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大义群像
菏泽平凡英雄用行动书写勇者答卷
2025-07-29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 |
|
![]() |
|
![]() |
|
![]() |
|
□ 记者 牛文杰
通讯员 陈新振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8人获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其中包括生命永远被定格在35岁的菏泽东明县黄河滩区农民武国升,他用生命践行了“见义勇为”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黄河滩区的冬日,寒风裹着冰凌掠过河面。2021年2月21日,东明县黄河段排凌期的水面上,细碎的冰碴随着漩涡打转。35岁的武国升正和父亲在岸边麦田里灌溉,突然,“救人啊!有人掉黄河里了”的呼救声像冰锥一样刺破宁静。他直起身,只见黄河水面上,一个女童正在冰水中挣扎,女童的弟弟则下河试图施救。河面漩涡涌动,两名儿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没有丝毫犹豫,武国升连棉袄都没顾上脱,光脚踩过扎人的冰碴子,纵身跃入寒彻刺骨的黄河。正月的河水冷得像刀割,吸饱水的棉衣瞬间变得沉重,冰凌不断撞击着他的胳膊和腿。他奋力游到离岸较近的男孩身边,一把将孩子推上岸,转身又朝着被冲到河中央的女孩游去。就在指尖即将触碰到女孩衣角的瞬间,一个巨大的漩涡猛地将他卷入深处,浑浊的河水吞没了那个清晨还和伙伴约好外出打工的年轻人。
在菏泽这片浸润着黄河文化的土地上,武国升的纵身一跃不是孤例。当危险降临,总有普通人挺身而出,用本能的善良诠释“见义勇为”的重量。
2025年1月30日,曹县十米沟的冰面下,张国涛的救人壮举同样惊心动魄。走亲戚途中的他听见呼救,发现一辆轿车正滑向河心,他立即跳入冰河,奋力将车往浅水区拽,并指挥车主先将两个大孩子递出车外,又从车窗将一婴儿抱出,再指挥车主夫妇从天窗爬出,踩着他的肩膀转移到安全地带。20分钟的救援,张国涛冻得嘴唇发紫,却说:“只要人没事,冻点怕啥。”
黄河水不仅滋养了菏泽人的勇毅,更淬炼出刻在骨子里的担当。2025年5月17日17时许,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的李庄闸边,赵云剑用30秒完成了一场生命赛跑。“我当时听见了‘扑通’声和孩子的哭喊,看见两个孩子在闸口漩涡里沉浮。”赵云剑来不及脱鞋,便扑进浑浊的河水,先抓住离岸边近的孩子托出水面,转身又游向另一个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将两个孩子救上了岸,用30秒极限救援,在闸口前抢回两条生命。
这样的勇者身影,在菏泽的田野上同样闪耀。今年夏收时节,孙志东驾驶着收割机冲向火海的身影,成了乡亲们眼中最英勇的画面。当时,孙志东正去邻村收麦路上,发现一处麦田突然起火。风助火势,眼看就要蔓延到周边200多亩麦地。孙志东二话不说,驾驶着收割机冲进火海。热浪烤得他满脸通红,浓烟呛得睁不开眼,他贴着火焰边缘收割,硬生生开出一条隔离带。“麦子是农民的命根子。机器烧了能修,麦子烧了就啥都没了。”事后孙志东朴实地说道。
在菏泽,见义勇为不是偶然的迸发,而是深植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菏泽市将见义勇为事业作为培育美德、引领风尚的重要抓手,用制度守护善良。菏泽持续优化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事迹发现、表彰奖励、关爱保障、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全力擦亮“大义菏泽”的城市名片。菏泽市对于每一起见义勇为的表彰都是“大张旗鼓”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后,第一时间开展表彰。坚持即时表彰和集中表彰相结合,对于重大典型见义勇为行为,将表彰仪式设在见义勇为人员的单位、社区或家门口,在亲朋同事的见证下授予荣誉证书、奖金、奖牌等。
同时,将每年6月18日定为全市见义勇为宣传日,力求让表彰奖励与宣传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出台《菏泽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实施办法》《关于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促进见义勇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优化表彰奖励机制、关爱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大关爱力度,依法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
黄河依旧奔流不息,菏泽大地上的见义勇为故事还在继续。武国升、张国涛、赵云剑、孙志东,用挺身而出的瞬间,勾勒出“大义菏泽”最动人的精神底色。他们的精神如同黄河岸边的灯塔,让“大义菏泽”城市名片,在一次次挺身而出中熠熠生辉,也让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黄河岸边生生不息。
赵云剑
孙志东
武国升
张国涛
通讯员 陈新振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8人获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其中包括生命永远被定格在35岁的菏泽东明县黄河滩区农民武国升,他用生命践行了“见义勇为”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黄河滩区的冬日,寒风裹着冰凌掠过河面。2021年2月21日,东明县黄河段排凌期的水面上,细碎的冰碴随着漩涡打转。35岁的武国升正和父亲在岸边麦田里灌溉,突然,“救人啊!有人掉黄河里了”的呼救声像冰锥一样刺破宁静。他直起身,只见黄河水面上,一个女童正在冰水中挣扎,女童的弟弟则下河试图施救。河面漩涡涌动,两名儿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没有丝毫犹豫,武国升连棉袄都没顾上脱,光脚踩过扎人的冰碴子,纵身跃入寒彻刺骨的黄河。正月的河水冷得像刀割,吸饱水的棉衣瞬间变得沉重,冰凌不断撞击着他的胳膊和腿。他奋力游到离岸较近的男孩身边,一把将孩子推上岸,转身又朝着被冲到河中央的女孩游去。就在指尖即将触碰到女孩衣角的瞬间,一个巨大的漩涡猛地将他卷入深处,浑浊的河水吞没了那个清晨还和伙伴约好外出打工的年轻人。
在菏泽这片浸润着黄河文化的土地上,武国升的纵身一跃不是孤例。当危险降临,总有普通人挺身而出,用本能的善良诠释“见义勇为”的重量。
2025年1月30日,曹县十米沟的冰面下,张国涛的救人壮举同样惊心动魄。走亲戚途中的他听见呼救,发现一辆轿车正滑向河心,他立即跳入冰河,奋力将车往浅水区拽,并指挥车主先将两个大孩子递出车外,又从车窗将一婴儿抱出,再指挥车主夫妇从天窗爬出,踩着他的肩膀转移到安全地带。20分钟的救援,张国涛冻得嘴唇发紫,却说:“只要人没事,冻点怕啥。”
黄河水不仅滋养了菏泽人的勇毅,更淬炼出刻在骨子里的担当。2025年5月17日17时许,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的李庄闸边,赵云剑用30秒完成了一场生命赛跑。“我当时听见了‘扑通’声和孩子的哭喊,看见两个孩子在闸口漩涡里沉浮。”赵云剑来不及脱鞋,便扑进浑浊的河水,先抓住离岸边近的孩子托出水面,转身又游向另一个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将两个孩子救上了岸,用30秒极限救援,在闸口前抢回两条生命。
这样的勇者身影,在菏泽的田野上同样闪耀。今年夏收时节,孙志东驾驶着收割机冲向火海的身影,成了乡亲们眼中最英勇的画面。当时,孙志东正去邻村收麦路上,发现一处麦田突然起火。风助火势,眼看就要蔓延到周边200多亩麦地。孙志东二话不说,驾驶着收割机冲进火海。热浪烤得他满脸通红,浓烟呛得睁不开眼,他贴着火焰边缘收割,硬生生开出一条隔离带。“麦子是农民的命根子。机器烧了能修,麦子烧了就啥都没了。”事后孙志东朴实地说道。
在菏泽,见义勇为不是偶然的迸发,而是深植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菏泽市将见义勇为事业作为培育美德、引领风尚的重要抓手,用制度守护善良。菏泽持续优化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事迹发现、表彰奖励、关爱保障、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全力擦亮“大义菏泽”的城市名片。菏泽市对于每一起见义勇为的表彰都是“大张旗鼓”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后,第一时间开展表彰。坚持即时表彰和集中表彰相结合,对于重大典型见义勇为行为,将表彰仪式设在见义勇为人员的单位、社区或家门口,在亲朋同事的见证下授予荣誉证书、奖金、奖牌等。
同时,将每年6月18日定为全市见义勇为宣传日,力求让表彰奖励与宣传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出台《菏泽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实施办法》《关于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促进见义勇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优化表彰奖励机制、关爱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大关爱力度,依法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
黄河依旧奔流不息,菏泽大地上的见义勇为故事还在继续。武国升、张国涛、赵云剑、孙志东,用挺身而出的瞬间,勾勒出“大义菏泽”最动人的精神底色。他们的精神如同黄河岸边的灯塔,让“大义菏泽”城市名片,在一次次挺身而出中熠熠生辉,也让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黄河岸边生生不息。
赵云剑
孙志东
武国升
张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