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行
以高质量特色化金融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2025-09-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十四五”期间,青岛银行积极践行金融企业使命担当,以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化发展战略为导向,围绕“创·新金融,美·好银行”的发展愿景,致力于打造“质效优先、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价值领先银行,以高质量特色化金融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立足区域发展 完善战略布局
5年来,青岛银行紧密围绕战略规划,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确立了“高质量发展、质效优先”的发展方向,通过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战略规划中,青岛银行将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通过深入推进“调结构、强客基、优协同、提能力”四大战略主题,该行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在风险管理方面,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精细化管理。通过科技赋能,推动风险管理智能化转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化解,为业务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通过一系列举措,在保持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该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
聚焦特色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青岛银行立足山东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蓝色金融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形成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科技金融领域,该行积极响应山东省及青岛市关于科技创新政策的指引,通过与创投机构深入合作,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落地,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科技金融贷款达312.25亿元,为各类型科技企业高效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方面,该行建立普惠金融专营机制,在“试点行”设置普惠专营部门,实行派驻制审批,采用信贷工厂模式,提高普惠业务的标准化水平和专业度。目前,已建立强抵押、强担保、科技普惠、国际业务、供应链金融、线上普惠六大普惠产品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普惠产品体系,实现普惠小微企业有效覆盖。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达487.96亿元,有效满足普惠客户小额融资需求。
绿色金融方面,该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聚焦绿色信贷、环境权益、碳金融等重点方向,建立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着力塑造绿色金融品牌。青岛银行建立起绿色金融专项领导机制,制定绿色信贷差异化发展策略,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已成功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山东省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山东省首笔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绿色贷款达516.09亿元,助力区域经济低碳转型。
蓝色金融方面,该行积极探索,已在清洁供水、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诸多创新实践,提升了蓝色经济服务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蓝色金融贷款余额达192.26亿元,有力支持了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制造业金融也是青岛银行深耕的重点。该行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将制造业作为重点服务领域。通过行业专项研究、产品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再造等措施,不断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制造业贷款达491.57亿元,有效赋能区域制造业发展。
推进综合经营 提升服务能级
当前,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不仅是传统融资需求,还涉及投资、交易、理财、避险、咨询等方面,这要求银行要具备为客户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青岛银行坚持立足青岛、辐射山东的发展定位,围绕山东省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短、紧贴市场的优势,开展综合化经营。该行已相继成立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家子公司,先后获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资格、证券基金托管资格、普通类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等多项高含金量资质。持续拓展多类型牌照,不仅有助于扩大业务范围,还有助于拓展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发挥多牌照优势,加强信贷与租赁、理财、托管的业务协同,已初步形成集团化综合化经营模式,可以多角度满足客户需求、给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实现银客双赢。
展望未来,青岛银行将矢志不渝地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赋能山东省及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银力量”。
作为立足山东、深耕青岛的地方法人银行,青岛银行积极把握地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持续在蓝色金融领域开展创新与实践,全力助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2020年,该行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成为国内蓝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
2021年,青岛银行与世界银行集团旗下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启动全国首个蓝色金融试点项目,并共同制定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为蓝色金融规范发展奠定基础。2023年9月,该行凭借“蓝色金融”项目荣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别优胜奖,彰显了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影响力。2025年9月,联合上海清算所,正式向市场发布国内首只聚焦海洋经济的债券指数——“上海清算所海洋经济优选债券指数”。
在产品与服务方面,青岛银行系统推出涵盖信贷、结算、财富管理等功能的蓝色金融产品体系。该行推出的“港云仓”产品,通过与山东港口集团合作,以电子仓单质押方式,为青岛某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提供授信5亿元,帮助企业盘活铁矿石库存,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绿水清源贷”则面向环保企业,以“未来收益权质押+环境效益评估”模式,向莱西市某污水处理企业发放750万元贷款,缓解企业因财政回款周期较长导致的经营压力。
针对海洋渔业“散户多、抵押弱”的融资难题,青岛银行推出“渔船贷”“海藻贷”等普惠信贷产品,通过集群批量授信模式为用户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末,两款产品余额已超过11500万元,显著提升了沿海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金融服务覆盖率。此外,“出口快贷”通过对接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为青岛某外贸企业提供500万元纯信用额度,实现24小时内放款,助力企业抢抓RCEP市场订单。
为企业缓解燃眉之急的同时,青岛银行也一直在陪伴涉海企业迅速成长。
以南极磷虾生物制品赛道为例。被誉为“海洋软黄金”的南极磷虾(Omega-3含量达40%以上)正催生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青岛某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极地生物资源开发领军企业之一,主营产品为纯南极磷虾油以及虾青素、叶黄素等复配产品。随着产品研发投入逐年加大,企业财务总监表示:“近年来企业发展速度快,但资金回款较慢,我们时常面临着资金周转难题。”2023年6月,青岛银行首次以“科创易贷”为企业提供500万元信用贷款,2024年1月又通过“人才快贷”追加1000万元授信。随着企业持续成长,目前该行总授信额度已提升至3000万元,未来也将支持更多涉海企业走向“深蓝”。
青岛银行通过产品创新、系统化服务及跨领域合作,不断延伸蓝色金融服务链条,持续赋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保护。未来,该行将持续深化蓝色金融创新,强化科技赋能与多方协同,努力打造海洋经济综合金融服务标杆,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聚焦蓝色金融 赋能区域经济
站在青岛港畔,伴着远洋货轮的汽笛声,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笔者感受到了金融服务与海洋经济的深度交融,也看到了一家地方法人银行以创新产品和服务助推区域发展的使命担当。
作为山东本土银行,青岛银行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经济脉动之中。从蓝色金融的率先破题,到绿色信贷、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的多元发力,该行为地方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在蓝色金融领域,青岛银行不仅是国内加入联合国“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的先行者,更与IFC合作制定全球首份《蓝色资产分类标准》。该行推出“港云仓”“绿水清源贷”等一系列创新产品,通过仓单质押、收益权质押等方式盘活企业资产;针对海洋渔业“散户多、抵押弱”的痛点,创新“渔船贷”“海藻贷”等普惠产品,提升沿海小微金融服务覆盖度。
而这只是青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在绿色金融方面,该行聚焦“双碳”战略,落地多笔首单环境权益质押贷款,科技金融方面构建了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普惠金融方面已形成抵押、担保、供应链等多条产品线。
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岛银行正从“单点服务”走向“生态赋能”。通过设立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家子公司,获取多类型金融牌照,构建集团化综合经营模式。
青岛银行以特色化、综合化、数字化服务模式,展现出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真正内涵。这不仅是对创新的精准支持,对产业的长期陪伴,更是一种与区域经济共成长的金融新生态。
立足区域发展 完善战略布局
5年来,青岛银行紧密围绕战略规划,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确立了“高质量发展、质效优先”的发展方向,通过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战略规划中,青岛银行将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通过深入推进“调结构、强客基、优协同、提能力”四大战略主题,该行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在风险管理方面,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精细化管理。通过科技赋能,推动风险管理智能化转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化解,为业务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通过一系列举措,在保持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该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
聚焦特色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青岛银行立足山东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蓝色金融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形成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科技金融领域,该行积极响应山东省及青岛市关于科技创新政策的指引,通过与创投机构深入合作,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落地,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科技金融贷款达312.25亿元,为各类型科技企业高效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方面,该行建立普惠金融专营机制,在“试点行”设置普惠专营部门,实行派驻制审批,采用信贷工厂模式,提高普惠业务的标准化水平和专业度。目前,已建立强抵押、强担保、科技普惠、国际业务、供应链金融、线上普惠六大普惠产品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普惠产品体系,实现普惠小微企业有效覆盖。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达487.96亿元,有效满足普惠客户小额融资需求。
绿色金融方面,该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聚焦绿色信贷、环境权益、碳金融等重点方向,建立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着力塑造绿色金融品牌。青岛银行建立起绿色金融专项领导机制,制定绿色信贷差异化发展策略,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已成功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山东省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山东省首笔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绿色贷款达516.09亿元,助力区域经济低碳转型。
蓝色金融方面,该行积极探索,已在清洁供水、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诸多创新实践,提升了蓝色经济服务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蓝色金融贷款余额达192.26亿元,有力支持了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制造业金融也是青岛银行深耕的重点。该行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将制造业作为重点服务领域。通过行业专项研究、产品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再造等措施,不断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制造业贷款达491.57亿元,有效赋能区域制造业发展。
推进综合经营 提升服务能级
当前,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不仅是传统融资需求,还涉及投资、交易、理财、避险、咨询等方面,这要求银行要具备为客户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青岛银行坚持立足青岛、辐射山东的发展定位,围绕山东省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短、紧贴市场的优势,开展综合化经营。该行已相继成立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家子公司,先后获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资格、证券基金托管资格、普通类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等多项高含金量资质。持续拓展多类型牌照,不仅有助于扩大业务范围,还有助于拓展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发挥多牌照优势,加强信贷与租赁、理财、托管的业务协同,已初步形成集团化综合化经营模式,可以多角度满足客户需求、给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实现银客双赢。
展望未来,青岛银行将矢志不渝地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赋能山东省及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银力量”。
作为立足山东、深耕青岛的地方法人银行,青岛银行积极把握地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持续在蓝色金融领域开展创新与实践,全力助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2020年,该行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成为国内蓝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
2021年,青岛银行与世界银行集团旗下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启动全国首个蓝色金融试点项目,并共同制定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为蓝色金融规范发展奠定基础。2023年9月,该行凭借“蓝色金融”项目荣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别优胜奖,彰显了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影响力。2025年9月,联合上海清算所,正式向市场发布国内首只聚焦海洋经济的债券指数——“上海清算所海洋经济优选债券指数”。
在产品与服务方面,青岛银行系统推出涵盖信贷、结算、财富管理等功能的蓝色金融产品体系。该行推出的“港云仓”产品,通过与山东港口集团合作,以电子仓单质押方式,为青岛某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提供授信5亿元,帮助企业盘活铁矿石库存,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绿水清源贷”则面向环保企业,以“未来收益权质押+环境效益评估”模式,向莱西市某污水处理企业发放750万元贷款,缓解企业因财政回款周期较长导致的经营压力。
针对海洋渔业“散户多、抵押弱”的融资难题,青岛银行推出“渔船贷”“海藻贷”等普惠信贷产品,通过集群批量授信模式为用户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末,两款产品余额已超过11500万元,显著提升了沿海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金融服务覆盖率。此外,“出口快贷”通过对接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为青岛某外贸企业提供500万元纯信用额度,实现24小时内放款,助力企业抢抓RCEP市场订单。
为企业缓解燃眉之急的同时,青岛银行也一直在陪伴涉海企业迅速成长。
以南极磷虾生物制品赛道为例。被誉为“海洋软黄金”的南极磷虾(Omega-3含量达40%以上)正催生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青岛某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极地生物资源开发领军企业之一,主营产品为纯南极磷虾油以及虾青素、叶黄素等复配产品。随着产品研发投入逐年加大,企业财务总监表示:“近年来企业发展速度快,但资金回款较慢,我们时常面临着资金周转难题。”2023年6月,青岛银行首次以“科创易贷”为企业提供500万元信用贷款,2024年1月又通过“人才快贷”追加1000万元授信。随着企业持续成长,目前该行总授信额度已提升至3000万元,未来也将支持更多涉海企业走向“深蓝”。
青岛银行通过产品创新、系统化服务及跨领域合作,不断延伸蓝色金融服务链条,持续赋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保护。未来,该行将持续深化蓝色金融创新,强化科技赋能与多方协同,努力打造海洋经济综合金融服务标杆,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聚焦蓝色金融 赋能区域经济
站在青岛港畔,伴着远洋货轮的汽笛声,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笔者感受到了金融服务与海洋经济的深度交融,也看到了一家地方法人银行以创新产品和服务助推区域发展的使命担当。
作为山东本土银行,青岛银行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经济脉动之中。从蓝色金融的率先破题,到绿色信贷、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的多元发力,该行为地方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在蓝色金融领域,青岛银行不仅是国内加入联合国“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的先行者,更与IFC合作制定全球首份《蓝色资产分类标准》。该行推出“港云仓”“绿水清源贷”等一系列创新产品,通过仓单质押、收益权质押等方式盘活企业资产;针对海洋渔业“散户多、抵押弱”的痛点,创新“渔船贷”“海藻贷”等普惠产品,提升沿海小微金融服务覆盖度。
而这只是青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在绿色金融方面,该行聚焦“双碳”战略,落地多笔首单环境权益质押贷款,科技金融方面构建了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普惠金融方面已形成抵押、担保、供应链等多条产品线。
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岛银行正从“单点服务”走向“生态赋能”。通过设立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家子公司,获取多类型金融牌照,构建集团化综合经营模式。
青岛银行以特色化、综合化、数字化服务模式,展现出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真正内涵。这不仅是对创新的精准支持,对产业的长期陪伴,更是一种与区域经济共成长的金融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