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环资协同机制服务绿色发展

2022-10-03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李淑英 报道
  本报德州讯 德州市德城区人民法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定位,与多部门沟通协调,完善环境资源协同机制,优化便民利民措施,服务绿色发展大局。今年以来,该院共审理环资类案件17件,为推进德城区新时代文明建设提供坚强司法服务和保障。
  德城区人民法院组建专门团队,合理配置环境资源审判力量,组建好环境资源案件专门审判团队。选任3名具有民事、刑事、行政审判工作经验的法官,成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实质化运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判。
  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自成立以来,院长、庭长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带头办案,妥善办理了相邻采光和日照纠纷等多件涉环境资源民事案件。坚持“惩治与修复并重”理念,践行“用司法来守护绿水青山”的誓言。3名资深法官及4名专业人民陪审员组成7人合议庭,精准审判2022年德城区首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5名被告人缴纳了生态修复费12.2万元。
  健全协作机制。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建立三审合一审判机制的同时,形成统一的裁判标准和规则,有效提升环资案件审判专业化水平,保证了案件审判的质量和效果。健全人民陪审员制度,探索环境资源案件专业人民陪审员制度,促进环资案件审判精准化水平。借助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论坛交流平台,分享创新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培树典型案例,打造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精品工程。结合实际推进环境资源法庭改造,做好审判信息化建设,立案对接、远程办案、警务后勤保障等工作。与漳卫南运河管理局跨域协作,共同签订《大运河执法与司法协同保护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建立信息通报预警、涉大运河及沿岸纠纷多元化解、生态修复共治、执法司法衔接等协同共治常态化机制,以期增强涉大运河生态保护工作合力及整体效能,推动大运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司法宣传。德城区人民法院坚持对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和普法宣传同频共振,积极探索建立“审理、教育、宣传、联动”一体化巡回审判模式。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庭前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代表旁听庭审,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作用;庭中做好查清是非、以案施教,为化解矛盾纠纷打好事实基础;庭后开展互动交流、以案释法,通过媒体平台推送环境资源审判重要信息、影响较大的司法保护耕地等典型案例,让审判延伸服务成为生态保护“活教材”。环资法官走进企业、学校、电视台和视频直播间,宣传环境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点带面,形成环境资源保护合力,提升企业和社会群众的环保意识。
  □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李淑英 报道
  本报德州讯 德州市德城区人民法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定位,与多部门沟通协调,完善环境资源协同机制,优化便民利民措施,服务绿色发展大局。今年以来,该院共审理环资类案件17件,为推进德城区新时代文明建设提供坚强司法服务和保障。
  德城区人民法院组建专门团队,合理配置环境资源审判力量,组建好环境资源案件专门审判团队。选任3名具有民事、刑事、行政审判工作经验的法官,成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实质化运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判。
  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自成立以来,院长、庭长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带头办案,妥善办理了相邻采光和日照纠纷等多件涉环境资源民事案件。坚持“惩治与修复并重”理念,践行“用司法来守护绿水青山”的誓言。3名资深法官及4名专业人民陪审员组成7人合议庭,精准审判2022年德城区首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5名被告人缴纳了生态修复费12.2万元。
  健全协作机制。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建立三审合一审判机制的同时,形成统一的裁判标准和规则,有效提升环资案件审判专业化水平,保证了案件审判的质量和效果。健全人民陪审员制度,探索环境资源案件专业人民陪审员制度,促进环资案件审判精准化水平。借助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论坛交流平台,分享创新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培树典型案例,打造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精品工程。结合实际推进环境资源法庭改造,做好审判信息化建设,立案对接、远程办案、警务后勤保障等工作。与漳卫南运河管理局跨域协作,共同签订《大运河执法与司法协同保护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建立信息通报预警、涉大运河及沿岸纠纷多元化解、生态修复共治、执法司法衔接等协同共治常态化机制,以期增强涉大运河生态保护工作合力及整体效能,推动大运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司法宣传。德城区人民法院坚持对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和普法宣传同频共振,积极探索建立“审理、教育、宣传、联动”一体化巡回审判模式。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庭前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代表旁听庭审,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作用;庭中做好查清是非、以案施教,为化解矛盾纠纷打好事实基础;庭后开展互动交流、以案释法,通过媒体平台推送环境资源审判重要信息、影响较大的司法保护耕地等典型案例,让审判延伸服务成为生态保护“活教材”。环资法官走进企业、学校、电视台和视频直播间,宣传环境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点带面,形成环境资源保护合力,提升企业和社会群众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