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青岛自贸片区:逐梦深蓝 向海图强

2025-09-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逐梦深蓝,向海图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成立6年来,始终锚定《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使命,践行“一个主题(现代海洋)、两大特色(数智支撑力、创新推动力)、四大产业联动(现代海洋与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融合)”的工作思路,在经略海洋的征程上破浪前行,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及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的“自贸动能”。
科技创新筑基
解码深蓝基因
培育未来海洋产业

  不久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以封面专辑形式,发布了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华大集团等联合主导的深渊生命科研成果——我国科学家绘制的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这一世界级成果的背后,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的身影尤为亮眼,而它正是青岛自贸片区海洋及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科技创新是青岛自贸片区经略海洋的核心驱动力,我们不仅要抢占海洋科技的制高点,更要打通从‘科研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青岛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基因科技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青岛自贸片区量身打造基因科技“三千”行动:规划建设千亩专业化园区、靶向引进千名高端科研人才、全力完成千种海洋生物测序。
  如今,片区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海洋基因库,海洋生物基因测序能力稳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破译工作中的贡献度近30%,在国内占比更是超过50%。不仅如此,片区还牵头组建了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与全球430余家科研院所开展了1400多项合作,并发布了全球首个《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白皮书》,为全球海洋基因研究提供“中国标准”。
  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青岛自贸片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攀升。华大智造研发的超大通量基因测序仪已实现全面投产,其推出的全球二代测序速度最快设备E25更是进入量产阶段,大幅降低了基因测序时间成本;青岛百迈客研发的空间转录组芯片正式进入商用科研市场,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更精准的工具;国信制药研发的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其原料源自南极褐藻;清原集团的农药创制能力跻身全球领先行列,自主研发的除草剂数量约占近10年来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青岛自贸片区已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链。

数智融合赋能
打通“航贸金”链路 激活产业协同效能

  数智化是打破产业壁垒,实现航运、贸易、金融深度融合的关键。青岛自贸片区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打通数据壁垒,让“船、货、单、钱”的流转更高效、更便捷。
  在航运物流领域,青岛自贸片区深化“区关港”联动创新,构建起跨港区货物高效转运体系,实现货物全程可追溯。截至目前,片区已监管船舶2300余艘货物70余万箱,叠加“水水智能中转”“海上集港”等创新模式后,企业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针对航运企业办事流程繁琐的痛点,青岛自贸片区建成了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平台,打通了行政审批、交通运输、海事等多个部门的专网数据壁垒。以往企业开办需要耗时1个多月,如今平均缩减30天,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同时,片区上线的“国际航行船舶供退物料通关服务平台”,实现了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的无纸化申报,每年为船供企业节约费用400万元,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现实。
  在国际贸易领域,青岛自贸片区的创新实践同样亮眼。为破解离岸贸易“订单流、货物流、资金流”分离的痛点,片区推出全省首个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离岸达”。平台运行以来,年离岸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连续3年占山东省离岸贸易总额的80%以上,成为片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在跨境电商领域,片区实现了9610(跨境电商零售出口)、1210(保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810(跨境电商B2B出口海外仓)4种业务模式“全覆盖”,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出海通道。此外,片区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国际易货师职业团体标准,推动易货贸易规范化发展,目前片区易货贸易额占山东省总量的85%以上。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推动现代金融更好地服务海洋经济,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推出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片区改造传统仓库10万平方米,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储货物实时远程监管与盘点,结合业务数据开具可信仓单,为金融机构、贸易商、仓库企业搭建了安全高效的交易桥梁。同时,片区设立1亿元“自贸助贷”资金池,截至2025年7月末,片区金融机构共计放款146笔,放款金额达11.8亿元,惠及企业70余家,累计为企业节省融资综合成本超500万元;推出国内首个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应用场景,试点银行已为4100家企业办理付汇超20亿美元,有效防范了汇率风险、节约了企业成本。

制度创新破局
优化产业生态 释放改革红利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竞争力”。青岛自贸片区聚焦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通过制度型开放,为产业发展松绑减负。
  在口岸通关领域,青岛自贸片区联合青岛海关推出的进口原油“先放后检”模式,将原本2—3天的验放时间缩减至半天,原油周转率提升35%,每艘油轮可节省成本200万元;针对保税铁矿混矿业务,创新“随卸随混”模式,将混矿准备时长压缩5天,混矿效率提高20%;进口棉花智慧鉴重模式则减少人工60%,节省时间50%以上,一系列“硬核”举措让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在物流新业态发展方面,青岛自贸片区联合青岛海关首创的“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模式,为企业每年节省物流成本20万元,使仓库库容率提升30%。该模式还获国务院自贸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典型案例。“进出境中转业务监管”创新则让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更灵活,拼箱货物每票可节约成本800元,吸引了更多物流企业落户片区。
  在贸易金融服务领域,青岛自贸片区创新“国际海运费业务信用保险融资”新模式,累计投保金额超2亿美元,融资效率提升70%;针对铁路联运提单无法作为物权凭证的痛点,青岛自贸片区赋予铁路联运提单物权属性,将企业融资时间缩短2天,融资成本下降30%,为贸易企业开辟了全新的融资路径。这些制度创新不仅解决了企业实际难题,更让青岛自贸片区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高地”与“服务洼地”。
  六年栉风沐雨,六年硕果盈枝。在青岛自贸片区的赋能下,山东港口青岛港2024年实现货物吞吐量7.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港口“世界前列”方阵第4名,进一步巩固了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地位。从片区自身发展来看,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244.81亿元,同比增长9.1%,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2.75%,远高于同期地区经济平均增速,成为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站在新的起点,青岛自贸片区将继续高水平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抓好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在基因科技、海洋装备、“航贸金”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未来,这片逐梦深蓝的改革热土,将继续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魄力,持续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贸答卷”,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及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绘就更为壮阔的发展蓝图!
  
  基因科技培育未来海洋产业
  青岛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
  贸易使者
  新旧动能转换,通关高效便捷。图为山东港口青岛港传统桥吊(左)与自动化无人桥吊(右)对比
  本版摄影 孙进涛
  逐梦深蓝,向海图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成立6年来,始终锚定《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使命,践行“一个主题(现代海洋)、两大特色(数智支撑力、创新推动力)、四大产业联动(现代海洋与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融合)”的工作思路,在经略海洋的征程上破浪前行,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及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的“自贸动能”。
科技创新筑基
解码深蓝基因
培育未来海洋产业

  不久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以封面专辑形式,发布了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华大集团等联合主导的深渊生命科研成果——我国科学家绘制的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这一世界级成果的背后,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的身影尤为亮眼,而它正是青岛自贸片区海洋及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科技创新是青岛自贸片区经略海洋的核心驱动力,我们不仅要抢占海洋科技的制高点,更要打通从‘科研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青岛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基因科技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青岛自贸片区量身打造基因科技“三千”行动:规划建设千亩专业化园区、靶向引进千名高端科研人才、全力完成千种海洋生物测序。
  如今,片区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海洋基因库,海洋生物基因测序能力稳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破译工作中的贡献度近30%,在国内占比更是超过50%。不仅如此,片区还牵头组建了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与全球430余家科研院所开展了1400多项合作,并发布了全球首个《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白皮书》,为全球海洋基因研究提供“中国标准”。
  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青岛自贸片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攀升。华大智造研发的超大通量基因测序仪已实现全面投产,其推出的全球二代测序速度最快设备E25更是进入量产阶段,大幅降低了基因测序时间成本;青岛百迈客研发的空间转录组芯片正式进入商用科研市场,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更精准的工具;国信制药研发的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其原料源自南极褐藻;清原集团的农药创制能力跻身全球领先行列,自主研发的除草剂数量约占近10年来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青岛自贸片区已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链。

数智融合赋能
打通“航贸金”链路 激活产业协同效能

  数智化是打破产业壁垒,实现航运、贸易、金融深度融合的关键。青岛自贸片区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打通数据壁垒,让“船、货、单、钱”的流转更高效、更便捷。
  在航运物流领域,青岛自贸片区深化“区关港”联动创新,构建起跨港区货物高效转运体系,实现货物全程可追溯。截至目前,片区已监管船舶2300余艘货物70余万箱,叠加“水水智能中转”“海上集港”等创新模式后,企业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针对航运企业办事流程繁琐的痛点,青岛自贸片区建成了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平台,打通了行政审批、交通运输、海事等多个部门的专网数据壁垒。以往企业开办需要耗时1个多月,如今平均缩减30天,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同时,片区上线的“国际航行船舶供退物料通关服务平台”,实现了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的无纸化申报,每年为船供企业节约费用400万元,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现实。
  在国际贸易领域,青岛自贸片区的创新实践同样亮眼。为破解离岸贸易“订单流、货物流、资金流”分离的痛点,片区推出全省首个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离岸达”。平台运行以来,年离岸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连续3年占山东省离岸贸易总额的80%以上,成为片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在跨境电商领域,片区实现了9610(跨境电商零售出口)、1210(保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810(跨境电商B2B出口海外仓)4种业务模式“全覆盖”,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出海通道。此外,片区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国际易货师职业团体标准,推动易货贸易规范化发展,目前片区易货贸易额占山东省总量的85%以上。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推动现代金融更好地服务海洋经济,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推出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片区改造传统仓库10万平方米,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储货物实时远程监管与盘点,结合业务数据开具可信仓单,为金融机构、贸易商、仓库企业搭建了安全高效的交易桥梁。同时,片区设立1亿元“自贸助贷”资金池,截至2025年7月末,片区金融机构共计放款146笔,放款金额达11.8亿元,惠及企业70余家,累计为企业节省融资综合成本超500万元;推出国内首个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应用场景,试点银行已为4100家企业办理付汇超20亿美元,有效防范了汇率风险、节约了企业成本。

制度创新破局
优化产业生态 释放改革红利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竞争力”。青岛自贸片区聚焦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通过制度型开放,为产业发展松绑减负。
  在口岸通关领域,青岛自贸片区联合青岛海关推出的进口原油“先放后检”模式,将原本2—3天的验放时间缩减至半天,原油周转率提升35%,每艘油轮可节省成本200万元;针对保税铁矿混矿业务,创新“随卸随混”模式,将混矿准备时长压缩5天,混矿效率提高20%;进口棉花智慧鉴重模式则减少人工60%,节省时间50%以上,一系列“硬核”举措让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在物流新业态发展方面,青岛自贸片区联合青岛海关首创的“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模式,为企业每年节省物流成本20万元,使仓库库容率提升30%。该模式还获国务院自贸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典型案例。“进出境中转业务监管”创新则让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更灵活,拼箱货物每票可节约成本800元,吸引了更多物流企业落户片区。
  在贸易金融服务领域,青岛自贸片区创新“国际海运费业务信用保险融资”新模式,累计投保金额超2亿美元,融资效率提升70%;针对铁路联运提单无法作为物权凭证的痛点,青岛自贸片区赋予铁路联运提单物权属性,将企业融资时间缩短2天,融资成本下降30%,为贸易企业开辟了全新的融资路径。这些制度创新不仅解决了企业实际难题,更让青岛自贸片区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高地”与“服务洼地”。
  六年栉风沐雨,六年硕果盈枝。在青岛自贸片区的赋能下,山东港口青岛港2024年实现货物吞吐量7.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港口“世界前列”方阵第4名,进一步巩固了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地位。从片区自身发展来看,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244.81亿元,同比增长9.1%,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2.75%,远高于同期地区经济平均增速,成为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站在新的起点,青岛自贸片区将继续高水平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抓好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在基因科技、海洋装备、“航贸金”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未来,这片逐梦深蓝的改革热土,将继续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魄力,持续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贸答卷”,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及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绘就更为壮阔的发展蓝图!
  
  基因科技培育未来海洋产业
  青岛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
  贸易使者
  新旧动能转换,通关高效便捷。图为山东港口青岛港传统桥吊(左)与自动化无人桥吊(右)对比
  本版摄影 孙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