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 “智慧助老”
2022-07-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记者 张晓帆 报道
本报青岛讯 7月14日,在青岛开放大学副教授邵艺的指导下,68岁的青岛市李沧区老干部徐秋安装注册了山东老干部App,并在“志愿服务”板块申请成为志愿者。“孩子上次教我下载App,没记住,这次学会了。”徐秋说。
当天举办的李沧区“银龄E时代 乐享潮生活”智慧助老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老干部智能技术应用培训班座无虚席,40多名老年学员认真听课。他们戴着老花镜,拿着智能手机,一边仔细听课,一边跟着学操作。
老人们的课程“菜单”非常丰富,根据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餐、购物、出行、就医、社交、娱乐等生活场景设计,从选择餐厅到订购外卖,从网上购物到查询快递,从查询天气到语音导航,从刷视频到分享点赞……所有教程的编排都从老年人生活细致处入手,为老年人营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我早就买了智能手机,但只会接听电话,其他功能都不会。生活中手机使用越来越多,小到去菜市场买菜、乘坐公交车,大到购买医疗保险等,一部智能手机都可以轻松搞定,我们老年人也要多学习,不要和社会脱了节。”68岁的李胜德说,上了培训课后,很多场景的“扫码”都会用了,以后出行扫码登记,不用再求别人帮忙了。
今年6月,李沧区委老干部局、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等区委离休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每年为老干部“办一件实事”的制度,将智能手机培训等项目纳入办实事项目清单,通过线上教学资源以及举办线下智慧助老学习培训等形式,探索建立“智慧助老”常态化、长效性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强大合力。
“互联网适老化应该是双向的,在消除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科技障碍之余,社会应尊重老年人的话语权和主体性,让老年人相信自己‘能行’,愿意享受数字生活。”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社会教育办公室主任王波说,老人们学习热情高,接受新鲜事物的劲头也足,通过社区教育的推广,在“快时代”关照好“慢速度”,帮助老年人扫除技术障碍,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指尖上的智慧生活。
李沧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姜福明说,李沧区积极推动建立“家门口”的智慧助老课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同志“急难愁盼”问题。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网络基本知识,满足老人在出行、就医、预约服务、线上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帮助老人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快车,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便捷、更丰富多彩。
本报青岛讯 7月14日,在青岛开放大学副教授邵艺的指导下,68岁的青岛市李沧区老干部徐秋安装注册了山东老干部App,并在“志愿服务”板块申请成为志愿者。“孩子上次教我下载App,没记住,这次学会了。”徐秋说。
当天举办的李沧区“银龄E时代 乐享潮生活”智慧助老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老干部智能技术应用培训班座无虚席,40多名老年学员认真听课。他们戴着老花镜,拿着智能手机,一边仔细听课,一边跟着学操作。
老人们的课程“菜单”非常丰富,根据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餐、购物、出行、就医、社交、娱乐等生活场景设计,从选择餐厅到订购外卖,从网上购物到查询快递,从查询天气到语音导航,从刷视频到分享点赞……所有教程的编排都从老年人生活细致处入手,为老年人营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我早就买了智能手机,但只会接听电话,其他功能都不会。生活中手机使用越来越多,小到去菜市场买菜、乘坐公交车,大到购买医疗保险等,一部智能手机都可以轻松搞定,我们老年人也要多学习,不要和社会脱了节。”68岁的李胜德说,上了培训课后,很多场景的“扫码”都会用了,以后出行扫码登记,不用再求别人帮忙了。
今年6月,李沧区委老干部局、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等区委离休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每年为老干部“办一件实事”的制度,将智能手机培训等项目纳入办实事项目清单,通过线上教学资源以及举办线下智慧助老学习培训等形式,探索建立“智慧助老”常态化、长效性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强大合力。
“互联网适老化应该是双向的,在消除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科技障碍之余,社会应尊重老年人的话语权和主体性,让老年人相信自己‘能行’,愿意享受数字生活。”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社会教育办公室主任王波说,老人们学习热情高,接受新鲜事物的劲头也足,通过社区教育的推广,在“快时代”关照好“慢速度”,帮助老年人扫除技术障碍,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指尖上的智慧生活。
李沧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姜福明说,李沧区积极推动建立“家门口”的智慧助老课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同志“急难愁盼”问题。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网络基本知识,满足老人在出行、就医、预约服务、线上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帮助老人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快车,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便捷、更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