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2022-07-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网暴需对症下药
据澎湃新闻,近日,抖音举办预防治理网暴开放日,屏蔽和举报不当评论、私信临时对话设定、一键防暴等新功能宣布正式上线。网暴具有“微暴力、重伤害、众参与”的特征,成为非传统的人格侵权风险,一边是海量乌合之众的个体责任之轻,一边却是网暴聚集之后的伤害之重。这需要针对网暴聚集的传播特性作出动态治理。
一方面,要健全网暴受害者的求助机制,畅通救助渠道,提供个性化的救助方案,治网暴要更注重被害人的个体感受,及时形成阻断。另一方面,针对网暴者“法不责众”的心态,需要在平台治理中探索经验,进而上升为网暴的法治治理,不能让网暴者逍遥法外。
此前,中央网信办要求,针对首发、多发、煽动和跟风发布等不同情形,分类处置网络暴力相关账号,连带处置违规账号背后MCN机构。这需要实现网暴的溯源问责,对于职业碰瓷、长期拉踩引战、挑动对立的网络主体乃至背后的MCN机构,实施精准处罚,通过宣传典型案例,做到惩一警百,让“键盘侠”学会敬畏。再下一步是提炼案件共性、违法特征,逐渐构建反网暴法规。
国产影视剧
应多些“文化范儿”
据河北日报,近日,电视剧《梦华录》热度居高不下,精良的制作布景以及各种文化细节,吸引了大批观众拍手叫好。该剧以宋代百姓生活为背景,向观众展示了宋代百姓的生活方式、休闲娱乐以及文化活动。剧中展示出的斗茶、南音琵琶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不少观众大开眼界。其实,诸如此类通过影视剧而被广大观众所熟知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在少数,影视剧作为有着广泛受众的平台和相对直接的展示窗口,曾将许多“默默无闻”的优秀传统文化“带火”。
《延禧攻略》《玉楼春》《梦华录》等类型的古装言情剧或者古装偶像剧,主要演员多由有实力、有一定粉丝基础的青年演员主演,剧集本身便自带话题热度,受众也颇广,尤为容易吸引年轻观众。此类剧集将优秀传统文化以影像方式呈现在年轻人眼前,除了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鲜活力之外,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并自发加入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中,由此产生的积极价值导向无疑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国产影视剧尤其是古装剧多以鲜明的文化辨识度、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优美的服化道和高品质的制作受到海外市场的关注,剧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也被海外观众所熟知。可以说,影视剧不啻为向海外观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利器。
“线上演出”
观演形态的新突破
据辽宁日报,“云”演出或者叫“线上演出”,近来在网络一发而不可收。打破了传统剧场、音乐厅、体育场等现场直接观演交流互动形式,代之以视频传播方式,用手机和电脑完成了新演出形态的转换和更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对于探索和尝试艺术跨越时空界限,拓展全新传播渠道和多样化传播生态,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当然也得承认,由于没有观众的现场直接参与,演出明星们对于受众群体的介入与回馈环节,缺失了激情的依托、共鸣与呼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演出的热烈状态的产生。隔着屏幕,再庞大的互联网艺术分享,归根到底,还是少了人的生命动感的交互生发。可是另一方面,当千万观众拥抱着“云”平台,打出弹幕送出礼物,那种空前的文化狂欢,还是大大超越了传统现场观演的局限性和地域性。不再是北京、上海、广州或者沈阳的某家剧场、音乐厅和体育场的局部范围,网络的饕餮视听盛宴,涵盖了四面八方的受众对象,让艺术真正走向没有地域现场制约的空前自由的状态。
“云”演出的不断尝试和创新,最终会与传统观演形成势均力敌两不相扰的共生共荣态势,它们各有优势各有侧重,从而极大激发视听艺术的全方位全息性的拓展和发展。
生活中的文艺
带来哪些启示
据光明日报,近年来,随着新型媒介的快速发展,一批“身怀绝技”的普通人通过短视频走进大众视野,他们用文艺点缀生活,他们的生活因文艺而变得多彩。回顾相关热点新闻,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本科生毕业论文写680字古文致谢”“美术老师在食堂画12米《千里江山图》”“视障女孩读盲文深情朗诵黄河颂”……
这类短视频何以受到广泛欢迎?这些“民间高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不难发现,这类短视频有一些共同特点,真实故事让人眼前一亮,文艺美感吸人眼球。他们既不为卖弄文采,也不为博眼球,而恰恰是这种自然流露的真实,生动展现了文艺的魅力。此外,这些“民间高手”写文、绘画、唱戏、跳舞虽然比不上专业人士,但是其艺术美感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股热情,更具有感染人、打动人的力量。这种热情既有对文艺的热爱,更蕴含着“用文艺服务人民”的朴素情感。
这些“民间高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这些可爱的个体正是千千万万人民的代表,他们用热爱诠释了人民多么需要文艺,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文艺能够为人民送去多少精神食粮。
(□记者 刘一颖 整理)
据澎湃新闻,近日,抖音举办预防治理网暴开放日,屏蔽和举报不当评论、私信临时对话设定、一键防暴等新功能宣布正式上线。网暴具有“微暴力、重伤害、众参与”的特征,成为非传统的人格侵权风险,一边是海量乌合之众的个体责任之轻,一边却是网暴聚集之后的伤害之重。这需要针对网暴聚集的传播特性作出动态治理。
一方面,要健全网暴受害者的求助机制,畅通救助渠道,提供个性化的救助方案,治网暴要更注重被害人的个体感受,及时形成阻断。另一方面,针对网暴者“法不责众”的心态,需要在平台治理中探索经验,进而上升为网暴的法治治理,不能让网暴者逍遥法外。
此前,中央网信办要求,针对首发、多发、煽动和跟风发布等不同情形,分类处置网络暴力相关账号,连带处置违规账号背后MCN机构。这需要实现网暴的溯源问责,对于职业碰瓷、长期拉踩引战、挑动对立的网络主体乃至背后的MCN机构,实施精准处罚,通过宣传典型案例,做到惩一警百,让“键盘侠”学会敬畏。再下一步是提炼案件共性、违法特征,逐渐构建反网暴法规。
国产影视剧
应多些“文化范儿”
据河北日报,近日,电视剧《梦华录》热度居高不下,精良的制作布景以及各种文化细节,吸引了大批观众拍手叫好。该剧以宋代百姓生活为背景,向观众展示了宋代百姓的生活方式、休闲娱乐以及文化活动。剧中展示出的斗茶、南音琵琶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不少观众大开眼界。其实,诸如此类通过影视剧而被广大观众所熟知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在少数,影视剧作为有着广泛受众的平台和相对直接的展示窗口,曾将许多“默默无闻”的优秀传统文化“带火”。
《延禧攻略》《玉楼春》《梦华录》等类型的古装言情剧或者古装偶像剧,主要演员多由有实力、有一定粉丝基础的青年演员主演,剧集本身便自带话题热度,受众也颇广,尤为容易吸引年轻观众。此类剧集将优秀传统文化以影像方式呈现在年轻人眼前,除了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鲜活力之外,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并自发加入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中,由此产生的积极价值导向无疑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国产影视剧尤其是古装剧多以鲜明的文化辨识度、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优美的服化道和高品质的制作受到海外市场的关注,剧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也被海外观众所熟知。可以说,影视剧不啻为向海外观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利器。
“线上演出”
观演形态的新突破
据辽宁日报,“云”演出或者叫“线上演出”,近来在网络一发而不可收。打破了传统剧场、音乐厅、体育场等现场直接观演交流互动形式,代之以视频传播方式,用手机和电脑完成了新演出形态的转换和更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对于探索和尝试艺术跨越时空界限,拓展全新传播渠道和多样化传播生态,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当然也得承认,由于没有观众的现场直接参与,演出明星们对于受众群体的介入与回馈环节,缺失了激情的依托、共鸣与呼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演出的热烈状态的产生。隔着屏幕,再庞大的互联网艺术分享,归根到底,还是少了人的生命动感的交互生发。可是另一方面,当千万观众拥抱着“云”平台,打出弹幕送出礼物,那种空前的文化狂欢,还是大大超越了传统现场观演的局限性和地域性。不再是北京、上海、广州或者沈阳的某家剧场、音乐厅和体育场的局部范围,网络的饕餮视听盛宴,涵盖了四面八方的受众对象,让艺术真正走向没有地域现场制约的空前自由的状态。
“云”演出的不断尝试和创新,最终会与传统观演形成势均力敌两不相扰的共生共荣态势,它们各有优势各有侧重,从而极大激发视听艺术的全方位全息性的拓展和发展。
生活中的文艺
带来哪些启示
据光明日报,近年来,随着新型媒介的快速发展,一批“身怀绝技”的普通人通过短视频走进大众视野,他们用文艺点缀生活,他们的生活因文艺而变得多彩。回顾相关热点新闻,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本科生毕业论文写680字古文致谢”“美术老师在食堂画12米《千里江山图》”“视障女孩读盲文深情朗诵黄河颂”……
这类短视频何以受到广泛欢迎?这些“民间高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不难发现,这类短视频有一些共同特点,真实故事让人眼前一亮,文艺美感吸人眼球。他们既不为卖弄文采,也不为博眼球,而恰恰是这种自然流露的真实,生动展现了文艺的魅力。此外,这些“民间高手”写文、绘画、唱戏、跳舞虽然比不上专业人士,但是其艺术美感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股热情,更具有感染人、打动人的力量。这种热情既有对文艺的热爱,更蕴含着“用文艺服务人民”的朴素情感。
这些“民间高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这些可爱的个体正是千千万万人民的代表,他们用热爱诠释了人民多么需要文艺,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文艺能够为人民送去多少精神食粮。
(□记者 刘一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