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笔”破题到“全链”服务

山东中行“组合拳”精准发力绿色金融

2025-09-05 作者: 胡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羽

  “没有专业的保税仓储,货物周转效率低,进出口企业额外成本增加不少;生态环境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居民生活,也制约产业招商。”山东沂河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曾为“生态”与“兴业”难以兼顾而犯难。而如今,这一困局正被打破——中国银行临沂分行创新推出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银团贷款,首批1000万元资金已迅速到位,支持临沂沂河新区实现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奔赴。
  这不是个例。紧扣国家“双碳”目标和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战略,持续扩大绿色信贷供给、推进产品创新。截至2025年7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近2000亿元,较年初新增486亿元,覆盖清洁能源、生态修复、储能基建等多个领域,以实实在在的金融行动绘制出一幅绿色金融的“齐鲁画卷”。
审批提速30%
生态治理也能“生金”

  EOD模式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将生态修复与收益性产业“捆绑”,实现产业收益反哺环境治理。在临沂,中国银行临沂分行打破“先评审后融资”的老路子,评审与融资同步推进。在项目可行性评审阶段即率先提前介入,深度参与项目策划与融资方案设计,从源头上实现“评审与融资同频共振”。
  这一创新举措,让项目推进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6月,“沂河新区生态新城片区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首批3个环保金融项目库,仅4天后,便与银团成员达成20亿元融资意向,较常规流程缩短30天评审周期,实现30%提速。
  最终,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临沂中行就完成了2.2亿元贷款的审批批复,并于近日顺利投放首笔1000万元贷款,成功落地山东省内商业银行首笔EOD模式银团贷款投放。后续资金将根据生态修复进度与产业建设节点分阶段投放,全程保障该项目顺利推进和运营。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上千人就业,每年为区域增加数亿元产值,而产业产生的收益将持续反哺水体生态维护,形成“治理—收益—再治理”的可持续闭环。
三天完成3.07亿元放款
照亮盐碱滩上的绿色电站

  在滨州市沾化区的盐碱滩上,连片的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这里是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绿色能源布局的关键一子。
  2025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某新能源公司3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建设现场,一度因资金紧张按下“暂停键”。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企业提出需求:月底前,贷款需要到位!此时,距月末只剩三天。
  滨州中行第一时间组建专项小组,分行与沾化支行高效联动,白天现场勘查、夜晚撰写材料,授信报告直报省行。他们打破常规流程,邀请省行评审提前介入、同步审核,4亿元固定资产贷款迅速获得批复。
  滨州中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合同法审、签订、抵押、放款等流程,同时沟通贷款发放审核人员提前介入预审,为放款保驾护航。放款后该行第一时间联系参贷行,做到信息互通,最终于月末最后一天成功为其放款3.07亿元,以“中行速度”为项目建设注入关键金融动能。
授信31亿元支持抽水蓄能
金融服务扩展至全链条

  在泰安山区,一座庞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正悄然改变着能源格局。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它年均可提供清洁电力18亿千瓦时,减少原煤消耗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0万吨,将成为推动当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储能”。
  为确保服务精准高效,泰安中行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与项目公司,全面摸清项目建设规划、资金需求等关键信息,迅速制订覆盖全周期的综合授信服务方案。同时,组建由分支行骨干力量构成的专项攻坚小组,明确授信上报节点与成员分工,顺利完成31亿元授信批复,让绿色金融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及时雨”,推动绿色业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截至目前,泰安中行已累计为该项目投放资金超10亿元,项目授信份额从2023年初的17.73%提升至30.06%。随着与抽水蓄能项目合作的不断深入,泰安中行的金融服务已从单一授信向“全链条、多领域”拓展:在对公领域,覆盖项目总包单位、建设单位的开户结算业务,保障项目资金流转高效安全;在民生领域,承担农民工工资代发服务,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在个人金融领域,积极推广手机银行、个人养老金等产品,满足建设单位员工多元化金融需求。
  □ 本报记者 胡羽

  “没有专业的保税仓储,货物周转效率低,进出口企业额外成本增加不少;生态环境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居民生活,也制约产业招商。”山东沂河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曾为“生态”与“兴业”难以兼顾而犯难。而如今,这一困局正被打破——中国银行临沂分行创新推出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银团贷款,首批1000万元资金已迅速到位,支持临沂沂河新区实现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奔赴。
  这不是个例。紧扣国家“双碳”目标和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战略,持续扩大绿色信贷供给、推进产品创新。截至2025年7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近2000亿元,较年初新增486亿元,覆盖清洁能源、生态修复、储能基建等多个领域,以实实在在的金融行动绘制出一幅绿色金融的“齐鲁画卷”。
审批提速30%
生态治理也能“生金”

  EOD模式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将生态修复与收益性产业“捆绑”,实现产业收益反哺环境治理。在临沂,中国银行临沂分行打破“先评审后融资”的老路子,评审与融资同步推进。在项目可行性评审阶段即率先提前介入,深度参与项目策划与融资方案设计,从源头上实现“评审与融资同频共振”。
  这一创新举措,让项目推进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6月,“沂河新区生态新城片区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首批3个环保金融项目库,仅4天后,便与银团成员达成20亿元融资意向,较常规流程缩短30天评审周期,实现30%提速。
  最终,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临沂中行就完成了2.2亿元贷款的审批批复,并于近日顺利投放首笔1000万元贷款,成功落地山东省内商业银行首笔EOD模式银团贷款投放。后续资金将根据生态修复进度与产业建设节点分阶段投放,全程保障该项目顺利推进和运营。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上千人就业,每年为区域增加数亿元产值,而产业产生的收益将持续反哺水体生态维护,形成“治理—收益—再治理”的可持续闭环。
三天完成3.07亿元放款
照亮盐碱滩上的绿色电站

  在滨州市沾化区的盐碱滩上,连片的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这里是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绿色能源布局的关键一子。
  2025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某新能源公司3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建设现场,一度因资金紧张按下“暂停键”。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企业提出需求:月底前,贷款需要到位!此时,距月末只剩三天。
  滨州中行第一时间组建专项小组,分行与沾化支行高效联动,白天现场勘查、夜晚撰写材料,授信报告直报省行。他们打破常规流程,邀请省行评审提前介入、同步审核,4亿元固定资产贷款迅速获得批复。
  滨州中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合同法审、签订、抵押、放款等流程,同时沟通贷款发放审核人员提前介入预审,为放款保驾护航。放款后该行第一时间联系参贷行,做到信息互通,最终于月末最后一天成功为其放款3.07亿元,以“中行速度”为项目建设注入关键金融动能。
授信31亿元支持抽水蓄能
金融服务扩展至全链条

  在泰安山区,一座庞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正悄然改变着能源格局。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它年均可提供清洁电力18亿千瓦时,减少原煤消耗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0万吨,将成为推动当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储能”。
  为确保服务精准高效,泰安中行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与项目公司,全面摸清项目建设规划、资金需求等关键信息,迅速制订覆盖全周期的综合授信服务方案。同时,组建由分支行骨干力量构成的专项攻坚小组,明确授信上报节点与成员分工,顺利完成31亿元授信批复,让绿色金融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及时雨”,推动绿色业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截至目前,泰安中行已累计为该项目投放资金超10亿元,项目授信份额从2023年初的17.73%提升至30.06%。随着与抽水蓄能项目合作的不断深入,泰安中行的金融服务已从单一授信向“全链条、多领域”拓展:在对公领域,覆盖项目总包单位、建设单位的开户结算业务,保障项目资金流转高效安全;在民生领域,承担农民工工资代发服务,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在个人金融领域,积极推广手机银行、个人养老金等产品,满足建设单位员工多元化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