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的道德行为并不道德
2022-08-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朱子钰 李梦馨
两个被拐卖孩子的父母——符建涛的妈妈与孙卓爸爸孙海洋关于兑现赏金的问题,成为近段时间来的网络热点。符妈因为没有得到孙海洋的奖金兑现而恼怒,并发表过“无数次我后悔主动提供人贩子的信息”的过激言论。网络上对两人的态度也呈现明显对立:一方认为符妈要求过分,另一方则认为孙海洋有诺不践。日前,符妈写了一篇控诉长文,更将话题推上了热搜。
目前双方都作了表态:孙海洋愿意支付20万元悬赏金,而符妈则表示并不是为钱,即使得到20万元也会全部捐出。如果事情真这样解决,那看上去是皆大欢喜,两个人的人设都会得到修复,人品也足以令对方拥趸无可指责。但实际情况真如此吗?
其实,这20万元奖金的兑现,站在两人自身利益上解读,必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符妈觉得既然儿子为孙海洋找到孩子作出了贡献,孙海洋就应该兑现承诺。虽然她的过分做法令人反感,但也确实在相当程度上拿捏了孙海洋的痛点;而孙海洋也有自己的盘算:他认为对方虽有贡献,但起到的却不是决定性作用。所以可以感谢,但拿出20万元奖励就于心不甘。这种心思,从他一直不肯兑现20万元,却多次给对方发微信红包,甚至有的高达上万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应该说,在双方不同解读中,都清晰地表现了对自己权益的捍卫,都有相当的合理性。本来,如果借助于法律手段,是非曲直很容易厘清,根据符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由孙家给予合理的奖励,难题可迎刃而解。
但此事选择的解决方式却是由大家参与的道德评判,也就只能被道德评判所绑架。因为在道德评判中,局外的旁观者因为利益与自己完全无关,必然会以“理中客”的身份出现,无意中必然会抬高道德标准。最后两方都被迫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设而牺牲自身权益。这种表面的道德实现,既不是双方的本意,也使双方受损,其实是不道德的。
因此,对这件事的解决,我们还是希望用法律手段、专业方式,作出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判定。更要从中获得启发:我们要更惯于用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纠纷和维护利益,而不是动辄就以道德拷问的方式逼对方就范。因为道德的相对高标准要求,很容易导致权益的底线失守。以这次舆论为例,其实不管是哪一方的“理中客”,如果是他们自己作选择,大多数人同样会陷入道德困境。我们要谨记,法律对个体权益的保护,比道德提倡更实在,也更有利于搭建社会道德的基石。因为真正的道德,只能来源于个体权益得到保护后才能生发出的善意。
两个被拐卖孩子的父母——符建涛的妈妈与孙卓爸爸孙海洋关于兑现赏金的问题,成为近段时间来的网络热点。符妈因为没有得到孙海洋的奖金兑现而恼怒,并发表过“无数次我后悔主动提供人贩子的信息”的过激言论。网络上对两人的态度也呈现明显对立:一方认为符妈要求过分,另一方则认为孙海洋有诺不践。日前,符妈写了一篇控诉长文,更将话题推上了热搜。
目前双方都作了表态:孙海洋愿意支付20万元悬赏金,而符妈则表示并不是为钱,即使得到20万元也会全部捐出。如果事情真这样解决,那看上去是皆大欢喜,两个人的人设都会得到修复,人品也足以令对方拥趸无可指责。但实际情况真如此吗?
其实,这20万元奖金的兑现,站在两人自身利益上解读,必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符妈觉得既然儿子为孙海洋找到孩子作出了贡献,孙海洋就应该兑现承诺。虽然她的过分做法令人反感,但也确实在相当程度上拿捏了孙海洋的痛点;而孙海洋也有自己的盘算:他认为对方虽有贡献,但起到的却不是决定性作用。所以可以感谢,但拿出20万元奖励就于心不甘。这种心思,从他一直不肯兑现20万元,却多次给对方发微信红包,甚至有的高达上万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应该说,在双方不同解读中,都清晰地表现了对自己权益的捍卫,都有相当的合理性。本来,如果借助于法律手段,是非曲直很容易厘清,根据符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由孙家给予合理的奖励,难题可迎刃而解。
但此事选择的解决方式却是由大家参与的道德评判,也就只能被道德评判所绑架。因为在道德评判中,局外的旁观者因为利益与自己完全无关,必然会以“理中客”的身份出现,无意中必然会抬高道德标准。最后两方都被迫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设而牺牲自身权益。这种表面的道德实现,既不是双方的本意,也使双方受损,其实是不道德的。
因此,对这件事的解决,我们还是希望用法律手段、专业方式,作出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判定。更要从中获得启发:我们要更惯于用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纠纷和维护利益,而不是动辄就以道德拷问的方式逼对方就范。因为道德的相对高标准要求,很容易导致权益的底线失守。以这次舆论为例,其实不管是哪一方的“理中客”,如果是他们自己作选择,大多数人同样会陷入道德困境。我们要谨记,法律对个体权益的保护,比道德提倡更实在,也更有利于搭建社会道德的基石。因为真正的道德,只能来源于个体权益得到保护后才能生发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