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车厢空间利用率提高近3倍,每年增加铁路运输收益至少540亿元

高铁高端一等座椅“烟台造”

2025-09-03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吴楠 报道
  本报烟台讯 高铁高端一等座椅长什么样?对乘客来说,它可能更多指向舒适性,对铁路运营方而言,则还要加入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量……而将各方需求统合起来,让一个模糊宽泛的概念最终成为一个具备市场价值产品的,正是工业设计的力量。
  近日,在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一楼展厅,研究院工业设计总监李承龙指着一台“面向450公里时速的中国高铁高端一等座椅”向记者介绍,以前,高速动车组上前后两个座位的极限间距是1360毫米,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面向450公里时速的中国高铁高端一等座椅”则打破了这个极限,将距离压缩至1160毫米。
  “因为采用的是全新半悬机芯结构与场景一体化整体包围设计,乘客可实现45度半躺姿态,舒适度反而有所提升。最厉害的是,这种座椅可以将车厢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将近3倍。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车厢,能坐更多的人,而且每个人还能坐得更舒服。”李承龙介绍,新设计还采用了模块化耦合架构,意味着部件一旦出现问题可直接拆卸更换而无需整体检修,由此大大降低了高铁的维修和维护成本。
  “一项关键设计的改变,往往能拉动社会经济效益的成倍提升。我们的研发设计不仅为旅客打造出‘乘坐旅居’的新模式,还大大增加了铁路运力,每增加一个座位,每年至少能创造纯利润100万元,按照现有的全国列车运行量计算,相当于每年增加铁路运输收益至少540亿元。”李承龙向记者介绍,目前,该高铁座椅已经装进了CR450列车,正在进行验证,后续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眼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工业设计在推动中国制造全方位创新升级、增强产品竞争力方面凸显出日益强大的赋能效应。作为烟台市工业设计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也进入到快速发展期,记者在现场看到,仅一上午时间,研究院就接待了三四拨参观者。
  采访期间,记者遇到了前来洽谈业务的烟台尚美丽家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裕江,其所在的公司,多年专注于生物质能清洁取暖炉的生产,产品销往陕西、河北、吉林等省份。“这么多年,我们埋头做产品,产品的研发设计都是我们自己搞的。虽然质量过硬,但是产品的外观和形象过于传统。想让研究院给我们做一下产品外观和品牌形象的升级。”赵裕江告诉记者。
  据介绍,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还先后为艾睿光电、东方威思顿、持久钟表、海尔、海信、中科曙光、中电科等烟台市内外企业提供全流程创新设计、首台套研发制造、创意咨询及人才培训等服务,累计转化产值超过200亿元。
  “工业设计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新产品乃至一个新产业,往往能从工业设计里‘长’出来。”李承龙介绍,研究院还先后承担或参与部、省、市级研究课题15项,参与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4项,累计申请国内外知识产权与专利115项,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以及IF、红点等国内外重要奖项18项,承担了11项关键领域设计研发攻关任务,累计为500多家企业提供了全流程创新设计、定制生产、品牌设计等生产性服务。研究院还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电科机器人产业制造基地、中车长客轨道交通领域创新设计中心等工业设计创新平台,为烟台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吴楠 报道
  本报烟台讯 高铁高端一等座椅长什么样?对乘客来说,它可能更多指向舒适性,对铁路运营方而言,则还要加入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量……而将各方需求统合起来,让一个模糊宽泛的概念最终成为一个具备市场价值产品的,正是工业设计的力量。
  近日,在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一楼展厅,研究院工业设计总监李承龙指着一台“面向450公里时速的中国高铁高端一等座椅”向记者介绍,以前,高速动车组上前后两个座位的极限间距是1360毫米,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面向450公里时速的中国高铁高端一等座椅”则打破了这个极限,将距离压缩至1160毫米。
  “因为采用的是全新半悬机芯结构与场景一体化整体包围设计,乘客可实现45度半躺姿态,舒适度反而有所提升。最厉害的是,这种座椅可以将车厢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将近3倍。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车厢,能坐更多的人,而且每个人还能坐得更舒服。”李承龙介绍,新设计还采用了模块化耦合架构,意味着部件一旦出现问题可直接拆卸更换而无需整体检修,由此大大降低了高铁的维修和维护成本。
  “一项关键设计的改变,往往能拉动社会经济效益的成倍提升。我们的研发设计不仅为旅客打造出‘乘坐旅居’的新模式,还大大增加了铁路运力,每增加一个座位,每年至少能创造纯利润100万元,按照现有的全国列车运行量计算,相当于每年增加铁路运输收益至少540亿元。”李承龙向记者介绍,目前,该高铁座椅已经装进了CR450列车,正在进行验证,后续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眼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工业设计在推动中国制造全方位创新升级、增强产品竞争力方面凸显出日益强大的赋能效应。作为烟台市工业设计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也进入到快速发展期,记者在现场看到,仅一上午时间,研究院就接待了三四拨参观者。
  采访期间,记者遇到了前来洽谈业务的烟台尚美丽家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裕江,其所在的公司,多年专注于生物质能清洁取暖炉的生产,产品销往陕西、河北、吉林等省份。“这么多年,我们埋头做产品,产品的研发设计都是我们自己搞的。虽然质量过硬,但是产品的外观和形象过于传统。想让研究院给我们做一下产品外观和品牌形象的升级。”赵裕江告诉记者。
  据介绍,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还先后为艾睿光电、东方威思顿、持久钟表、海尔、海信、中科曙光、中电科等烟台市内外企业提供全流程创新设计、首台套研发制造、创意咨询及人才培训等服务,累计转化产值超过200亿元。
  “工业设计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新产品乃至一个新产业,往往能从工业设计里‘长’出来。”李承龙介绍,研究院还先后承担或参与部、省、市级研究课题15项,参与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4项,累计申请国内外知识产权与专利115项,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以及IF、红点等国内外重要奖项18项,承担了11项关键领域设计研发攻关任务,累计为500多家企业提供了全流程创新设计、定制生产、品牌设计等生产性服务。研究院还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电科机器人产业制造基地、中车长客轨道交通领域创新设计中心等工业设计创新平台,为烟台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