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三家企业三年投入经费9000万元

2022-09-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王炯垚 报道
  本报济南讯 9月22日下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产融合工作推进会暨“服务计算”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在济南长清校区举行。校(院)与山东正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湛泸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签署了《“服务计算”产学研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规定,每家企业首次连续投入经费三年,总计9000万元,用于与校(院)在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科技支撑。此次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以高效便利、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为原则,共同推进科研—教学—转化—产业—服务有机衔接,努力探索开辟出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据了解,自科教融合以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校(院)科研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聚集创新资源、增加研发投入,构建了“科技+资本+产业”的科技成果孵化模式,科研课题、经费、产出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
  目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先后与10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累计服务企业超5000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与21个地方政府共同设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累计立项支持168个项目,资助金额6055万元,地方政府资助金额8040万元,撬动企业累计投入科技研发经费3.75亿余元。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近5年累计签订各类成果转化合同3000余项,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经费累计突破18亿元。设立成果转化企业62家,整体投资额度11.37亿元,知识产权作价投资达5.67亿元,吸引投资金额5.7亿。在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2020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列全国高校第12位;含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的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达到6.248亿元,位列全国高校第31位。
  “科技+资本+产业”的科技成果孵化模式,不断推进作价入股企业的孵化和成长,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目前,已累计有240余项校(院)知识产权以作价投资形式进行转化孵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7家,知识产权作价金额达3.81亿元,吸引现金投资2.3亿元。
  与地方政府合作方面,先后在济南、青岛、德州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在威海、济宁、泰安设立创新服务机构,在济南、潍坊设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其中,与德州市共同打造“一院一基地一园区(德州研究院、德州中试基地、德州大学科技园)”,围绕德州市产业技术需求,搭建从基础研究、中试实验到科技成果落地的全过程创新链条,探索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与地方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讯员 王炯垚 报道
  本报济南讯 9月22日下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产融合工作推进会暨“服务计算”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在济南长清校区举行。校(院)与山东正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湛泸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签署了《“服务计算”产学研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规定,每家企业首次连续投入经费三年,总计9000万元,用于与校(院)在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科技支撑。此次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以高效便利、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为原则,共同推进科研—教学—转化—产业—服务有机衔接,努力探索开辟出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据了解,自科教融合以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校(院)科研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聚集创新资源、增加研发投入,构建了“科技+资本+产业”的科技成果孵化模式,科研课题、经费、产出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
  目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先后与10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累计服务企业超5000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与21个地方政府共同设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累计立项支持168个项目,资助金额6055万元,地方政府资助金额8040万元,撬动企业累计投入科技研发经费3.75亿余元。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近5年累计签订各类成果转化合同3000余项,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经费累计突破18亿元。设立成果转化企业62家,整体投资额度11.37亿元,知识产权作价投资达5.67亿元,吸引投资金额5.7亿。在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2020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列全国高校第12位;含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的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达到6.248亿元,位列全国高校第31位。
  “科技+资本+产业”的科技成果孵化模式,不断推进作价入股企业的孵化和成长,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目前,已累计有240余项校(院)知识产权以作价投资形式进行转化孵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7家,知识产权作价金额达3.81亿元,吸引现金投资2.3亿元。
  与地方政府合作方面,先后在济南、青岛、德州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在威海、济宁、泰安设立创新服务机构,在济南、潍坊设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其中,与德州市共同打造“一院一基地一园区(德州研究院、德州中试基地、德州大学科技园)”,围绕德州市产业技术需求,搭建从基础研究、中试实验到科技成果落地的全过程创新链条,探索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与地方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