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区怡园街道打出矛盾化解组合拳

烦心事变顺心事

2025-08-22 作者: 郑莉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郑莉 通讯员 郭嵘婧 报道
  本报威海讯 日前,威海高区怡园街道御鑫家园小区一楼道内,有居民私自将楼道的内窗改门,邻居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网格员上门沟通,要求恢复原状但遭到拒绝,邻里之间产生矛盾。网格员按流程上报后,街道立即启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物业、城管现场处置,5天内完成整改。
  近年来,怡园街道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聚焦“事要解决”这一关键点,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社会治理的“牛鼻子”工程,构建“网格化排查、一站式受理、自治式化解”全链条机制,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更多“烦心事”变成“顺心事”。
  怡园街道创新“线下走访+集中分流”联动模式,237名网格员像分布在辖区的“移动探头”,每天穿梭在网格中巡查,他们随身携带的“民情记录本”上,详细记录着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等信息。对收集的隐患纠纷,按风险程度标注为红、黄、绿三级,针对不同层级采取差异化工作模式,邻里口角等“微小事”,由调解员当场化解;物业纠纷等“一般事”,启动“社区+专业人士”联合调处;旧改遗留问题等“疑难事”,由街道班子成员包案,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协调解决。今年以来,网格员累计入户走访8.6万户次,排查化解苗头性问题2000余个,推动12345热线工单同比下降6.5%。
  “以前邻里之间有点问题,要跑社区、找街道,甚至还得去派出所,现在综治中心一站就能全解决,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滨州街社区的王女士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怡园街道升级打造的综治中心发挥的“中枢神经”作用。今年街道升级综治中心,信访接待室、综合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不仅整合了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力量,还引入律师等专业人才,实现矛盾纠纷“受理、研判、分流、调处、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今年以来,中心累计受理矛盾纠纷640件,按期办结率99%,群众满意率达95%。
  与此同时,怡园街道鼓励各社区组建特色调解队伍,先后成立了滨州街社区“好邻居调解队”、林海社区“邻海同心调解队”、金海滩社区“暖邻调解队”、东涝台社区“心连心调解队”等,调解队伍熟悉社情民意、各具专业特长,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生力军”。社区吸纳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纳入调解人才库,成为调解队的储备力量,他们用“家常话”讲清“硬道理”,用“邻里情”解开“心头结”。在西文化生活小区改造中,“三老人员”带头入户做工作,协调解决300余条改造诉求,推动增设停车位、新建儿童乐园等15项民生工程落地,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记者 郑莉 通讯员 郭嵘婧 报道
  本报威海讯 日前,威海高区怡园街道御鑫家园小区一楼道内,有居民私自将楼道的内窗改门,邻居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网格员上门沟通,要求恢复原状但遭到拒绝,邻里之间产生矛盾。网格员按流程上报后,街道立即启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物业、城管现场处置,5天内完成整改。
  近年来,怡园街道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聚焦“事要解决”这一关键点,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社会治理的“牛鼻子”工程,构建“网格化排查、一站式受理、自治式化解”全链条机制,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更多“烦心事”变成“顺心事”。
  怡园街道创新“线下走访+集中分流”联动模式,237名网格员像分布在辖区的“移动探头”,每天穿梭在网格中巡查,他们随身携带的“民情记录本”上,详细记录着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等信息。对收集的隐患纠纷,按风险程度标注为红、黄、绿三级,针对不同层级采取差异化工作模式,邻里口角等“微小事”,由调解员当场化解;物业纠纷等“一般事”,启动“社区+专业人士”联合调处;旧改遗留问题等“疑难事”,由街道班子成员包案,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协调解决。今年以来,网格员累计入户走访8.6万户次,排查化解苗头性问题2000余个,推动12345热线工单同比下降6.5%。
  “以前邻里之间有点问题,要跑社区、找街道,甚至还得去派出所,现在综治中心一站就能全解决,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滨州街社区的王女士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怡园街道升级打造的综治中心发挥的“中枢神经”作用。今年街道升级综治中心,信访接待室、综合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不仅整合了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力量,还引入律师等专业人才,实现矛盾纠纷“受理、研判、分流、调处、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今年以来,中心累计受理矛盾纠纷640件,按期办结率99%,群众满意率达95%。
  与此同时,怡园街道鼓励各社区组建特色调解队伍,先后成立了滨州街社区“好邻居调解队”、林海社区“邻海同心调解队”、金海滩社区“暖邻调解队”、东涝台社区“心连心调解队”等,调解队伍熟悉社情民意、各具专业特长,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生力军”。社区吸纳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纳入调解人才库,成为调解队的储备力量,他们用“家常话”讲清“硬道理”,用“邻里情”解开“心头结”。在西文化生活小区改造中,“三老人员”带头入户做工作,协调解决300余条改造诉求,推动增设停车位、新建儿童乐园等15项民生工程落地,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