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绿电农机成“新宠”
2025-09-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马俊良 报道
本报庆云讯 9月22日一大早,庆云县尚堂镇南侯村蔬菜种植大户李爱民便忙了起来。他驾驶一辆红色拖拉机在大棚里来回奔忙,深翻、施肥、压平,准备栽种新一茬西红柿秧苗。令人意外的是,在大棚里既听不到发动机的轰鸣声,也闻不到燃油味儿。
这是为啥?“这是电动农机,省钱又环保,很好用!”说话间,李爱民打开前机盖介绍。机舱里没有发动机,只有电池,共3层9块电池,“别小看这电池,充满能存20多度电,一上午旋耕十亩地没问题”。
李爱民算了一笔经济账:燃油拖拉机旋耕1亩地要用1升多柴油,燃油成本至少要七八元;电动拖拉机旋耕1亩地才用大约2度电,成本约1.5元,仅是燃油拖拉机的1/5左右。“节省下来的,都是额外赚的。”李爱民笑着说。
“农忙还行,农闲了电池闲置,放坏了咋办?再就是充电方不方便?”记者追问。李爱民回答:“电动农机上的电池可拆卸,一块也能用,几块串联也能用,旋耕机、植保机、水肥喷灌一体机……各种电动农用机械电池通用。农闲时电池可用来储能照明,或用作户外电源,也能放到电动自行车和三轮电动车上使用。”
充电更不用担心。走出大棚,李爱民抬手一指,不远处就有一座充电站,十几块太阳能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太阳一晒就发电,充电站建在了村口,扫码就能充电。”就算是农忙时节,也不用担心农机没电的问题。
庆云县立足风光绿电资源富集优势,依托锂钠电新能源产业基础,鼓励引导新能源企业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研发电动农机设备,同时选取有条件的村,打造农村智能微电网多场景应用模式,大力推广绿电农机。
“种地十几年,没想到农用机械都不烧油了。如今,把风和光转化成电,为农机输送‘养分’,农机‘吃饱喝足’,干活更有劲儿。”李爱民感慨,有了绿电农机,农民致富的底气更足了。
通讯员 马俊良 报道
本报庆云讯 9月22日一大早,庆云县尚堂镇南侯村蔬菜种植大户李爱民便忙了起来。他驾驶一辆红色拖拉机在大棚里来回奔忙,深翻、施肥、压平,准备栽种新一茬西红柿秧苗。令人意外的是,在大棚里既听不到发动机的轰鸣声,也闻不到燃油味儿。
这是为啥?“这是电动农机,省钱又环保,很好用!”说话间,李爱民打开前机盖介绍。机舱里没有发动机,只有电池,共3层9块电池,“别小看这电池,充满能存20多度电,一上午旋耕十亩地没问题”。
李爱民算了一笔经济账:燃油拖拉机旋耕1亩地要用1升多柴油,燃油成本至少要七八元;电动拖拉机旋耕1亩地才用大约2度电,成本约1.5元,仅是燃油拖拉机的1/5左右。“节省下来的,都是额外赚的。”李爱民笑着说。
“农忙还行,农闲了电池闲置,放坏了咋办?再就是充电方不方便?”记者追问。李爱民回答:“电动农机上的电池可拆卸,一块也能用,几块串联也能用,旋耕机、植保机、水肥喷灌一体机……各种电动农用机械电池通用。农闲时电池可用来储能照明,或用作户外电源,也能放到电动自行车和三轮电动车上使用。”
充电更不用担心。走出大棚,李爱民抬手一指,不远处就有一座充电站,十几块太阳能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太阳一晒就发电,充电站建在了村口,扫码就能充电。”就算是农忙时节,也不用担心农机没电的问题。
庆云县立足风光绿电资源富集优势,依托锂钠电新能源产业基础,鼓励引导新能源企业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研发电动农机设备,同时选取有条件的村,打造农村智能微电网多场景应用模式,大力推广绿电农机。
“种地十几年,没想到农用机械都不烧油了。如今,把风和光转化成电,为农机输送‘养分’,农机‘吃饱喝足’,干活更有劲儿。”李爱民感慨,有了绿电农机,农民致富的底气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