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忠实
2022-07-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刘君
第一次见到林少华老师,是他翻译完村上春树第42本作品的时候。
在济南的品聚书吧,有一场读者见面会。
6月的天气,林老师穿浅色条纹短袖衬衫、黑色西裤,整个人洋溢着轻松随意。最显著的是他脸上的笑,像穿透树荫的阳光,和煦清凉,回答问题前,他总是先笑一下。
引用他的本家林语堂的话,翻译这回事儿,就像给女人的大腿穿上丝袜,译者给原作穿上黄袜子红袜子,那袜子的薄厚颜色就是译者的文体,译者的风格。
而他的翻译风格,一位读者的感受——如静夜纯美的月光抚慰自己孤独的心灵,像小河虾纤细的触角刺破自己的泪腺,又像远方炊烟袅袅的小木屋引领自己走出青春的荒原,或者像一片长满三叶草的山坡让自己抱着小熊在上面玩了一整天……
这样的表述,是不是很村上,也很林少华。
在翻译中,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牺牲,还是再生。
或者它更像一座桥,连通作家特别在意的“点”和读者心底发生呼应的“点”,又或者像一个洞,林老师说过,村上春树的书中有一个永恒的关于人和人类情感迷失的黑洞。他理解村上春树是挖洞的人,村上春树知道有一个洞要不停挖下去,继续挖下去,早晚在这个洞下面,在某处就会同别人连在一起。
我家也有个“村上迷”,向我推荐过《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它讲述外来的“我”一心要逃离这与世隔绝的沉闷的世界,却在即将成功的瞬间选择了留下。因为“我”发现,这里连人带物所有的一切原来全是“我”的所造。神奇又荒诞,却主题严肃。
天天大概初中时看过《挪威的森林》,所以中学毕业旅行时选择了挪威,我猜他也知道,《挪威的森林》是和歌有关,甲壳虫的Norwegian Wood,不是因为挪威。
一路上沉默不语的时候多。站在热闹的人群和绝美的风景中,青春期的他有一点点孤单落寞。仿佛《挪威的森林》中的场景——即使是你最在意的人,在他心中也会有一片你没有办法到达的森林。
书里还有句话:“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懂得自己的不正常。”我不知道在他那样的年龄看到这句话会怎样,它很像一个悬在空中的苹果,要踮着脚尖,起跳方可够着,但刚刚触及,瞬间又由于年龄的重力,它很快又回到空中飘荡。
他至今的微信头像上还有小说结尾的一句话,“我是在哪里也不是的处所连连呼唤着绿子”。这是他去美国读高中后,看到英文版的《挪威的森林》,和我讨论时,我说那就是虚无之所,后来再看他与林老师的翻译,“哪里也不是的处所”,反而有一种新鲜的陌生感。
林老师曾在采访中说过,真正的文学翻译,不是传达杨贵妃的三围数据,而是发掘“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性美感。他的翻译观是“审美忠实”。故事是一样的,主题是一样的,情节人物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语言风格,特别是通过语言给人达成的审美感觉,那是不一样的。
除了村上,林老师还翻译了十几位日本作家,其中有夏目漱石,记得他在学校当英文老师时,要求学生把书中的男女在月下散步时,男生情不自禁说出的I love you翻译成日文,学生直译的“我爱你”,他认为没有韵味,应该翻译成“今晚月色真美”。
果然,“有灵性的文学翻译翩翩起舞”……
第一次见到林少华老师,是他翻译完村上春树第42本作品的时候。
在济南的品聚书吧,有一场读者见面会。
6月的天气,林老师穿浅色条纹短袖衬衫、黑色西裤,整个人洋溢着轻松随意。最显著的是他脸上的笑,像穿透树荫的阳光,和煦清凉,回答问题前,他总是先笑一下。
引用他的本家林语堂的话,翻译这回事儿,就像给女人的大腿穿上丝袜,译者给原作穿上黄袜子红袜子,那袜子的薄厚颜色就是译者的文体,译者的风格。
而他的翻译风格,一位读者的感受——如静夜纯美的月光抚慰自己孤独的心灵,像小河虾纤细的触角刺破自己的泪腺,又像远方炊烟袅袅的小木屋引领自己走出青春的荒原,或者像一片长满三叶草的山坡让自己抱着小熊在上面玩了一整天……
这样的表述,是不是很村上,也很林少华。
在翻译中,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牺牲,还是再生。
或者它更像一座桥,连通作家特别在意的“点”和读者心底发生呼应的“点”,又或者像一个洞,林老师说过,村上春树的书中有一个永恒的关于人和人类情感迷失的黑洞。他理解村上春树是挖洞的人,村上春树知道有一个洞要不停挖下去,继续挖下去,早晚在这个洞下面,在某处就会同别人连在一起。
我家也有个“村上迷”,向我推荐过《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它讲述外来的“我”一心要逃离这与世隔绝的沉闷的世界,却在即将成功的瞬间选择了留下。因为“我”发现,这里连人带物所有的一切原来全是“我”的所造。神奇又荒诞,却主题严肃。
天天大概初中时看过《挪威的森林》,所以中学毕业旅行时选择了挪威,我猜他也知道,《挪威的森林》是和歌有关,甲壳虫的Norwegian Wood,不是因为挪威。
一路上沉默不语的时候多。站在热闹的人群和绝美的风景中,青春期的他有一点点孤单落寞。仿佛《挪威的森林》中的场景——即使是你最在意的人,在他心中也会有一片你没有办法到达的森林。
书里还有句话:“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懂得自己的不正常。”我不知道在他那样的年龄看到这句话会怎样,它很像一个悬在空中的苹果,要踮着脚尖,起跳方可够着,但刚刚触及,瞬间又由于年龄的重力,它很快又回到空中飘荡。
他至今的微信头像上还有小说结尾的一句话,“我是在哪里也不是的处所连连呼唤着绿子”。这是他去美国读高中后,看到英文版的《挪威的森林》,和我讨论时,我说那就是虚无之所,后来再看他与林老师的翻译,“哪里也不是的处所”,反而有一种新鲜的陌生感。
林老师曾在采访中说过,真正的文学翻译,不是传达杨贵妃的三围数据,而是发掘“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性美感。他的翻译观是“审美忠实”。故事是一样的,主题是一样的,情节人物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语言风格,特别是通过语言给人达成的审美感觉,那是不一样的。
除了村上,林老师还翻译了十几位日本作家,其中有夏目漱石,记得他在学校当英文老师时,要求学生把书中的男女在月下散步时,男生情不自禁说出的I love you翻译成日文,学生直译的“我爱你”,他认为没有韵味,应该翻译成“今晚月色真美”。
果然,“有灵性的文学翻译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