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上,山东企业展示多项前沿科技
“小格子”藏着追梦空天的密码
2025-09-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左图:9月19日,歼-16战机经过跑道。(□新华社发)
右图:9月19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进行飞行表演。(□新华社发)
|
□ 本报记者 刘玉凡 张锡坤
9月23日,2025年中国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进入最后一天。歼-20首次静态亮相、轰炸机编队首次通场……一系列“硬核”装备集中登场,让本届航展亮点纷呈。航展现场聚焦哪些热点?无人机与反无人机装备如何上演“同台PK”?有哪些山东企业亮相?记者为您深度解读。
从“震撼”到“真切”
“叔叔,你们是什么兵?”护栏外,一个小朋友仰着头问。
“我们是空降兵!”护栏内,全副武装的战士笑着伸手,与小朋友一一碰拳。护栏内外的互动,成了本届航展的暖心注脚。
天空中,不时传来战机的轰鸣声。动态表演中,“红鹰”飞行表演队在天际划出“心”形轨迹,把空军飞行员独有的浪漫写在了蓝天上。静态展示区也很热闹:歼-20无疑是“顶流”,观众可近距离看清这款第五代隐身战机。
同样被围得水泄不通的还有歼-10——它有了独立“展位”,与PL-15E导弹同框亮相。今年5月,这款战机的外贸版歼-10CE刚在空战中击落多架敌机,自身零损失,实战性能获得验证。
9月20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当天,“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故事会”同步举行。空军特级飞行员、歼-15/歼-16首飞试飞员李国恩,教-10总设计师张弘,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讲师张昊等嘉宾,深度解析了航展五大亮点,现场的大学生志愿者听得认真。
“年轻人思维开放,敢想、敢干、敢拼,希望你们也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试飞员和飞行员。”李国恩对大学生寄予厚望。
如果说九三阅兵带给国人的是“震撼”,本届长春航展,这份震撼正沉淀为“真切”。
“矛”与“盾”同台PK
“现代战争形态正加速向无人化、智能化演进。”军事专家洪源的判断,在本届航展上有了直观体现。航展专门设置无人智能装备馆、低空经济馆。
无人智能装备馆里,山东创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格外吸睛。历经11年深耕,这家企业在无人机防御领域攒下扎实技术,展出的无人机干扰器、侦测仪前围满了驻足观看的参展商。有意思的是,它的邻居是普宙科技——一家专注无人机研发的企业。
一墙之隔,一边是“矛”(无人机),一边是“盾”(反无人机装备)——这对战场“冤家”,成了航展上的“邻居”。
“咱们国家既能造无人机,也能造反无人机装备,就像把矛和盾都握在了自己手里。”山东创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展负责人胡兆伟直言,“矛与盾相互博弈、共同进步,最终受益的是整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记者在馆内看到,多款无人机和反无人机装备集中亮相:察打诱一体无人机、精准侦测定位设备、纯自然光供能微型飞行器、时速超160公里的敏捷穿越机;还有一只通体褐色、与真鹰几乎无异的“机械鹰”,这是北京科技大学团队自主研发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小格子”里的大乾坤
山东小县城里的一家民营企业,如何与翱翔蓝天的战机建立联系?记者在山东中恒景新碳纤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台找到了答案。
这家位于德州市齐河县的公司,研发自动铺丝高端装备,填补国内产业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技术短板,应用于我国某战机制造。
作为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的产业底气在航展上随处可见: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2021年落户青岛后,仅用2年就成了无人驾驶飞行器领域的“领头羊”;
济南瑞特安防设备有限公司的脑电波检测设备前,客商们排队体验,头戴传感器,十分钟就能拿到心理评估报告,这家企业是国内脑电心理大数据应用的开拓者;
山东鼎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道路检测机器人,靠视觉和三维电磁波,能精准识别路面的“表里病”;
海研芯(青岛)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抗电磁干扰光电隔离转换器,可满足深空深海使用环境要求,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山东企业百花齐放,恰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展会上这一个个“小格子”,藏着中国军工发展的关键密码——把每个细分领域的“小事”做透,才能撑起大国重器翱翔九天。
9月23日,2025年中国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进入最后一天。歼-20首次静态亮相、轰炸机编队首次通场……一系列“硬核”装备集中登场,让本届航展亮点纷呈。航展现场聚焦哪些热点?无人机与反无人机装备如何上演“同台PK”?有哪些山东企业亮相?记者为您深度解读。
从“震撼”到“真切”
“叔叔,你们是什么兵?”护栏外,一个小朋友仰着头问。
“我们是空降兵!”护栏内,全副武装的战士笑着伸手,与小朋友一一碰拳。护栏内外的互动,成了本届航展的暖心注脚。
天空中,不时传来战机的轰鸣声。动态表演中,“红鹰”飞行表演队在天际划出“心”形轨迹,把空军飞行员独有的浪漫写在了蓝天上。静态展示区也很热闹:歼-20无疑是“顶流”,观众可近距离看清这款第五代隐身战机。
同样被围得水泄不通的还有歼-10——它有了独立“展位”,与PL-15E导弹同框亮相。今年5月,这款战机的外贸版歼-10CE刚在空战中击落多架敌机,自身零损失,实战性能获得验证。
9月20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当天,“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故事会”同步举行。空军特级飞行员、歼-15/歼-16首飞试飞员李国恩,教-10总设计师张弘,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讲师张昊等嘉宾,深度解析了航展五大亮点,现场的大学生志愿者听得认真。
“年轻人思维开放,敢想、敢干、敢拼,希望你们也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试飞员和飞行员。”李国恩对大学生寄予厚望。
如果说九三阅兵带给国人的是“震撼”,本届长春航展,这份震撼正沉淀为“真切”。
“矛”与“盾”同台PK
“现代战争形态正加速向无人化、智能化演进。”军事专家洪源的判断,在本届航展上有了直观体现。航展专门设置无人智能装备馆、低空经济馆。
无人智能装备馆里,山东创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格外吸睛。历经11年深耕,这家企业在无人机防御领域攒下扎实技术,展出的无人机干扰器、侦测仪前围满了驻足观看的参展商。有意思的是,它的邻居是普宙科技——一家专注无人机研发的企业。
一墙之隔,一边是“矛”(无人机),一边是“盾”(反无人机装备)——这对战场“冤家”,成了航展上的“邻居”。
“咱们国家既能造无人机,也能造反无人机装备,就像把矛和盾都握在了自己手里。”山东创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展负责人胡兆伟直言,“矛与盾相互博弈、共同进步,最终受益的是整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记者在馆内看到,多款无人机和反无人机装备集中亮相:察打诱一体无人机、精准侦测定位设备、纯自然光供能微型飞行器、时速超160公里的敏捷穿越机;还有一只通体褐色、与真鹰几乎无异的“机械鹰”,这是北京科技大学团队自主研发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小格子”里的大乾坤
山东小县城里的一家民营企业,如何与翱翔蓝天的战机建立联系?记者在山东中恒景新碳纤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台找到了答案。
这家位于德州市齐河县的公司,研发自动铺丝高端装备,填补国内产业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技术短板,应用于我国某战机制造。
作为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的产业底气在航展上随处可见: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2021年落户青岛后,仅用2年就成了无人驾驶飞行器领域的“领头羊”;
济南瑞特安防设备有限公司的脑电波检测设备前,客商们排队体验,头戴传感器,十分钟就能拿到心理评估报告,这家企业是国内脑电心理大数据应用的开拓者;
山东鼎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道路检测机器人,靠视觉和三维电磁波,能精准识别路面的“表里病”;
海研芯(青岛)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抗电磁干扰光电隔离转换器,可满足深空深海使用环境要求,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山东企业百花齐放,恰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展会上这一个个“小格子”,藏着中国军工发展的关键密码——把每个细分领域的“小事”做透,才能撑起大国重器翱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