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孔子 照亮和合共生之路
2025-09-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评论员
九月的曲阜,千年翠柏掩映红墙金瓦,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此启幕。
“义之所在,天下赴之。”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主张;今日,五湖四海的朋友,会聚于尼山脚下。这是时间的力量,也是价值的共鸣。孔子,早已超越地域,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向世界生动诠释着“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深刻内涵。借孔子文化节,山东向世界递出的,既是文化请柬,也是共赢邀约,既是对“大哉孔子”的崇高礼敬,更是对“和合共生”理念的时代呼应。
大哉孔子,立起穿越时空的文化丰碑。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化“两创”,让文化可感可触可亲近。近年来,从发布“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10条文物主题游径,到打造话剧《孔子》等精品剧目,从设立海外尼山书屋,到举办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从连续多年高质量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到联合海内外60余家文庙、书院、儒学机构开展全球“云祭孔”,山东为文明互鉴架设桥梁,向世界生动讲述孔子故事、中国故事,塑造出一个契合时代潮流与人民需求的“时代的孔子”。
和合智慧,回应大变局中的时代之问。不久前落幕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更趋复杂,人类再一次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正如英国作家贡布里希所说,孔子提出的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比人们第一眼所看到的更多的智慧。当“天人合一”的生态观遇见全球气候治理,当“见利思义”的伦理观对话市场经济,当“协和万邦”的天下观拥抱全球化,儒学正以深厚人文底蕴,为人类探索更理想的生存发展路径提供不竭的中国智慧。
共生之路,推动文明对话走向务实合作。文化节不只有祭典和论坛,更是务实合作的起点。山东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动能充沛,这里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又有现代科技的创新活力,在绿色低碳、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果,有目共睹。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和合共生”价值追求,拿出走向世界的开放胸怀,传递互利共赢的合作诚意,与各方朋友深化交流交往,我们就一定能与各方一道,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等合作机制,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彼此成就中奏响发展的时代乐章,推动构建和合共生的美好世界。
九月的曲阜,千年翠柏掩映红墙金瓦,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此启幕。
“义之所在,天下赴之。”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主张;今日,五湖四海的朋友,会聚于尼山脚下。这是时间的力量,也是价值的共鸣。孔子,早已超越地域,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向世界生动诠释着“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深刻内涵。借孔子文化节,山东向世界递出的,既是文化请柬,也是共赢邀约,既是对“大哉孔子”的崇高礼敬,更是对“和合共生”理念的时代呼应。
大哉孔子,立起穿越时空的文化丰碑。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化“两创”,让文化可感可触可亲近。近年来,从发布“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10条文物主题游径,到打造话剧《孔子》等精品剧目,从设立海外尼山书屋,到举办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从连续多年高质量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到联合海内外60余家文庙、书院、儒学机构开展全球“云祭孔”,山东为文明互鉴架设桥梁,向世界生动讲述孔子故事、中国故事,塑造出一个契合时代潮流与人民需求的“时代的孔子”。
和合智慧,回应大变局中的时代之问。不久前落幕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更趋复杂,人类再一次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正如英国作家贡布里希所说,孔子提出的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比人们第一眼所看到的更多的智慧。当“天人合一”的生态观遇见全球气候治理,当“见利思义”的伦理观对话市场经济,当“协和万邦”的天下观拥抱全球化,儒学正以深厚人文底蕴,为人类探索更理想的生存发展路径提供不竭的中国智慧。
共生之路,推动文明对话走向务实合作。文化节不只有祭典和论坛,更是务实合作的起点。山东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动能充沛,这里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又有现代科技的创新活力,在绿色低碳、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果,有目共睹。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和合共生”价值追求,拿出走向世界的开放胸怀,传递互利共赢的合作诚意,与各方朋友深化交流交往,我们就一定能与各方一道,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等合作机制,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彼此成就中奏响发展的时代乐章,推动构建和合共生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