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丰收节里看“三有”

2025-09-24 作者: 毛鑫鑫 刘笑笑 修从涛 从春龙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刘笑笑
       修从涛 从春龙

  秋分至,丰收时。9月23日,亿万农民再次迎来了自己的节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举办。从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示,到乡村大集里优特农品的热闹展销,再到农业技术及政策的科普宣传,透过现场一系列特色活动,可以看见“三农”发展的活力与潜力——农业丰收有坚实的依托,农民增收有广阔的舞台,乡村发展有持续的动能。
丰收,有底气
  丰收,是农民的盼头,也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今年,我国夏粮生产克服了局部较重的旱情、洪涝等影响,实现了稳产丰收,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也实现了增产。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山东夏粮单产水平和总产增量均居全国第一,目前秋粮长势良好,夺取丰收有基础有条件。
  丰收节,是展示“三农”向好的大平台,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礼赞丰收、致敬耕耘。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高端农业机械,再到智慧农业技术,活动现场所展示的这些彰显了丰收底气从何而来。
  “在育种创新上,我省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4个小麦、1个玉米、1个大豆、3个花生品种进入同作物全国推广面积前十位。”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李月圆说,这些品种不但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主导品种,在全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看农机,“一大一小”协同发展:有“大块头”——高端智能大田农机集中亮相,像雷沃的一款智能拖拉机,是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40马力CVT拖拉机,能根据作业负载自动匹配最佳速度,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也有“小而轻”——丘陵山区小型农机现场演示,展现出轻量化、适地性特点,为山地作业提供支撑。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靠数据。”在智慧农业成果展区,山东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封文杰介绍了他们打造的空天地一体化农业精准服务,通过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物联网等,提供作物种植面积、长势、墒情、病虫害等农情信息的高频、立体监测,形成农情监测可视化“一张图”,并可根据作物长势等进行综合判断,给出生产管理“处方图”。
增收,有平台
  增收才是真丰收。农产品不仅要种出来,还要卖出去,而且还要卖得好、效益高,让农民从农产品销售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活动现场一条长长的村路上,“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依次设置。作为“东道主”,烟台市组织苹果、梨、葡萄、白羽肉鸡、花生及食用油、渔业等特色全产业链产品集中展示展销。
  招远市君业家庭农场的陈桂英今天起了个大早来到活动现场。“我们往年也参加当地的丰收节活动,能找到新客户。这次又带来了6个桃子新品种。”她说,通过品种更新换代,农场水果的品质越来越好了,自家孩子还帮着从电商渠道上卖,收益不错。
  鲁花集团展出了高油酸花生油、花生蛋白肽水溶肥等产品,其背后是一条涵盖育种、种植、加工与再生处理的完整闭环产业链。而在这条产业链中,农民能获得更多收益。鲁花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十余个,亩产较普通花生提高50%。为让农民积极种植高油酸花生,鲁花采取免费送种子、提高收购价等激励策略,农民每亩地平均多收入600—800元。此外,农民进厂务工还有薪金,合作入股会有分红。
  打造丰收经济,是今年丰收节活动的重点。各地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吸引城乡居民下乡消费上纷纷加大力度,搭建销售平台,创新营销场景,让农产品上行、让市民下乡,进一步增强消费意愿,激发消费潜力,努力打造城乡消费的“大卖场”。
惠农,有保障
  今年丰收节活动,聚焦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增加科技、政策、文体、服务等多方面供给作了系统的安排,重点围绕普法宣传、大型义诊、科教服务、基层慰问、文体赛事等方面开展活动。
  在全国主场活动上,开展了现代农业科普宣传活动,组织了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代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发布“金融助农”产品。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市分公司立足烟台农业特色,创新开发了苹果、大樱桃、海参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基本实现“一县一品”特色农业保障全覆盖。“苹果产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果农可能‘丰产不丰收’。我们推出苹果综合收入保险,保险以苹果期货价格为‘参照物’,投保后,若约定周期内苹果期货结算价低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障价格’,将会触发理赔。”公司副总经理孙维健说。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则构建起了“鲁担惠农贷”体系,打造了农耕贷、农牧贷、蔬菜贷、果香贷、耕海贷、种业贷、强村贷等系列产品。
  未来,随着更多的政策、资源汇聚涌入,越来越多的乡村会在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刘笑笑
       修从涛 从春龙

  秋分至,丰收时。9月23日,亿万农民再次迎来了自己的节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举办。从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示,到乡村大集里优特农品的热闹展销,再到农业技术及政策的科普宣传,透过现场一系列特色活动,可以看见“三农”发展的活力与潜力——农业丰收有坚实的依托,农民增收有广阔的舞台,乡村发展有持续的动能。
丰收,有底气
  丰收,是农民的盼头,也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今年,我国夏粮生产克服了局部较重的旱情、洪涝等影响,实现了稳产丰收,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也实现了增产。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山东夏粮单产水平和总产增量均居全国第一,目前秋粮长势良好,夺取丰收有基础有条件。
  丰收节,是展示“三农”向好的大平台,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礼赞丰收、致敬耕耘。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高端农业机械,再到智慧农业技术,活动现场所展示的这些彰显了丰收底气从何而来。
  “在育种创新上,我省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4个小麦、1个玉米、1个大豆、3个花生品种进入同作物全国推广面积前十位。”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李月圆说,这些品种不但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主导品种,在全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看农机,“一大一小”协同发展:有“大块头”——高端智能大田农机集中亮相,像雷沃的一款智能拖拉机,是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40马力CVT拖拉机,能根据作业负载自动匹配最佳速度,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也有“小而轻”——丘陵山区小型农机现场演示,展现出轻量化、适地性特点,为山地作业提供支撑。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靠数据。”在智慧农业成果展区,山东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封文杰介绍了他们打造的空天地一体化农业精准服务,通过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物联网等,提供作物种植面积、长势、墒情、病虫害等农情信息的高频、立体监测,形成农情监测可视化“一张图”,并可根据作物长势等进行综合判断,给出生产管理“处方图”。
增收,有平台
  增收才是真丰收。农产品不仅要种出来,还要卖出去,而且还要卖得好、效益高,让农民从农产品销售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活动现场一条长长的村路上,“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依次设置。作为“东道主”,烟台市组织苹果、梨、葡萄、白羽肉鸡、花生及食用油、渔业等特色全产业链产品集中展示展销。
  招远市君业家庭农场的陈桂英今天起了个大早来到活动现场。“我们往年也参加当地的丰收节活动,能找到新客户。这次又带来了6个桃子新品种。”她说,通过品种更新换代,农场水果的品质越来越好了,自家孩子还帮着从电商渠道上卖,收益不错。
  鲁花集团展出了高油酸花生油、花生蛋白肽水溶肥等产品,其背后是一条涵盖育种、种植、加工与再生处理的完整闭环产业链。而在这条产业链中,农民能获得更多收益。鲁花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十余个,亩产较普通花生提高50%。为让农民积极种植高油酸花生,鲁花采取免费送种子、提高收购价等激励策略,农民每亩地平均多收入600—800元。此外,农民进厂务工还有薪金,合作入股会有分红。
  打造丰收经济,是今年丰收节活动的重点。各地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吸引城乡居民下乡消费上纷纷加大力度,搭建销售平台,创新营销场景,让农产品上行、让市民下乡,进一步增强消费意愿,激发消费潜力,努力打造城乡消费的“大卖场”。
惠农,有保障
  今年丰收节活动,聚焦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增加科技、政策、文体、服务等多方面供给作了系统的安排,重点围绕普法宣传、大型义诊、科教服务、基层慰问、文体赛事等方面开展活动。
  在全国主场活动上,开展了现代农业科普宣传活动,组织了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代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发布“金融助农”产品。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市分公司立足烟台农业特色,创新开发了苹果、大樱桃、海参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基本实现“一县一品”特色农业保障全覆盖。“苹果产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果农可能‘丰产不丰收’。我们推出苹果综合收入保险,保险以苹果期货价格为‘参照物’,投保后,若约定周期内苹果期货结算价低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障价格’,将会触发理赔。”公司副总经理孙维健说。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则构建起了“鲁担惠农贷”体系,打造了农耕贷、农牧贷、蔬菜贷、果香贷、耕海贷、种业贷、强村贷等系列产品。
  未来,随着更多的政策、资源汇聚涌入,越来越多的乡村会在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