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小三修”安家记
2025-08-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王秀慧 韩杰
骑行中电动车故障,只能推着车子四处张望;皮鞋开胶,却找不到修鞋摊……这些日常小烦恼,曾让不少寿光市民困扰。修车、修鞋、配钥匙等“小三修”摊点,既承载城市烟火气,也曾因占道经营、影响市容,成为治理难点。
为统筹“便民”与“市容”,近期,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寿光城区合理规划,通过“五统一”管理模式,推出18处“小三修”便民服务点。具体包括:统一编号,所有摊点标识清晰;统一划线定位,明确经营边界;统一配备蓝色遮阳伞;统一发布电子地图,方便市民查找;统一建立管理台账,实施动态监督。
“以前出来修鞋就像‘打游击’,成天提心吊胆。”8月23日,寿光公园街与光明路交叉口的便民摊点,修鞋师傅宋建明说。如今,黄色实线划定经营范围,统一蓝色遮阳伞醒目大方,“小三修第10号”标识和监督电话也印于伞面。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在金光街与启秘巷交叉口12号摊点的修钥匙的老师傅刘明宇,“再不用东奔西跑,踏踏实实靠手艺吃饭,这份尊重,暖人心。”
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城区“小三修”摊点全面摸排,按照“一人一点、便民利民、不影响交通和市容”的原则,为他们定点安“家”。通过签订告知书,实施“定人、定点、定责”管理,让这些老行当扎下根来。
12号摊点旁,居民王淑雅拿着开胶的皮鞋来修补,“我们这年纪,东西坏了第一反应是修而不是扔。以前找师傅靠运气,现在随时来都能找到!”
“我们优先选择闲置区域、背街小巷等不影响交通的位置,尤其注重在交通要道、学校周边、居民区附近设置,让便民服务真正延伸到群众身边。”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广磊表示。
“过去,‘小三修’便利了市民,但也因占道经营、影响环境成为管理难点。”崔广磊说。为此,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疏堵结合”为原则,用“绣花功夫”实施“五统一”管理,在便民与市容之间找到平衡。执法中队每年对便民摊点进行综合评价,对不服从管理、卫生不达标、越线经营等行为,视情节给予整改、停业甚至取消经营资格的处罚。
一系列举措,既保留了城市烟火气,也维护了整洁市容,实现了市民方便、摊主安心、管理有效的三方共赢。该局将继续完善“小三修”便民服务点建设,加强规范引导,将“小蓝棚”打造成寿光便民服务的新品牌。
本报通讯员 王秀慧 韩杰
骑行中电动车故障,只能推着车子四处张望;皮鞋开胶,却找不到修鞋摊……这些日常小烦恼,曾让不少寿光市民困扰。修车、修鞋、配钥匙等“小三修”摊点,既承载城市烟火气,也曾因占道经营、影响市容,成为治理难点。
为统筹“便民”与“市容”,近期,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寿光城区合理规划,通过“五统一”管理模式,推出18处“小三修”便民服务点。具体包括:统一编号,所有摊点标识清晰;统一划线定位,明确经营边界;统一配备蓝色遮阳伞;统一发布电子地图,方便市民查找;统一建立管理台账,实施动态监督。
“以前出来修鞋就像‘打游击’,成天提心吊胆。”8月23日,寿光公园街与光明路交叉口的便民摊点,修鞋师傅宋建明说。如今,黄色实线划定经营范围,统一蓝色遮阳伞醒目大方,“小三修第10号”标识和监督电话也印于伞面。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在金光街与启秘巷交叉口12号摊点的修钥匙的老师傅刘明宇,“再不用东奔西跑,踏踏实实靠手艺吃饭,这份尊重,暖人心。”
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城区“小三修”摊点全面摸排,按照“一人一点、便民利民、不影响交通和市容”的原则,为他们定点安“家”。通过签订告知书,实施“定人、定点、定责”管理,让这些老行当扎下根来。
12号摊点旁,居民王淑雅拿着开胶的皮鞋来修补,“我们这年纪,东西坏了第一反应是修而不是扔。以前找师傅靠运气,现在随时来都能找到!”
“我们优先选择闲置区域、背街小巷等不影响交通的位置,尤其注重在交通要道、学校周边、居民区附近设置,让便民服务真正延伸到群众身边。”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广磊表示。
“过去,‘小三修’便利了市民,但也因占道经营、影响环境成为管理难点。”崔广磊说。为此,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疏堵结合”为原则,用“绣花功夫”实施“五统一”管理,在便民与市容之间找到平衡。执法中队每年对便民摊点进行综合评价,对不服从管理、卫生不达标、越线经营等行为,视情节给予整改、停业甚至取消经营资格的处罚。
一系列举措,既保留了城市烟火气,也维护了整洁市容,实现了市民方便、摊主安心、管理有效的三方共赢。该局将继续完善“小三修”便民服务点建设,加强规范引导,将“小蓝棚”打造成寿光便民服务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