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爱情有点儿甜
2022-08-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
![]() |
扫描二维码
观看视频
|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本报通讯员 胡素娟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七夕这一天,因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成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充满浪漫色彩。古人表达爱情大多含蓄内敛,这样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文物中,探寻古代寻常人家关于爱情的“蛛丝马迹”。
《明张路鹣鲽图轴》,现收藏于青岛市博物馆,画中刻画的是一对鹣鲽情深的夫妇,丈夫是头戴幞头,留有飘髯的中年仕人,他微微侧身,双手与其夫人相搀。两人目光深情相望,虽然人到中年,依旧爱得深沉。
屏风后一侍女正俯身往炉内添香,另一侍女蹲坐着,摆弄炭火上的酒具作温酒状,一只黑尾白猫回首侧望绣墩上的菜盘,画面充满温馨和谐的生活气息。不难想象,这样的深情场景,也许每天都在这对中年夫妇家上演。
这幅画尤以眉眼之间最为传神。顾恺之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指的就是眼睛。这幅画画活了夫妻间秋波相送、脉脉含情之态,侍女目光回避窃笑的情状亦表露无遗,可知画家功力之深;衣纹的穿插也灵活巧妙,线条简练而又潇洒流畅,粗细转折较为显露,方圆、顿挫、疾徐、浓淡的变化一气呵成,形象准确生动而富有情致。
从张路洒脱的运笔中可见,他在承袭唐代吴道子、宋代梁楷等人疏体狂放的写意传统的基础上,追仿同时代人吴伟的画风,笔墨愈加狂放不羁,收放自如。使一派夫妻日常生活中的深情景象,跃然纸上。也许越是人到中年,越懂得爱的滋味。热恋时的爱情,像一颗火种,炽热、兴奋、激动。但这只是爱情的初始状态,并不是它的常态。人若日日相伴,相处到中年,每天还有这样的深情相望相搀,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如同卢照邻对爱情的感叹: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鸳鸯常被用来比喻人间美好爱情的绝唱。晋代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因此,一件物品一旦拥有鸳鸯图案,便充满了爱的味道。鸳鸯的图案,在世人眼中,正是白首不相离的美好愿望。
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清白玉鸳鸯,玉质莹润,呈白色。局部有沁斑,雕一鸳鸯作俯卧回首状。鸳鸯口衔花枝,尾部装饰回字纹,身饰羽毛状纹饰。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叼着花的动作俏皮生动。
爱情总被形容成粉红色,温柔,明媚,美好。用粉色水晶打造鸳鸯,也为爱情更添一丝甜蜜。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清粉水晶鸳鸯,呈粉色,整体采用圆雕手法,鸳鸯头部上扬,头部翎羽上翘,两翅膀向后收拢。这样精美的粉水晶鸳鸯,即使是放到当代,也依旧美得不可方物。
民俗文化中,“鸳鸯”也是无处不在,古人布置洞房,年画窗花,同样喜欢以鸳鸯作为题材来创作。如以鸳鸯、桂花、莲花和莲子为题材的民间装饰纹样,就分别寓意着“鸳鸯贵(桂)子”和“鸳鸯连(莲)子”,是对夫妻忠贞不渝、白头偕老、子孙功成名就的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清道光斗彩鸳鸯卧莲碗,口微侈、深弧壁,墩式碗。内口沿一周梵文,外口沿一周云龙赶珠纹。内底、外壁饰荷塘莲花叶纹,有鸳鸯游戏其间。底青花六字三竖行“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这只斗彩鸳鸯卧莲碗,一对鸳鸯游戏莲间,展现出鸳鸯相互嬉戏的样子。可以遥想当年,一对新婚的夫妇捧起这样一只鸳鸯碗,相对含羞,其中象征的寓意,也便心照不宣了。
古代平凡人家的爱情故事,其中细节,我们也许无缘得知,但看到这一件件象征爱情的文物,我们仍能寻得当年古人对待爱情的美好期望和祝福。不论你的爱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平淡与坚贞;还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了然醒悟;又或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释然通达,我们都不要忘了,向爱人诉说爱。
本报通讯员 胡素娟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七夕这一天,因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成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充满浪漫色彩。古人表达爱情大多含蓄内敛,这样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文物中,探寻古代寻常人家关于爱情的“蛛丝马迹”。
《明张路鹣鲽图轴》,现收藏于青岛市博物馆,画中刻画的是一对鹣鲽情深的夫妇,丈夫是头戴幞头,留有飘髯的中年仕人,他微微侧身,双手与其夫人相搀。两人目光深情相望,虽然人到中年,依旧爱得深沉。
屏风后一侍女正俯身往炉内添香,另一侍女蹲坐着,摆弄炭火上的酒具作温酒状,一只黑尾白猫回首侧望绣墩上的菜盘,画面充满温馨和谐的生活气息。不难想象,这样的深情场景,也许每天都在这对中年夫妇家上演。
这幅画尤以眉眼之间最为传神。顾恺之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指的就是眼睛。这幅画画活了夫妻间秋波相送、脉脉含情之态,侍女目光回避窃笑的情状亦表露无遗,可知画家功力之深;衣纹的穿插也灵活巧妙,线条简练而又潇洒流畅,粗细转折较为显露,方圆、顿挫、疾徐、浓淡的变化一气呵成,形象准确生动而富有情致。
从张路洒脱的运笔中可见,他在承袭唐代吴道子、宋代梁楷等人疏体狂放的写意传统的基础上,追仿同时代人吴伟的画风,笔墨愈加狂放不羁,收放自如。使一派夫妻日常生活中的深情景象,跃然纸上。也许越是人到中年,越懂得爱的滋味。热恋时的爱情,像一颗火种,炽热、兴奋、激动。但这只是爱情的初始状态,并不是它的常态。人若日日相伴,相处到中年,每天还有这样的深情相望相搀,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如同卢照邻对爱情的感叹: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鸳鸯常被用来比喻人间美好爱情的绝唱。晋代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因此,一件物品一旦拥有鸳鸯图案,便充满了爱的味道。鸳鸯的图案,在世人眼中,正是白首不相离的美好愿望。
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清白玉鸳鸯,玉质莹润,呈白色。局部有沁斑,雕一鸳鸯作俯卧回首状。鸳鸯口衔花枝,尾部装饰回字纹,身饰羽毛状纹饰。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叼着花的动作俏皮生动。
爱情总被形容成粉红色,温柔,明媚,美好。用粉色水晶打造鸳鸯,也为爱情更添一丝甜蜜。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清粉水晶鸳鸯,呈粉色,整体采用圆雕手法,鸳鸯头部上扬,头部翎羽上翘,两翅膀向后收拢。这样精美的粉水晶鸳鸯,即使是放到当代,也依旧美得不可方物。
民俗文化中,“鸳鸯”也是无处不在,古人布置洞房,年画窗花,同样喜欢以鸳鸯作为题材来创作。如以鸳鸯、桂花、莲花和莲子为题材的民间装饰纹样,就分别寓意着“鸳鸯贵(桂)子”和“鸳鸯连(莲)子”,是对夫妻忠贞不渝、白头偕老、子孙功成名就的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清道光斗彩鸳鸯卧莲碗,口微侈、深弧壁,墩式碗。内口沿一周梵文,外口沿一周云龙赶珠纹。内底、外壁饰荷塘莲花叶纹,有鸳鸯游戏其间。底青花六字三竖行“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这只斗彩鸳鸯卧莲碗,一对鸳鸯游戏莲间,展现出鸳鸯相互嬉戏的样子。可以遥想当年,一对新婚的夫妇捧起这样一只鸳鸯碗,相对含羞,其中象征的寓意,也便心照不宣了。
古代平凡人家的爱情故事,其中细节,我们也许无缘得知,但看到这一件件象征爱情的文物,我们仍能寻得当年古人对待爱情的美好期望和祝福。不论你的爱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平淡与坚贞;还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了然醒悟;又或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释然通达,我们都不要忘了,向爱人诉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