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偶像剧正在尝试突破情爱叙事局限

2022-07-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泉子

  伴随着多元题材影视作品的推陈出新,失真滤镜、工业糖精、霸总戏码、青春伤痛文学似乎已不再是观众心头所好,“真实有趣”“贴合生活”转而成为剧作吸粉的制胜法宝。对于女性观众而言,在都市生活中饱尝不公、年轻迷茫的她们,很少再沉浸于对梦幻式恋爱和爽文式职场的想象,而更希望借影视作品寄托现实情感,找寻自我认同,窥探自身价值。无论是之前红极一时的《三十而已》《爱很美味》,还是更早的《欢乐颂》,凡火爆的剧,必不可少的就是对现实女性群像的全面塑造,对现代女性关系交往的真实体现,对独立女性思想价值的呈现引领。豆瓣开分即8.3分的女性题材电视剧《梦华录》也不例外。
  《梦华录》以北宋为时代背景,讲述了赵盼儿、孙三娘、宋引章三位女子结伴同行,为在东京立足而开办茶坊,历经艰辛将小茶坊发展为东京最大酒楼的故事。目前来看,定位为古装偶像轻喜剧的《梦华录》,其故事架构并不复杂,“爱情”和“事业”两条脉络清晰可见,相互交织共同叙事。然而,两条主线的内容质量却有“云泥之别”——前者演绎细腻婉转,后者叙述难以自洽。为此,《梦华录》已成为前期有口皆碑当下却饱受批评的争议之作。
  不可否认的是,《梦华录》中的爱情主线在前期表现极佳,尊重现实恋爱逻辑,真实再现了成年人感情暧昧期的牵绊与拉扯。不同于青春偶像剧中“一见钟情—表白—恋爱—争吵—重归于好”这样简单却冗长的规范流程,《梦华录》更多地呈现出成年人暧昧期复杂的小心试探、你进我退、来回推拉。觥筹交错间的“倾盖如故”,楼舟相望的小心遮掩,隔纱对视的心照不宣,檐下伞边的划清界限,直面感情的含糊其词……彼此都想要更靠近一步,却都各怀顾虑而不敢主动迈步。这些场景自然而生动,把两性恋爱观念的差异讲述得清晰明了,也把一份影影绰绰、暧昧不清又理性克制的现代感情演绎得真实动人。
  在女性导演的指导下,《梦华录》对于女性心思的刻画也尤为细腻。比起大量爱情偶像剧中或巧合或曲折或浪漫的情节设计,《梦华录》更擅长运用丰富的台词和镜头展现女性微妙的内心世界。“我可能有点喜欢他”“我觉得他是有一点喜欢我,但是又不那么喜欢我”“我害怕我一颗心,被他撩拨得忽上忽下,以至于哪一天他稍微朝我招招手,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过去”……经历过感情挫折的女性,在面临一段新关系时,既渴望付出真心又害怕掉入温柔陷阱,独立而自卑,倔强又敏感,冷静清醒却患得患失,两种心绪糅合纠缠,织构出女性在恋爱关系中的苦恼心态。《梦华录》借个中情节娓娓道出当代女性内心深藏已久的困扰,台词编排丝丝入扣,情感表达息息相通,与现实共鸣,与观众共情。毫无疑问,《梦华录》对于女性心理的演绎是成功且精彩的。
  相较于爱情线的高水准发挥,事业线作为最能诠释本剧价值内核的另一条主线,其剧情铺陈并不出彩,甚至有反噬前者的意头。《梦华录》在宣发中不断强调“女性独立自强”的主题观念,然而在剧内茶坊开张、高家解围、引章脱籍等关键情节中,虽不难窥见女主赵盼儿的智慧担当及姐妹之间的陪伴扶持,但若仔细分析一番,便会惊觉赵盼儿在事业上的化险为夷大多还是倚靠顾千帆的权势力量和人脉关系。诚如剧中所言,“在民间你可以长袖善舞,可一旦对上官府的人便会毫无胜算”。因此,当权力薄弱、受父权意识压迫的现代女性,试图在以“女性独立”“女性力量”为标签的电视剧中寻求破局之道时,会发现自身最终依然是被规训着成为父权制度下无力的附庸者。此时,导演和编剧一再强调女性独立的主题就显得自相矛盾、过犹不及,内容创作的精神立意也难免遭受质疑。
  对《梦华录》的争议还应理性看待。一方面,这些争议并不能抹杀其前期的出彩。无论是镜头中考究的选景造景、光影构图、服饰搭配,还是剧中对女性恋爱心理的细腻演绎,都为日后古偶剧的拍摄制作划定了更高的审美标准,也为恋爱题材的剧本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在质量参差不齐却数量泛滥的偶像剧领域,爆发有关现实流行文化价值的讨论未必是件坏事。这说明偶像剧正在尝试突破情爱叙事局限,探寻更多元更丰富的精神思想,带领这一类型的剧作走向更高的价值定位。当然,在偶像剧中“上价值”,注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其中需要精良剧作的引领,也需要更多观众的凝视与声音。
  □ 泉子

  伴随着多元题材影视作品的推陈出新,失真滤镜、工业糖精、霸总戏码、青春伤痛文学似乎已不再是观众心头所好,“真实有趣”“贴合生活”转而成为剧作吸粉的制胜法宝。对于女性观众而言,在都市生活中饱尝不公、年轻迷茫的她们,很少再沉浸于对梦幻式恋爱和爽文式职场的想象,而更希望借影视作品寄托现实情感,找寻自我认同,窥探自身价值。无论是之前红极一时的《三十而已》《爱很美味》,还是更早的《欢乐颂》,凡火爆的剧,必不可少的就是对现实女性群像的全面塑造,对现代女性关系交往的真实体现,对独立女性思想价值的呈现引领。豆瓣开分即8.3分的女性题材电视剧《梦华录》也不例外。
  《梦华录》以北宋为时代背景,讲述了赵盼儿、孙三娘、宋引章三位女子结伴同行,为在东京立足而开办茶坊,历经艰辛将小茶坊发展为东京最大酒楼的故事。目前来看,定位为古装偶像轻喜剧的《梦华录》,其故事架构并不复杂,“爱情”和“事业”两条脉络清晰可见,相互交织共同叙事。然而,两条主线的内容质量却有“云泥之别”——前者演绎细腻婉转,后者叙述难以自洽。为此,《梦华录》已成为前期有口皆碑当下却饱受批评的争议之作。
  不可否认的是,《梦华录》中的爱情主线在前期表现极佳,尊重现实恋爱逻辑,真实再现了成年人感情暧昧期的牵绊与拉扯。不同于青春偶像剧中“一见钟情—表白—恋爱—争吵—重归于好”这样简单却冗长的规范流程,《梦华录》更多地呈现出成年人暧昧期复杂的小心试探、你进我退、来回推拉。觥筹交错间的“倾盖如故”,楼舟相望的小心遮掩,隔纱对视的心照不宣,檐下伞边的划清界限,直面感情的含糊其词……彼此都想要更靠近一步,却都各怀顾虑而不敢主动迈步。这些场景自然而生动,把两性恋爱观念的差异讲述得清晰明了,也把一份影影绰绰、暧昧不清又理性克制的现代感情演绎得真实动人。
  在女性导演的指导下,《梦华录》对于女性心思的刻画也尤为细腻。比起大量爱情偶像剧中或巧合或曲折或浪漫的情节设计,《梦华录》更擅长运用丰富的台词和镜头展现女性微妙的内心世界。“我可能有点喜欢他”“我觉得他是有一点喜欢我,但是又不那么喜欢我”“我害怕我一颗心,被他撩拨得忽上忽下,以至于哪一天他稍微朝我招招手,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过去”……经历过感情挫折的女性,在面临一段新关系时,既渴望付出真心又害怕掉入温柔陷阱,独立而自卑,倔强又敏感,冷静清醒却患得患失,两种心绪糅合纠缠,织构出女性在恋爱关系中的苦恼心态。《梦华录》借个中情节娓娓道出当代女性内心深藏已久的困扰,台词编排丝丝入扣,情感表达息息相通,与现实共鸣,与观众共情。毫无疑问,《梦华录》对于女性心理的演绎是成功且精彩的。
  相较于爱情线的高水准发挥,事业线作为最能诠释本剧价值内核的另一条主线,其剧情铺陈并不出彩,甚至有反噬前者的意头。《梦华录》在宣发中不断强调“女性独立自强”的主题观念,然而在剧内茶坊开张、高家解围、引章脱籍等关键情节中,虽不难窥见女主赵盼儿的智慧担当及姐妹之间的陪伴扶持,但若仔细分析一番,便会惊觉赵盼儿在事业上的化险为夷大多还是倚靠顾千帆的权势力量和人脉关系。诚如剧中所言,“在民间你可以长袖善舞,可一旦对上官府的人便会毫无胜算”。因此,当权力薄弱、受父权意识压迫的现代女性,试图在以“女性独立”“女性力量”为标签的电视剧中寻求破局之道时,会发现自身最终依然是被规训着成为父权制度下无力的附庸者。此时,导演和编剧一再强调女性独立的主题就显得自相矛盾、过犹不及,内容创作的精神立意也难免遭受质疑。
  对《梦华录》的争议还应理性看待。一方面,这些争议并不能抹杀其前期的出彩。无论是镜头中考究的选景造景、光影构图、服饰搭配,还是剧中对女性恋爱心理的细腻演绎,都为日后古偶剧的拍摄制作划定了更高的审美标准,也为恋爱题材的剧本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在质量参差不齐却数量泛滥的偶像剧领域,爆发有关现实流行文化价值的讨论未必是件坏事。这说明偶像剧正在尝试突破情爱叙事局限,探寻更多元更丰富的精神思想,带领这一类型的剧作走向更高的价值定位。当然,在偶像剧中“上价值”,注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其中需要精良剧作的引领,也需要更多观众的凝视与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