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策源临空支持胶州托底全域联动

胶州:开创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2022-10-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机遇叠加,垂直崛起!胶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因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机遇,迸发出开放创新改革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胶州市按照省委“做实做好做美做响”和青岛市委“一核引领、全域联动”机制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开放创新改革,发挥胶州核心区引领作用,成立现代化上合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推动上合新区一体发展、融合发展。在青岛市一季度和上半年“摘星夺旗”考核中,均夺得红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24条产业链”大项目引进两个板块均取得第一名成绩,展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崭新气象。
  为推动上合新区一体发展、融合发展,胶州市出台《坚持“一核引领 全域联动”推动现代化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现代化上合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4份文件,勾勒出了上合策源、临空支持、胶州托底、全域联动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景图。

  □刘伟 殷明
  
蓬勃向上的
上合新区

  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用好开放平台,找准战略定位,努力打开新一轮纵深开放“机遇之窗”。
  作为“一核引领”的主阵地,上合示范区发布“6+6”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和29条奖补政策,首创上合贸易指数等50余项富有上合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已开展63个研修班、培训4800余人次。1—9月份,开行中欧班列570列,同比增长41.4%;签约落地15个示范引领项目,完成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49亿元、增长86.5%。
  再看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今年成功获批空港综合保税区,成为山东省首个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对标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建设工业博览中心。精准导入临空指向高端产业,注册落户182家机场关联企业,签约落地海程邦达半导体芯片等28个高质量临空产业项目,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加速壮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胶州市主动融入青岛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瞄准“上合+RCEP+工业互联网+一带一路”主攻方向,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矩阵式推进园区建设,依托海尔、中集、益海嘉里等头部企业,建设20个专业园区,实施“十链合一”工程,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国际化创新示范区。点穴式推进项目建设。精准布局上合国际超级港、上合大道总部经济带、工业博览中心等六大项目,带动区域垂直崛起、蓄势起飞。精准式匹配要素资源。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胶州市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数量分别达到26家、64家、1611家,居青岛各区市前列。
  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以改革的“冲击钻”打通痛点堵点难点,推动现代化上合新区蓬勃发展。胶州市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政府+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模式,开展国资国企三年改革行动,组建注册资本200亿元、总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上合控股发展集团,建起“1+3”四家国企竞相迸发的发展架构。成立投资促进委员会,策源引进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等一批百亿级项目。今年1—9月份,胶州市新签约320个总投资2305.9亿元的项目,形成头部企业引领带动、腰部企业延链配套、尾部企业纷至沓来的产业格局。深化数字赋能改革,与浪潮集团合作,建设支持城市运行、技术研发、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底座,不断拓展丰富城市云脑、数字政府、为民服务、数字经济等应用场景,提升整体智治水平。目前,已完成基础云平台搭建和大数据一体化支撑平台建设,汇聚数据总量达1.6亿条。
上合策源、临空支持、
胶州托底

  今年8月25日,青岛市委召开上合示范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提出“突出胶州核心区引领,加强青岛全域联动,着力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的指示要求,为上合示范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路径指引。
  上合示范区聚焦“上合策源”,制定《关于冲刺四季度、奋战100天 加快“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 推动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四六计划”,搭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六大发展平台”,创新国际物流便利、现代贸易便利、产能合作便利等“六大合作模式”,做大能源、海洋(风电)装备、工业互联网等“六大产业集群”,做强全球、全国、全省、青岛、胶州、上合示范区“六个圈层”市场主体。
  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聚焦“临空支持”,制定《党建引领 上合策源 临空支持 产城融合 建设极具“现代范”的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行动方案》,构建“1996”工作体系,以上合自由贸易空港申建为引领,开展航空枢纽门户能级提升、南部商务片区临空服务产业提质、北部产业片区高端制造产业迭代等“九大攻坚行动”,实施上合空港扩建提升、上合空港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等“九大建设工程”,建立党建统领、青岛市级统筹、港城协同等“六项机制”,加快构建港产城融合、保税非保税协同、会展文旅引流、高端制造集聚的临空指向型发展格局。
  胶州市委聚焦“胶州托底”,制定《坚持“一核引领 全域联动” 推动现代化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8696”工作路径,建设上合国际超级港、上合大道总部经济带、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八大平台”,创新国际物流合作、贸易便利化、产能合作等“六大模式”,打造上合智能家居家电、上合半导体、现代金融等“九大产业集群”,强化资本、人才、科技、数字、园区、营商环境“六大赋能”。三个实施意见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是推动“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落地落实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上合新区垂直崛起的行动指南。
“1567”体系
助推三区联动赋能

  上合新区叠加了作为国家战略的上合示范区、作为青岛发展重要一极的胶州市和承载青岛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重要功能的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三者如何在资源要素层面更顺畅地打通,实现联动发展、互相赋能,是一个关系整个区域经济功能定位、发展前景的核心问题。
  据介绍,为实现上合、临空、胶州三强“合势”,上合新区形成了“1567”工作体系:
  “1”是指建强现代化上合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推进委员会是上合、临空、胶州全域统筹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跨区域协同作战重大项目、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5”是指建立党建工作、宣传工作、纪检监察、社会治理、上合空港5个联席会议制度。
  “6”是指成立综合协调、投资促进、规划建设、金融服务、国际超级港、会展业促进6个工作专班。
  “7”是指健全行政一体运转、干部一体使用、考核一体评价、政务一体服务、招商一体策源、规划一体布局、要素一体保障7个一体化运行机制。
打造全国营商
环境高地

  上合新区的垂直崛起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胶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上合新区的核心竞争力,搭建1个服务平台、开展2个交流活动、创新3项惠企措施、实施4项审批改革,帮助企业解决“围墙外的事情”。
  1个服务平台,就是搭建全市统一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即胶州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2个交流活动,一是企业家“早餐会”活动,四大班子“一把手”轮流邀请重点行业企业家共进早餐,主动倾听企业家心声;二是企业大走访活动,对于企业面临的问题,顶格倾听、顶格协调。
  3项惠企措施,一是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二是建立惠企政策体系,三是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
  4项审批改革,包括企业开办“八合一”套餐服务、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政务服务一事全办“点菜单”式改革、全流程数字化审批等。
  为做到对企业的发展需求闻声而动、快速反应、有力回应,胶州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现代化上合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瞄准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舒心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四项重点工作,部署推进政务服务“四化”改革、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等22项重点任务,推动改革由专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意见》对标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找不足、补短板,明确了4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多项改革举措在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外资企业在线跨国登记是全国首创,企业迁入“一件事”服务是全省首创。
  接下来,胶州还将创新路数不断迭代,持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3.0、4.0版本,全面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舒心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把上合新区打造成为全国营商环境高地。
  高度决定视野,决策指引方向。上合新区的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已然清晰。胶州市将坚持党建引领开放创新改革,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开创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朝着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一极、全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引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目标阔步前行!
  
  
  
①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②胶州如意湖公园      摄影:王昭脉
③上合服务中心
④胶州少海旅游度假区    摄影:王昭脉
⑤建设中的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项目
⑥中欧班列(齐鲁号)“上合快线”撒马尔罕专 列首班开行
⑦胶州新城区       摄影:王昭脉
  机遇叠加,垂直崛起!胶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因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机遇,迸发出开放创新改革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胶州市按照省委“做实做好做美做响”和青岛市委“一核引领、全域联动”机制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开放创新改革,发挥胶州核心区引领作用,成立现代化上合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推动上合新区一体发展、融合发展。在青岛市一季度和上半年“摘星夺旗”考核中,均夺得红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24条产业链”大项目引进两个板块均取得第一名成绩,展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崭新气象。
  为推动上合新区一体发展、融合发展,胶州市出台《坚持“一核引领 全域联动”推动现代化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现代化上合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4份文件,勾勒出了上合策源、临空支持、胶州托底、全域联动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景图。

  □刘伟 殷明
  
蓬勃向上的
上合新区

  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用好开放平台,找准战略定位,努力打开新一轮纵深开放“机遇之窗”。
  作为“一核引领”的主阵地,上合示范区发布“6+6”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和29条奖补政策,首创上合贸易指数等50余项富有上合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已开展63个研修班、培训4800余人次。1—9月份,开行中欧班列570列,同比增长41.4%;签约落地15个示范引领项目,完成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49亿元、增长86.5%。
  再看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今年成功获批空港综合保税区,成为山东省首个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对标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建设工业博览中心。精准导入临空指向高端产业,注册落户182家机场关联企业,签约落地海程邦达半导体芯片等28个高质量临空产业项目,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加速壮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胶州市主动融入青岛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瞄准“上合+RCEP+工业互联网+一带一路”主攻方向,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矩阵式推进园区建设,依托海尔、中集、益海嘉里等头部企业,建设20个专业园区,实施“十链合一”工程,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国际化创新示范区。点穴式推进项目建设。精准布局上合国际超级港、上合大道总部经济带、工业博览中心等六大项目,带动区域垂直崛起、蓄势起飞。精准式匹配要素资源。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胶州市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数量分别达到26家、64家、1611家,居青岛各区市前列。
  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以改革的“冲击钻”打通痛点堵点难点,推动现代化上合新区蓬勃发展。胶州市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政府+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模式,开展国资国企三年改革行动,组建注册资本200亿元、总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上合控股发展集团,建起“1+3”四家国企竞相迸发的发展架构。成立投资促进委员会,策源引进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等一批百亿级项目。今年1—9月份,胶州市新签约320个总投资2305.9亿元的项目,形成头部企业引领带动、腰部企业延链配套、尾部企业纷至沓来的产业格局。深化数字赋能改革,与浪潮集团合作,建设支持城市运行、技术研发、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底座,不断拓展丰富城市云脑、数字政府、为民服务、数字经济等应用场景,提升整体智治水平。目前,已完成基础云平台搭建和大数据一体化支撑平台建设,汇聚数据总量达1.6亿条。
上合策源、临空支持、
胶州托底

  今年8月25日,青岛市委召开上合示范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提出“突出胶州核心区引领,加强青岛全域联动,着力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的指示要求,为上合示范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路径指引。
  上合示范区聚焦“上合策源”,制定《关于冲刺四季度、奋战100天 加快“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 推动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四六计划”,搭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六大发展平台”,创新国际物流便利、现代贸易便利、产能合作便利等“六大合作模式”,做大能源、海洋(风电)装备、工业互联网等“六大产业集群”,做强全球、全国、全省、青岛、胶州、上合示范区“六个圈层”市场主体。
  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聚焦“临空支持”,制定《党建引领 上合策源 临空支持 产城融合 建设极具“现代范”的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行动方案》,构建“1996”工作体系,以上合自由贸易空港申建为引领,开展航空枢纽门户能级提升、南部商务片区临空服务产业提质、北部产业片区高端制造产业迭代等“九大攻坚行动”,实施上合空港扩建提升、上合空港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等“九大建设工程”,建立党建统领、青岛市级统筹、港城协同等“六项机制”,加快构建港产城融合、保税非保税协同、会展文旅引流、高端制造集聚的临空指向型发展格局。
  胶州市委聚焦“胶州托底”,制定《坚持“一核引领 全域联动” 推动现代化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8696”工作路径,建设上合国际超级港、上合大道总部经济带、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八大平台”,创新国际物流合作、贸易便利化、产能合作等“六大模式”,打造上合智能家居家电、上合半导体、现代金融等“九大产业集群”,强化资本、人才、科技、数字、园区、营商环境“六大赋能”。三个实施意见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是推动“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落地落实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上合新区垂直崛起的行动指南。
“1567”体系
助推三区联动赋能

  上合新区叠加了作为国家战略的上合示范区、作为青岛发展重要一极的胶州市和承载青岛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重要功能的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三者如何在资源要素层面更顺畅地打通,实现联动发展、互相赋能,是一个关系整个区域经济功能定位、发展前景的核心问题。
  据介绍,为实现上合、临空、胶州三强“合势”,上合新区形成了“1567”工作体系:
  “1”是指建强现代化上合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推进委员会是上合、临空、胶州全域统筹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跨区域协同作战重大项目、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5”是指建立党建工作、宣传工作、纪检监察、社会治理、上合空港5个联席会议制度。
  “6”是指成立综合协调、投资促进、规划建设、金融服务、国际超级港、会展业促进6个工作专班。
  “7”是指健全行政一体运转、干部一体使用、考核一体评价、政务一体服务、招商一体策源、规划一体布局、要素一体保障7个一体化运行机制。
打造全国营商
环境高地

  上合新区的垂直崛起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胶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上合新区的核心竞争力,搭建1个服务平台、开展2个交流活动、创新3项惠企措施、实施4项审批改革,帮助企业解决“围墙外的事情”。
  1个服务平台,就是搭建全市统一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即胶州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2个交流活动,一是企业家“早餐会”活动,四大班子“一把手”轮流邀请重点行业企业家共进早餐,主动倾听企业家心声;二是企业大走访活动,对于企业面临的问题,顶格倾听、顶格协调。
  3项惠企措施,一是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二是建立惠企政策体系,三是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
  4项审批改革,包括企业开办“八合一”套餐服务、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政务服务一事全办“点菜单”式改革、全流程数字化审批等。
  为做到对企业的发展需求闻声而动、快速反应、有力回应,胶州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现代化上合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瞄准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舒心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四项重点工作,部署推进政务服务“四化”改革、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等22项重点任务,推动改革由专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意见》对标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找不足、补短板,明确了4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多项改革举措在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外资企业在线跨国登记是全国首创,企业迁入“一件事”服务是全省首创。
  接下来,胶州还将创新路数不断迭代,持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3.0、4.0版本,全面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舒心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把上合新区打造成为全国营商环境高地。
  高度决定视野,决策指引方向。上合新区的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已然清晰。胶州市将坚持党建引领开放创新改革,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开创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朝着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一极、全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引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目标阔步前行!
  
  
  
①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②胶州如意湖公园      摄影:王昭脉
③上合服务中心
④胶州少海旅游度假区    摄影:王昭脉
⑤建设中的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项目
⑥中欧班列(齐鲁号)“上合快线”撒马尔罕专 列首班开行
⑦胶州新城区       摄影:王昭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