。
妙招频出力促和谐稳定
以平安城阳建设为目标,城阳区司法局创新重点人群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城阳区司法局实施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创新“阳光归航”七步工作法,探索具有城阳特色的社区矫正与监狱警察、网格化管理、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个融合”机制。联合瑞阳心语服务团队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心理矫治服务行业标准——《社区矫正心理矫治服务规范》,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正式发布。多年来,该区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例脱管、漏管。
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方面,城阳区司法局同样有妙招,该局建立山东省首个“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打造15个特色品牌调解室,各级调解组织每年成功化解纠纷5000余件,让纠纷止步于诉前。
为解决“民告官不见官”的问题,城阳区司法局出台《城阳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办法(试行)》《城阳区关于开展行政应诉“双百双提升”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在保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的基础上,提高机关正职负责人出庭率,确保群众诉讼见实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多年保持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