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威海临港区以“三个聚焦”抓好学习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10-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威海临港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推动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在内化、固化、转化上下功夫,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打好思想基础。
  
  
聚焦思想引领
筑牢信仰之基

  威海临港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三个坚持”不断推进理论学习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坚持积极主动学,学出责任担当。临港区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审定年度学习计划,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体学习研讨,指导和督促中心组成员学习,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区党政办公室、工委党群工作部分管负责人担任学习秘书,严格把关中心组学习计划、方案、资料、考勤,认真撰写学习情况报告、规范管理学习档案,确保学习规范有序;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责,积极参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作出表率。今年以来,临港区党工委共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9次,会前个人自学9次,坚持做到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一步,理论学习就跟进一步,将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作为提升干部政治素养、站好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格的有效手段,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二是坚持原原本本学,学出坚定信仰。做到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在深学深透、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淬炼政治品格。今年年初,临港区党工委制定14个学习专题,在每月的学习中,中心组成员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学原文、读原著,将文件精神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谈体会、谈工作方法。坚决防止生搬硬套,务求将理论中“原汁原味”的基本道理读出来、学习好、悟透彻,将党的创新性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坚持创新载体学,学出成绩实效。临港区党工委不断丰富学习方式,重点做好“三个学习”,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实效。一是采用新媒体手段学。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新媒体平台收听观看慕课、专题片等,拓展学习思路,增加学习吸引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线下学习效果。二是专家辅导学。临港区党工委在近几年的法治专题学习中,为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知法懂法的法治素养,主动邀请律师专家为全区开展专题辅导讲座,促进各级党委(党组)在讲中学,在学中悟。三是带头宣讲学。今年,临港区根据上级统一安排部署,成立8支宣讲队伍,区党工委领导班子组成区级领导干部宣讲队,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主动作为,深入机关、企业、社区等基层一线进行宣讲。今年以来,临港区党工委领导班子基层宣讲20余场,真正做到了“以学带讲,以讲促学”。
聚焦区域实际
做好结合文章

  威海临港区党工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学习方向与发展现况相结合。临港区党工委每年在规定专题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形势和工作要求,适当增加适应临港区现阶段发展的学习内容,调整和补充学习专题。临港区目前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结合这一发展阶段,确保学习目标与中央、省、市要求和临港区发展实际相一致,做到与时俱进,常学常新。
  二是学习内容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结合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等区域产业优势,通过学习,临港区形成了“产业园区化、集群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工业方面培植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机械三大产业集群,打造了中欧先进制造、中日(威海)产业合作、碳纤维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园区,农业方面打造了麓源果乡、清泉康谷、山河富春、金井黄山四大样板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迸发出蓬勃生机。同时,重点学习精致城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群众满意度提升、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内容,坚定自觉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学习转化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将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作为中心组学习的根本着眼点,以理论学习指导各项工作,形成了落实新理念、履行新使命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围绕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中心组成员深入疫情防控、项目建设、基层群众等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疫情防控方面,临港区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有序推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的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守住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经济方面,临港区11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前两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10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三。安全方面,中心组成员深入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了零非访,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意识形态领域整体稳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聚焦引领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威海临港区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学出创新力、学出执行力,聚力打造了“三个新高地”。
  一是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高地。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产业集群,安排近亿元专项扶持基金,通过科技创新引领、龙头企业壮大、中小企业提升等行动,企业研发支出占比达5.5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6.9%,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集群产值增长15%以上,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全市7.2个百分点。
  二是打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高地。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作为一号工程、头等大事。今年上半年,临港区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年度目标完成率达72.2%、居全市首位。重点推进了72个“1+6”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7.4%。通过政策激励、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收储转型等方式抓老项目盘活,处置盘活闲置项目33个,盘活土地1285亩,新项目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成功申报20个省级重点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全力争取政策类资金,已获批专项债券资金13.74亿元、政策性银行融资13.1亿元。
  三是打造优化发展环境新高地。坚持硬、软环境打造两手并重、一体推进。硬件方面,骨干道路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11项市级城建重点工程和38项市政重点工程已完成年度计划的86.3%,精致城市形态加速成形。深入实施2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启用文化中心、冰球馆,新打造具备多功能的国际标准棒垒球基地,成功举办省25届全运会棒垒球项目,城市业态不断丰富。软件方面,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网格化社会治理等工作,集中开展市容市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10大领域攻坚行动,有效整治背街小巷、私拉乱设等“不精致”问题3000多处。围绕市场主体极简极优办理和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推出“定制包办”“一码集成”等创新服务,为173个项目包办代办各类审批手续424件、节约审批用时400多天,有力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威海临港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推动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在内化、固化、转化上下功夫,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打好思想基础。
  
  
聚焦思想引领
筑牢信仰之基

  威海临港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三个坚持”不断推进理论学习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坚持积极主动学,学出责任担当。临港区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审定年度学习计划,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体学习研讨,指导和督促中心组成员学习,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区党政办公室、工委党群工作部分管负责人担任学习秘书,严格把关中心组学习计划、方案、资料、考勤,认真撰写学习情况报告、规范管理学习档案,确保学习规范有序;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责,积极参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作出表率。今年以来,临港区党工委共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9次,会前个人自学9次,坚持做到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一步,理论学习就跟进一步,将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作为提升干部政治素养、站好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格的有效手段,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二是坚持原原本本学,学出坚定信仰。做到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在深学深透、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淬炼政治品格。今年年初,临港区党工委制定14个学习专题,在每月的学习中,中心组成员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学原文、读原著,将文件精神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谈体会、谈工作方法。坚决防止生搬硬套,务求将理论中“原汁原味”的基本道理读出来、学习好、悟透彻,将党的创新性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坚持创新载体学,学出成绩实效。临港区党工委不断丰富学习方式,重点做好“三个学习”,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实效。一是采用新媒体手段学。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新媒体平台收听观看慕课、专题片等,拓展学习思路,增加学习吸引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线下学习效果。二是专家辅导学。临港区党工委在近几年的法治专题学习中,为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知法懂法的法治素养,主动邀请律师专家为全区开展专题辅导讲座,促进各级党委(党组)在讲中学,在学中悟。三是带头宣讲学。今年,临港区根据上级统一安排部署,成立8支宣讲队伍,区党工委领导班子组成区级领导干部宣讲队,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主动作为,深入机关、企业、社区等基层一线进行宣讲。今年以来,临港区党工委领导班子基层宣讲20余场,真正做到了“以学带讲,以讲促学”。
聚焦区域实际
做好结合文章

  威海临港区党工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学习方向与发展现况相结合。临港区党工委每年在规定专题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形势和工作要求,适当增加适应临港区现阶段发展的学习内容,调整和补充学习专题。临港区目前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结合这一发展阶段,确保学习目标与中央、省、市要求和临港区发展实际相一致,做到与时俱进,常学常新。
  二是学习内容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结合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等区域产业优势,通过学习,临港区形成了“产业园区化、集群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工业方面培植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机械三大产业集群,打造了中欧先进制造、中日(威海)产业合作、碳纤维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园区,农业方面打造了麓源果乡、清泉康谷、山河富春、金井黄山四大样板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迸发出蓬勃生机。同时,重点学习精致城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群众满意度提升、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内容,坚定自觉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学习转化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将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作为中心组学习的根本着眼点,以理论学习指导各项工作,形成了落实新理念、履行新使命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围绕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中心组成员深入疫情防控、项目建设、基层群众等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疫情防控方面,临港区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有序推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的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守住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经济方面,临港区11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前两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10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三。安全方面,中心组成员深入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了零非访,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意识形态领域整体稳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聚焦引领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威海临港区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学出创新力、学出执行力,聚力打造了“三个新高地”。
  一是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高地。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产业集群,安排近亿元专项扶持基金,通过科技创新引领、龙头企业壮大、中小企业提升等行动,企业研发支出占比达5.5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6.9%,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集群产值增长15%以上,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全市7.2个百分点。
  二是打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高地。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作为一号工程、头等大事。今年上半年,临港区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年度目标完成率达72.2%、居全市首位。重点推进了72个“1+6”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7.4%。通过政策激励、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收储转型等方式抓老项目盘活,处置盘活闲置项目33个,盘活土地1285亩,新项目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成功申报20个省级重点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全力争取政策类资金,已获批专项债券资金13.74亿元、政策性银行融资13.1亿元。
  三是打造优化发展环境新高地。坚持硬、软环境打造两手并重、一体推进。硬件方面,骨干道路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11项市级城建重点工程和38项市政重点工程已完成年度计划的86.3%,精致城市形态加速成形。深入实施2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启用文化中心、冰球馆,新打造具备多功能的国际标准棒垒球基地,成功举办省25届全运会棒垒球项目,城市业态不断丰富。软件方面,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网格化社会治理等工作,集中开展市容市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10大领域攻坚行动,有效整治背街小巷、私拉乱设等“不精致”问题3000多处。围绕市场主体极简极优办理和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推出“定制包办”“一码集成”等创新服务,为173个项目包办代办各类审批手续424件、节约审批用时400多天,有力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