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演绎大道武魂

一位校友的诚挚发言折射宋江武校40年蝶变

2025-10-16 作者: 王兆锋 蒋鑫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蒋鑫
   本报通讯员 樊海波

  10月10日晚,郓城水浒好汉城,绵绵秋雨。
  宋江武校40周年文艺演出正在这里举行。校友胡建党的诚挚发言引发全场共鸣,折射出宋江武校40年走过的不平凡道路,从侧面回答了宋江武校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1995年,我怀着一个炽热的武侠梦踏入武校的大门。然而,每天高强度的晨功训练、数不尽的腿法练习以及磨破的练功服,曾让年少的我心生退意。有一次我回家,妈妈帮我洗澡时,看到我屁股上那红一块紫一块被老师敲打的痕迹,很心疼,抱着我哭了起来。那一刻,我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出个模样来!后来,我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拿到了多个冠军,实现了自己的冠军梦。”
  “是教练的严厉与鼓励,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和意志坚强的品质;是师兄弟间的相互扶持,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在武校,我不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更学会了坚持、自律与担当。这份宝贵的财富,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2003年,我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大学期间,我担任团支部书记职务,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诸多荣誉。”
  “2007年毕业后,我成为北京郊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后来,我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成为当时北京市4000多个村中唯一一名两个职务‘一肩挑’的外地人。我始终以母校为傲。”
  “后来,我调到乡镇和团中央工作,如今在商务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工作。商会是商务部的六大商会之一,负责国家大宗农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以及大豆、油料等战略农产品进口备案、年审、跟单和数据统计等工作。”
  “我数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出席了6次国庆招待会和春节团拜会,还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在武校培养的坚韧毅力总能激励我勇往直前、迎难而上。我今天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母校的悉心教诲和精心培育,离不开樊庆斌校长‘卧薪尝胆,终受益,必成才’的谆谆教导。亲爱的母校,感谢您用博大精深的武术精神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础!”
  胡建党的发言,道出了5万名校友的心声。四十年前,樊庆斌揣着四处“化缘”来的300元资金,在6亩废弃坑塘上办学;秉持“以德建武、以文保武、以武养文、文武并进”的办学理念,如今,宋江武校已成为拥有三个校区、占地660余亩的综合性教育标杆。从宋江武校走出去了十几名世界和亚运会冠军,学子在国内外赛事中斩获5000余枚奖牌。获评“全国十大武术名校”、“全国十杰武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这不仅是一所民办武校的成长史,更成了山东民办教育突围、武术文化传承与体教融合发展的鲜活范本。
  当前,宋江武校成为山东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1994年,武术舞蹈《狗娃闹春》登上央视春晚并获一等奖,此后成立的狗娃艺术团赴海外演出80余场,将中华武术带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北京奥运会《地球奔跑》的磅礴演绎,到北京冬奥会《立春》的诗意呈现,宋江武校成为唯一参与“双奥”开闭幕式演出的学校,让武术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活载体。
  在黄河之畔演绎大道武魂。放在山东“体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的大局中,宋江武校的价值更为凸显。作为山东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基地,它为山东填补了部分体育项目的人才空白,尤其在散打、拳击等传统优势项目上,持续输送新鲜血液;其“武教融通”模式,为山东探索“体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破解了“运动员文化素养不足”“普通学生缺乏体育精神”的双重难题;更重要的是,学校通过海外交流、赛事承办,让山东的武术文化、水浒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山东对外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蒋鑫
   本报通讯员 樊海波

  10月10日晚,郓城水浒好汉城,绵绵秋雨。
  宋江武校40周年文艺演出正在这里举行。校友胡建党的诚挚发言引发全场共鸣,折射出宋江武校40年走过的不平凡道路,从侧面回答了宋江武校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1995年,我怀着一个炽热的武侠梦踏入武校的大门。然而,每天高强度的晨功训练、数不尽的腿法练习以及磨破的练功服,曾让年少的我心生退意。有一次我回家,妈妈帮我洗澡时,看到我屁股上那红一块紫一块被老师敲打的痕迹,很心疼,抱着我哭了起来。那一刻,我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出个模样来!后来,我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拿到了多个冠军,实现了自己的冠军梦。”
  “是教练的严厉与鼓励,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和意志坚强的品质;是师兄弟间的相互扶持,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在武校,我不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更学会了坚持、自律与担当。这份宝贵的财富,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2003年,我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大学期间,我担任团支部书记职务,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诸多荣誉。”
  “2007年毕业后,我成为北京郊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后来,我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成为当时北京市4000多个村中唯一一名两个职务‘一肩挑’的外地人。我始终以母校为傲。”
  “后来,我调到乡镇和团中央工作,如今在商务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工作。商会是商务部的六大商会之一,负责国家大宗农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以及大豆、油料等战略农产品进口备案、年审、跟单和数据统计等工作。”
  “我数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出席了6次国庆招待会和春节团拜会,还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在武校培养的坚韧毅力总能激励我勇往直前、迎难而上。我今天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母校的悉心教诲和精心培育,离不开樊庆斌校长‘卧薪尝胆,终受益,必成才’的谆谆教导。亲爱的母校,感谢您用博大精深的武术精神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础!”
  胡建党的发言,道出了5万名校友的心声。四十年前,樊庆斌揣着四处“化缘”来的300元资金,在6亩废弃坑塘上办学;秉持“以德建武、以文保武、以武养文、文武并进”的办学理念,如今,宋江武校已成为拥有三个校区、占地660余亩的综合性教育标杆。从宋江武校走出去了十几名世界和亚运会冠军,学子在国内外赛事中斩获5000余枚奖牌。获评“全国十大武术名校”、“全国十杰武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这不仅是一所民办武校的成长史,更成了山东民办教育突围、武术文化传承与体教融合发展的鲜活范本。
  当前,宋江武校成为山东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1994年,武术舞蹈《狗娃闹春》登上央视春晚并获一等奖,此后成立的狗娃艺术团赴海外演出80余场,将中华武术带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北京奥运会《地球奔跑》的磅礴演绎,到北京冬奥会《立春》的诗意呈现,宋江武校成为唯一参与“双奥”开闭幕式演出的学校,让武术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活载体。
  在黄河之畔演绎大道武魂。放在山东“体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的大局中,宋江武校的价值更为凸显。作为山东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基地,它为山东填补了部分体育项目的人才空白,尤其在散打、拳击等传统优势项目上,持续输送新鲜血液;其“武教融通”模式,为山东探索“体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破解了“运动员文化素养不足”“普通学生缺乏体育精神”的双重难题;更重要的是,学校通过海外交流、赛事承办,让山东的武术文化、水浒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山东对外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