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大戏”
2025-09-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曹县剧团演员牛龙扮演的周瑜在戏台上连环翻跳,引来戏迷喝彩。
|
![]() |
曹县剧团,简易的舞台、露天的剧场,今年已在乡村演出三百多场。
|
![]() |
9月17日,在曹县郭楼村,上午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大家在舞台车上车下各自进餐。
|
![]() |
9月17日,一轮降雨刚结束,演员们在郭楼村玉米地边的水洼旁化妆。
|
![]() |
9月14日,曹县剧团排练中,团长伊平君指导实习演员胡家兴时表情投入。
|
![]() |
“一元剧场”内,台下戏迷人头攒动,台上演员用心演出。
|
![]() |
9月15日演出前,演员张磊为妻子郑姣萍整理着装,准备上场。
|
![]() |
9月15日,在曹县剧院售票口,一位老人一下买了四张票,请老友们看戏。
|
![]() |
“一元剧场”内,入戏的戏迷们。
|
![]() |
9月15日下午演出前,曹县剧院前已经有不少戏迷在等待。
|
![]() |
更多图文请扫二维码
|
□ 本报记者 陆金星
曹县这地方,待着舒坦。不是多“阔气”,是“人心敞亮”——街上递根烟能唠半天,公交车抬腿就上不花钱,早上三块钱胡辣汤配水煎包,能撑到晌午。最让人念想的是那“一元剧场”,花个钢镚儿,看专业班子唱整本大戏,值!
曹县早是“戏曲之乡”,戏班多、剧种全,豫剧、两夹弦都有;名家也多,早年跑江湖的角儿不少从这儿走;戏迷更多,老人、娃娃听见锣鼓点,脚就挪不动。
9月14日排练日,周末没人迟到,还不到点曹县剧院里就热闹了:女演员压腿哼调,男演员对镜吊嗓,有人蹲墙角擦戏服,针脚比自家衣裳仔细。下午两点半开锣排《黄鹤楼》,牛龙演周瑜,偏穿戏服排——绣花袍子勒玉带,几场下来汗透里衣,劝他换衣,他说:“穿这袍子才找得着周瑜的魂。”
后台,10岁的张正在一边玩,他爹张磊扮演赵云。张正打小混剧场,听熟了唱腔,还会学着比划,问他长大干啥,脆生生答:“跟爹唱大戏。”
曹县剧团团长伊平君最忙,排练前查道具,排练时坐台下盯梢,谁调子不准、动作不到位,立马喊停细讲。21岁实习生胡家兴演张飞,花脸油亮,伊平君点头:“有猛劲儿,再亮嗓门就中。”俩钟头排练完,伊平君松口气:“明天准演好。”
剧场后有宿舍,家在外地的演员住这儿。乐师李彦彪和媳妇刘爱芬的屋就十平方米,摆床柜没剩空。俩人日子俭省,中午三块钱鸡蛋面,傍晚四块钱烙饼南瓜粥,李彦彪说:“工资三千多,得攒给孩子交学费。”
9月15日下午,剧场门口早聚满人。老戏迷唠嗑猜谁是周瑜的扮演者,售票窗口排着队,售票员喊:“别挤,一块钱一张都有票!”一点四十分门没全开,就有人探头瞅,怕占不着好座。
鼓点一响,剧场满座,过道都坐满了人。曹县南关赶来的戏迷老王坐在小马扎上看得入迷:“剧团虽小,演员能打能唱,比电视剧好看。”“一元剧场”2019年开办,已演出400余场戏,《樊梨花征西》《刘墉铡西宫》都是百姓爱听的。县里每场给补贴,六年投入260余万,吸引了20多万人次观看。
9月16日,雨下一天,搅了下乡计划。曹县郭楼村书记连打电话:“老少爷们儿等着呢!”17日天还阴,伊平君早到剧场装车:“不能让戏迷空欢喜。”剧团除每月两场“一元戏”,一年还得下乡演五百多场,今年春、夏演了三百多场,秋冬季也开演了。
大巴到郭楼村,村民早早搬凳扛椅等着。剧团的演员们下车就忙:刘爱芬在玉米地水洼边蹲着化妆,马樱芳扯西宫娘娘戏服,57岁的刘洪东描刘墉脸谱。开锣演《刘墉铡西宫》,马樱芳开口镇场,刘洪东演得刚正,其他演员换衣换角没差错。俩钟头戏,掌声没断。
戏完村里管饭,鸡肉炖粉皮配管够馒头,演员们坐广场吃得香。伊平君说:“俩多月里,天好就天天进村,一天两场,让百姓都看上戏。”饭后有人靠舞台打盹,有人坐车眯会儿,都为下午演出养精神。
曹县剧团这一元钱的戏和送戏下乡,藏着政府的惠民、演员的实诚、百姓的欢喜,还有曹县人对戏的念想。
曹县这地方,待着舒坦。不是多“阔气”,是“人心敞亮”——街上递根烟能唠半天,公交车抬腿就上不花钱,早上三块钱胡辣汤配水煎包,能撑到晌午。最让人念想的是那“一元剧场”,花个钢镚儿,看专业班子唱整本大戏,值!
曹县早是“戏曲之乡”,戏班多、剧种全,豫剧、两夹弦都有;名家也多,早年跑江湖的角儿不少从这儿走;戏迷更多,老人、娃娃听见锣鼓点,脚就挪不动。
9月14日排练日,周末没人迟到,还不到点曹县剧院里就热闹了:女演员压腿哼调,男演员对镜吊嗓,有人蹲墙角擦戏服,针脚比自家衣裳仔细。下午两点半开锣排《黄鹤楼》,牛龙演周瑜,偏穿戏服排——绣花袍子勒玉带,几场下来汗透里衣,劝他换衣,他说:“穿这袍子才找得着周瑜的魂。”
后台,10岁的张正在一边玩,他爹张磊扮演赵云。张正打小混剧场,听熟了唱腔,还会学着比划,问他长大干啥,脆生生答:“跟爹唱大戏。”
曹县剧团团长伊平君最忙,排练前查道具,排练时坐台下盯梢,谁调子不准、动作不到位,立马喊停细讲。21岁实习生胡家兴演张飞,花脸油亮,伊平君点头:“有猛劲儿,再亮嗓门就中。”俩钟头排练完,伊平君松口气:“明天准演好。”
剧场后有宿舍,家在外地的演员住这儿。乐师李彦彪和媳妇刘爱芬的屋就十平方米,摆床柜没剩空。俩人日子俭省,中午三块钱鸡蛋面,傍晚四块钱烙饼南瓜粥,李彦彪说:“工资三千多,得攒给孩子交学费。”
9月15日下午,剧场门口早聚满人。老戏迷唠嗑猜谁是周瑜的扮演者,售票窗口排着队,售票员喊:“别挤,一块钱一张都有票!”一点四十分门没全开,就有人探头瞅,怕占不着好座。
鼓点一响,剧场满座,过道都坐满了人。曹县南关赶来的戏迷老王坐在小马扎上看得入迷:“剧团虽小,演员能打能唱,比电视剧好看。”“一元剧场”2019年开办,已演出400余场戏,《樊梨花征西》《刘墉铡西宫》都是百姓爱听的。县里每场给补贴,六年投入260余万,吸引了20多万人次观看。
9月16日,雨下一天,搅了下乡计划。曹县郭楼村书记连打电话:“老少爷们儿等着呢!”17日天还阴,伊平君早到剧场装车:“不能让戏迷空欢喜。”剧团除每月两场“一元戏”,一年还得下乡演五百多场,今年春、夏演了三百多场,秋冬季也开演了。
大巴到郭楼村,村民早早搬凳扛椅等着。剧团的演员们下车就忙:刘爱芬在玉米地水洼边蹲着化妆,马樱芳扯西宫娘娘戏服,57岁的刘洪东描刘墉脸谱。开锣演《刘墉铡西宫》,马樱芳开口镇场,刘洪东演得刚正,其他演员换衣换角没差错。俩钟头戏,掌声没断。
戏完村里管饭,鸡肉炖粉皮配管够馒头,演员们坐广场吃得香。伊平君说:“俩多月里,天好就天天进村,一天两场,让百姓都看上戏。”饭后有人靠舞台打盹,有人坐车眯会儿,都为下午演出养精神。
曹县剧团这一元钱的戏和送戏下乡,藏着政府的惠民、演员的实诚、百姓的欢喜,还有曹县人对戏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