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2022-09-01 作者: 孙业文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孙业文

  从“实现新跨越、再造新天桥”,到“建设现代天桥,勇做携河发展排头兵”,再到“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十年来,济南市天桥区主动对标、融入融合、服从服务“强省会”建设发展大局,不断富集发展动能,在崛起图强中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区之路。
  十年里,天桥区全区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迎来了“赋能赶超、跨越崛起”的局面。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9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4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2021年达到46.8亿元,是2012年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达到525.8亿元;产业结构也由10年前的1.2:25.3:73.5调整为2021年的0.2:34.9:64.9,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根基。天桥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加快推进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和药山都市工业园发展,构建起“双核引领、两岸齐飞”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全区产业质效明显提升。规上工业企业从2012年的60家发展到129家,增长115%;规上工业产值从77亿元提高到166亿元,增长116%。
  天桥区坚持“商贸兴区”,立足辖区资源和平台优势,把电子商务作为传统零售业的重要载体,电商网络零售额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创出了电商发展的“天桥模式”。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天桥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构建起院所、平台、企业、人才“四位一体”创新驱动格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16家,增加到2021年的279家,增长16.4倍。
  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天桥区始终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做大总量规模、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抓手,放在强区建设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
  2017—2021年,天桥区累计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6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8个,完成各类征迁764万平方米、供地1.32万亩、开工建设972万平方米。其中,天桥东社区被列为“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义合社区、天福苑社区被列为省级试点项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天桥区聚焦“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按照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留则留的原则,将重点片区开发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同步开展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导入、公共服务完善等工作,全方位提升区域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一直以来,天桥区始终聚焦群众关心的“一小一老”问题,锚定民生普惠方向,大力度、全方位发展民生事业,每年拿出78%左右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项目,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天桥的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
  围绕教育建设,深耕“教育强区”,聚力赋能“名校”“品牌”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多点开花;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打造“康养天桥”,统筹推进医疗提质与康养社区建设协同发展;聚焦民生事业,统筹推进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十年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余人。
  □ 本报记者 孙业文

  从“实现新跨越、再造新天桥”,到“建设现代天桥,勇做携河发展排头兵”,再到“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十年来,济南市天桥区主动对标、融入融合、服从服务“强省会”建设发展大局,不断富集发展动能,在崛起图强中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区之路。
  十年里,天桥区全区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迎来了“赋能赶超、跨越崛起”的局面。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9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4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2021年达到46.8亿元,是2012年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达到525.8亿元;产业结构也由10年前的1.2:25.3:73.5调整为2021年的0.2:34.9:64.9,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根基。天桥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加快推进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和药山都市工业园发展,构建起“双核引领、两岸齐飞”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全区产业质效明显提升。规上工业企业从2012年的60家发展到129家,增长115%;规上工业产值从77亿元提高到166亿元,增长116%。
  天桥区坚持“商贸兴区”,立足辖区资源和平台优势,把电子商务作为传统零售业的重要载体,电商网络零售额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创出了电商发展的“天桥模式”。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天桥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构建起院所、平台、企业、人才“四位一体”创新驱动格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16家,增加到2021年的279家,增长16.4倍。
  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天桥区始终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做大总量规模、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抓手,放在强区建设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
  2017—2021年,天桥区累计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6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8个,完成各类征迁764万平方米、供地1.32万亩、开工建设972万平方米。其中,天桥东社区被列为“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义合社区、天福苑社区被列为省级试点项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天桥区聚焦“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按照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留则留的原则,将重点片区开发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同步开展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导入、公共服务完善等工作,全方位提升区域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一直以来,天桥区始终聚焦群众关心的“一小一老”问题,锚定民生普惠方向,大力度、全方位发展民生事业,每年拿出78%左右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项目,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天桥的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
  围绕教育建设,深耕“教育强区”,聚力赋能“名校”“品牌”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多点开花;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打造“康养天桥”,统筹推进医疗提质与康养社区建设协同发展;聚焦民生事业,统筹推进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十年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