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聚焦信访隐患排调打好“组合拳”
2022-10-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徐婷
信访隐患排查调解是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坚持跳出信访抓信访,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筑牢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全区90%以上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城阳”。
夯实党建“强根基”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准确把握机关、社区、非公和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人员特点,灵活设置、动态调整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满足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增强就地就近化解问题的能力。全力拓宽群众参与治理途径,依托爱城阳APP,鼓励群众通过现代化手段参与社会治理。统筹各类公开资源的有机融合运用,切实提高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治理新机制。
编全编好“管理网” 深化基层网格治理
建立“网格预警、街道吹哨、部门报到、领导联包”工作机制,整合部门、街道、社区的力量,实现排查预警关口前移。充实人员,落实责任,做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各负其责,实现网格服务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将全区划分为41个片区、4947个网格,采取定期排查、重点排查、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将一般信访矛盾隐患排查化解融入网格。每个社区配备1名法律工作者。各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强化社区作用,如城阳街道小寨子社区实行社区综合治理网格化,建立了网格员与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对接机制,发挥好网格员排查矛盾纠纷的主力军作用,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力度,让网格员积极参与信访积案化解。
铺通拓宽“阳光路” 稳固基层信访渠道
扎实推进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常态化,区级领导定期到接访场所接访,第一时间听取群众诉求,研究化解措施。街道积极开展“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活动,落实街道干部周三集中排查和下访日工作机制,强化动态监测,及时收集、分析、研判、化解各类信访矛盾隐患。深入开展“三我”民声倾听活动,拓宽网上、信上、访上等渠道,全方位倾听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区级领导参与坐班接访160人次,公开接待来访群众47起54人次;各街道参与坐班接访1564人次,公开接待来访群众536起1150人次。
调解处置“难心事” 优化多元化解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构建设,强化和扩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深化区、街道、社区“三级覆盖”,构建起以调解为主线,信访、行政裁决、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高效便捷的纠纷多元化解格局。2022年,积极开展“零上访社区”建设,“零上访社区”创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被纳入青岛市试点。建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法(一提速、两约谈、三督促、四集中),进一步提升了初信初访办理质效。
信访隐患排查调解是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坚持跳出信访抓信访,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筑牢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全区90%以上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城阳”。
夯实党建“强根基”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准确把握机关、社区、非公和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人员特点,灵活设置、动态调整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满足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增强就地就近化解问题的能力。全力拓宽群众参与治理途径,依托爱城阳APP,鼓励群众通过现代化手段参与社会治理。统筹各类公开资源的有机融合运用,切实提高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治理新机制。
编全编好“管理网” 深化基层网格治理
建立“网格预警、街道吹哨、部门报到、领导联包”工作机制,整合部门、街道、社区的力量,实现排查预警关口前移。充实人员,落实责任,做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各负其责,实现网格服务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将全区划分为41个片区、4947个网格,采取定期排查、重点排查、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将一般信访矛盾隐患排查化解融入网格。每个社区配备1名法律工作者。各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强化社区作用,如城阳街道小寨子社区实行社区综合治理网格化,建立了网格员与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对接机制,发挥好网格员排查矛盾纠纷的主力军作用,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力度,让网格员积极参与信访积案化解。
铺通拓宽“阳光路” 稳固基层信访渠道
扎实推进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常态化,区级领导定期到接访场所接访,第一时间听取群众诉求,研究化解措施。街道积极开展“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活动,落实街道干部周三集中排查和下访日工作机制,强化动态监测,及时收集、分析、研判、化解各类信访矛盾隐患。深入开展“三我”民声倾听活动,拓宽网上、信上、访上等渠道,全方位倾听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区级领导参与坐班接访160人次,公开接待来访群众47起54人次;各街道参与坐班接访1564人次,公开接待来访群众536起1150人次。
调解处置“难心事” 优化多元化解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构建设,强化和扩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深化区、街道、社区“三级覆盖”,构建起以调解为主线,信访、行政裁决、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高效便捷的纠纷多元化解格局。2022年,积极开展“零上访社区”建设,“零上访社区”创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被纳入青岛市试点。建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法(一提速、两约谈、三督促、四集中),进一步提升了初信初访办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