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乡音说党音以理论砺初心

乳山:红色故事讲起来

2022-09-16 作者: 陶相银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陶相银
   通讯员 宋晓宁 报道
  本报乳山讯 在胶东育儿所纪念馆所在地——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有一支由村里的妇女们组成的巾帼宣讲队。她们守着胶东育儿所,耳濡目染,就自发成立了红色宣讲团,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深入田间地头,把乳娘的故事娓娓道来,用朴实的语言感动着每一位村民和游客。
  在乳山市,不止田家村有巾帼宣讲队,在冯家镇、诸往镇、白沙滩镇等地,当地群众依托“三花”故里、兵工厂、胶东公学等红色资源,也纷纷自发组织起了红色宣讲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红色故事。
  “宣讲的意义不仅在于‘讲’,更多的是通过‘讲’,将情感传输给倾听者,让红色文化植入人心,让听众从中寻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力量。”乳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乳山市用乡音说党音,以理论砺初心,真正打造一张沾泥土、接地气的特色宣讲品牌。
  乳山市加大以马石山十勇士、红色乳娘等为代表的本土特有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分批次开展口述访谈、史料挖掘等工作,为开展红色教育提供素材。同时,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的需求,构建了市、镇(部门)、村(社区、所、站)三级理论宣讲工作体系,组建了包括党务工作者、专家学者、企业职工、文艺人才、青少年志愿者在内的各类宣讲队伍600余支。结合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乳山市灵活选用地点,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社区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用座谈会或送“讲”上门等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
  “讲得好”更要“做得好、传得远、扎得深”。乳山市注重巩固拓展宣讲成果,围绕广大网民关心关注关切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理论宣讲内容细化,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围绕线上教学、高考中考、家庭教育等方面,成立全省首家县域家长大学,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和家长宣讲、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围绕“创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主题,录制《理响乳山》微访谈节目,邀请普通群众、劳模工匠、企业家等担任宣讲嘉宾,提高了宣讲的有效性和覆盖面。
  □记 者 陶相银
   通讯员 宋晓宁 报道
  本报乳山讯 在胶东育儿所纪念馆所在地——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有一支由村里的妇女们组成的巾帼宣讲队。她们守着胶东育儿所,耳濡目染,就自发成立了红色宣讲团,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深入田间地头,把乳娘的故事娓娓道来,用朴实的语言感动着每一位村民和游客。
  在乳山市,不止田家村有巾帼宣讲队,在冯家镇、诸往镇、白沙滩镇等地,当地群众依托“三花”故里、兵工厂、胶东公学等红色资源,也纷纷自发组织起了红色宣讲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红色故事。
  “宣讲的意义不仅在于‘讲’,更多的是通过‘讲’,将情感传输给倾听者,让红色文化植入人心,让听众从中寻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力量。”乳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乳山市用乡音说党音,以理论砺初心,真正打造一张沾泥土、接地气的特色宣讲品牌。
  乳山市加大以马石山十勇士、红色乳娘等为代表的本土特有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分批次开展口述访谈、史料挖掘等工作,为开展红色教育提供素材。同时,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的需求,构建了市、镇(部门)、村(社区、所、站)三级理论宣讲工作体系,组建了包括党务工作者、专家学者、企业职工、文艺人才、青少年志愿者在内的各类宣讲队伍600余支。结合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乳山市灵活选用地点,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社区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用座谈会或送“讲”上门等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
  “讲得好”更要“做得好、传得远、扎得深”。乳山市注重巩固拓展宣讲成果,围绕广大网民关心关注关切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理论宣讲内容细化,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围绕线上教学、高考中考、家庭教育等方面,成立全省首家县域家长大学,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和家长宣讲、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围绕“创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主题,录制《理响乳山》微访谈节目,邀请普通群众、劳模工匠、企业家等担任宣讲嘉宾,提高了宣讲的有效性和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