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有奖不止于奖

——二维码见证岚山区巨峰镇茶产业变革之路

2025-08-26 作者: 丁兆霞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 宗 杰

  清晨7点,薄雾尚未在茶山间散尽,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费家官庄村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却已人声鼎沸,交易市场里的二维码扫描声此起彼伏。
  茶农李宗贵驾驶着三轮车驶入市场,车斗里满载的鲜叶还沾着晶莹的晨露。他利落地卸下鲜叶,却没急着过秤交易,而是快步走向市场东侧的领奖台——作为全镇使用茶农溯源码交易数量最多的茶农之一,“诚信茶人”的奖品正等着他。
  领完奖的李宗贵,脸上堆满掩饰不住的笑意。回到摊位前,他掏出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小卡片,“这东西好使,就是咱茶农的‘身份证’。扫一扫,好茶叶自己会说话!”说着,他将卡片在电子秤的扫描枪上轻轻一贴,“嘀”的一声,屏幕上立刻跳出了他的姓名。通过茶产业大数据平台,还能实时查看茶园的各项管理数据。“有码的茶叶,品质让人放心,价格自然也高一些!”李宗贵的话语里透着自豪。
  这小小的二维码,正链接着巨峰镇茶产业的深层变革。岚山区是北方面积、产量、产值规模最大的产茶区(县),巨峰镇是岚山的核心产茶区,现有茶园面积8万亩。今年5月,巨峰镇创新推出“茶香巨峰联合社+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双社联动模式,在7个产茶村试点茶园托管服务,对茶园统一供肥、统防统治,从源头锁鲜品质。凡扫码交易的茶叶,从种植到饮用,来龙去脉皆可追踪。
  “双社”模式运行3个月,效果究竟如何?茶农们最有发言权。“托管后操心少了,腰包反而鼓了!”捏着刚结的50元鲜叶款,李宗贵脸上笑出深深的褶子:“往年这个时候,能卖到三十块都算好收成了。”他掰着指头算起账来:联合社统一供应药肥省下成本,鲜叶按品质分级收购,优质茶比市场价还要多卖10%。“以前总愁销路,愁价格,现在联合社兜底收购,我们只管把茶种好就行。”他估摸着每亩增收少说两三千元。
  交易市场西侧,茶香巨峰联合社的收购点排起长队。工作人员手持扫码枪,茶农每交售一袋鲜叶,系统便自动录入溯源信息。岚山省级农高区技术员戴金挤在茶农中间,手机屏幕亮着溯源平台实时数据:茶园位置、鲜叶批次、当日收购价一目了然。戴金手指滑动屏幕向记者展示,“我们还建立了整个片区的统一溯源标识,从茶园到茶杯,消费者扫码就能看见全流程。”
  双社联动的共赢效应,正在产业链上层层释放。巨峰镇副镇长丁肇亮细数变化:茶农得到了实惠,企业获得了优质原料,村集体通过劳务派遣、销售分红等方式拓宽了财源。“镇里设立30万元专项基金,对托管成效突出的村集体给予奖励。”
  日头渐高,李宗贵匆匆返回茶园,不久后,他的三轮车又载着新采摘的鲜叶驶入市场。小小二维码如金线串珠,一头系着茶农对品质的郑重承诺,一头牵着消费者舌尖上的信任。岚山绿茶正循着这条可溯之链,从托管茶园出发,将安全优质的“日照绿茶巨峰产区”名片,送往更广阔的市场,走进更多人的杯盏之中。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 宗 杰

  清晨7点,薄雾尚未在茶山间散尽,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费家官庄村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却已人声鼎沸,交易市场里的二维码扫描声此起彼伏。
  茶农李宗贵驾驶着三轮车驶入市场,车斗里满载的鲜叶还沾着晶莹的晨露。他利落地卸下鲜叶,却没急着过秤交易,而是快步走向市场东侧的领奖台——作为全镇使用茶农溯源码交易数量最多的茶农之一,“诚信茶人”的奖品正等着他。
  领完奖的李宗贵,脸上堆满掩饰不住的笑意。回到摊位前,他掏出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小卡片,“这东西好使,就是咱茶农的‘身份证’。扫一扫,好茶叶自己会说话!”说着,他将卡片在电子秤的扫描枪上轻轻一贴,“嘀”的一声,屏幕上立刻跳出了他的姓名。通过茶产业大数据平台,还能实时查看茶园的各项管理数据。“有码的茶叶,品质让人放心,价格自然也高一些!”李宗贵的话语里透着自豪。
  这小小的二维码,正链接着巨峰镇茶产业的深层变革。岚山区是北方面积、产量、产值规模最大的产茶区(县),巨峰镇是岚山的核心产茶区,现有茶园面积8万亩。今年5月,巨峰镇创新推出“茶香巨峰联合社+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双社联动模式,在7个产茶村试点茶园托管服务,对茶园统一供肥、统防统治,从源头锁鲜品质。凡扫码交易的茶叶,从种植到饮用,来龙去脉皆可追踪。
  “双社”模式运行3个月,效果究竟如何?茶农们最有发言权。“托管后操心少了,腰包反而鼓了!”捏着刚结的50元鲜叶款,李宗贵脸上笑出深深的褶子:“往年这个时候,能卖到三十块都算好收成了。”他掰着指头算起账来:联合社统一供应药肥省下成本,鲜叶按品质分级收购,优质茶比市场价还要多卖10%。“以前总愁销路,愁价格,现在联合社兜底收购,我们只管把茶种好就行。”他估摸着每亩增收少说两三千元。
  交易市场西侧,茶香巨峰联合社的收购点排起长队。工作人员手持扫码枪,茶农每交售一袋鲜叶,系统便自动录入溯源信息。岚山省级农高区技术员戴金挤在茶农中间,手机屏幕亮着溯源平台实时数据:茶园位置、鲜叶批次、当日收购价一目了然。戴金手指滑动屏幕向记者展示,“我们还建立了整个片区的统一溯源标识,从茶园到茶杯,消费者扫码就能看见全流程。”
  双社联动的共赢效应,正在产业链上层层释放。巨峰镇副镇长丁肇亮细数变化:茶农得到了实惠,企业获得了优质原料,村集体通过劳务派遣、销售分红等方式拓宽了财源。“镇里设立30万元专项基金,对托管成效突出的村集体给予奖励。”
  日头渐高,李宗贵匆匆返回茶园,不久后,他的三轮车又载着新采摘的鲜叶驶入市场。小小二维码如金线串珠,一头系着茶农对品质的郑重承诺,一头牵着消费者舌尖上的信任。岚山绿茶正循着这条可溯之链,从托管茶园出发,将安全优质的“日照绿茶巨峰产区”名片,送往更广阔的市场,走进更多人的杯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