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狗尾左摇右摆是无用之学?
2022-08-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朱子钰 李梦馨
最近,中科院一个科研团队,分析了21000余次狗与人互动过程中尾巴运动的轨迹,发现狗与不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摇摆偏左;与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摇摆偏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外科研杂志。这项研究成果让网友吵翻了。一些网友嘲讽,狗摇尾巴有什么值得研究?这是一项没有价值的“研究”。但支持声音也不少,许多科研项目并不被普通人所了解,网友的嘲讽是对“无用之学”的群体性轻视。孰是孰非?首先要定性的问题是:研究狗尾左摇右摆算不算“无用之学”?
近年来,学术中对知识科研的功用主义倾向引起了重视,“无用之学”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讨论话题。什么是“无用之学”,多数人并没有准确的理解。所谓“无用之学”,指的是不为某个具体需要、只为探索与发现世界未知真相与奥秘的学问。它看起来虚无缥缈不接地气,却能带来全新的发现,从而深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比如黎曼几何,提出后很长时间也没派上用场,但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在传统几何无能为力时借助于这一新的几何模式,得以成功。事实上,“无用之学”代表了人类发展中认识先行的前进规律,在事前看似无用,但从结果看往往是具有巨大作用的。比如牛顿力学,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电磁规律的发现则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无用之学”与“有用之学”,大致上就如前者是学养深厚的教授,后者是一个技能好的工人,从认识能力看,差距不言自明。
厘清了这一概念,我们就可以看到,研究狗尾也许有其价值,但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用之学”。“无用之学”已经到了极其深奥的无人区,浮在表面的所谓“无用之学”已不存在。如果狗尾摇摆这种浅见的现象,真有某种规律,只怕不会等到现在才被留心。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团队自己也强调自己是“有用之学”,他们发表相关文章,对研究背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说要利用实验犬研究人类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等等。也许这个研究有其价值,但却不能用“无用之学”来为它辩护。
我们对功用主义倾向的研究有所反思,自然是对的,但不应矫枉过正,而应更深刻地理解科研的规律。我们必须知道,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并不是因为“有用之学”拖了“无用之学”的后腿。因为这两种研究不是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相反,从实践中看,两者表现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同时,作为更深层次、处于研究无人地带的“无用之学”,很难在“有用之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一骑独行。“有用之学”大繁荣后推进“无用之学”的进展,才更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切忌让一些没有价值的研究假“无用之学”以行。在“有用之学”取得突出成就之前动辄拿出“无用之学”来作挡箭牌,我们都可以回一句“别忽悠我啊”。
■精彩留言:
微笑梦想家F:我个人认为任何事物的特异功能和方式方法,都有该生物的科学性。
用户30867776452: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确实看不到它有什么用。但对于科研来说,是否有用,得由科学家来评判。
听说有人让我反思:凡是研究也分个轻重缓急吧?如果不能马上拿出有用的结果,为什么不给其他关键项目集中资源呢?
最近,中科院一个科研团队,分析了21000余次狗与人互动过程中尾巴运动的轨迹,发现狗与不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摇摆偏左;与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摇摆偏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外科研杂志。这项研究成果让网友吵翻了。一些网友嘲讽,狗摇尾巴有什么值得研究?这是一项没有价值的“研究”。但支持声音也不少,许多科研项目并不被普通人所了解,网友的嘲讽是对“无用之学”的群体性轻视。孰是孰非?首先要定性的问题是:研究狗尾左摇右摆算不算“无用之学”?
近年来,学术中对知识科研的功用主义倾向引起了重视,“无用之学”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讨论话题。什么是“无用之学”,多数人并没有准确的理解。所谓“无用之学”,指的是不为某个具体需要、只为探索与发现世界未知真相与奥秘的学问。它看起来虚无缥缈不接地气,却能带来全新的发现,从而深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比如黎曼几何,提出后很长时间也没派上用场,但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在传统几何无能为力时借助于这一新的几何模式,得以成功。事实上,“无用之学”代表了人类发展中认识先行的前进规律,在事前看似无用,但从结果看往往是具有巨大作用的。比如牛顿力学,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电磁规律的发现则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无用之学”与“有用之学”,大致上就如前者是学养深厚的教授,后者是一个技能好的工人,从认识能力看,差距不言自明。
厘清了这一概念,我们就可以看到,研究狗尾也许有其价值,但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用之学”。“无用之学”已经到了极其深奥的无人区,浮在表面的所谓“无用之学”已不存在。如果狗尾摇摆这种浅见的现象,真有某种规律,只怕不会等到现在才被留心。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团队自己也强调自己是“有用之学”,他们发表相关文章,对研究背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说要利用实验犬研究人类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等等。也许这个研究有其价值,但却不能用“无用之学”来为它辩护。
我们对功用主义倾向的研究有所反思,自然是对的,但不应矫枉过正,而应更深刻地理解科研的规律。我们必须知道,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并不是因为“有用之学”拖了“无用之学”的后腿。因为这两种研究不是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相反,从实践中看,两者表现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同时,作为更深层次、处于研究无人地带的“无用之学”,很难在“有用之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一骑独行。“有用之学”大繁荣后推进“无用之学”的进展,才更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切忌让一些没有价值的研究假“无用之学”以行。在“有用之学”取得突出成就之前动辄拿出“无用之学”来作挡箭牌,我们都可以回一句“别忽悠我啊”。
■精彩留言:
微笑梦想家F:我个人认为任何事物的特异功能和方式方法,都有该生物的科学性。
用户30867776452: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确实看不到它有什么用。但对于科研来说,是否有用,得由科学家来评判。
听说有人让我反思:凡是研究也分个轻重缓急吧?如果不能马上拿出有用的结果,为什么不给其他关键项目集中资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