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临清市“技防+心防”
筑牢防溺水安全网
□记者 薛良诚 通讯员 倪群力 报道
本报临清讯 “危险水域,请勿靠近!”日前,临清市戴湾镇晁寨网格村一处水塘边,几名少年刚踏入水域警戒范围,岸边的智能监控设备便捕捉到动态,清晰响亮的警示语音同步响起。几乎同一时间,村干部的手机屏幕亮起预警信息和现场抓拍图,他们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劝离试图下水玩耍的孩子。
在戴湾镇综治中心大厅,全域危险水域态势尽收眼底。工作人员指着实时监控画面介绍:“一旦识别到人员靠近风险水域,立即自动发出语音告警,同步推送信息至巡查人员手机,有效提高了主动防控能力。”据悉,临清市在全市重点水域布设了33台智能预警摄像机,日夜守护着水库、河道、塘坝安全,今年以来,累计已整治溺水风险隐患95起。
技术织网之外,一场触及心灵的“溺水恐惧体验”也在当地展开。只见一群少年将头缓缓浸入特制水桶,亲历短暂的窒息时刻。一名参与体验的少年心有余悸地表示:“再也不敢随便下水了!”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远离危险水域”从纸面警示内化为生命自觉,成为根植心底的行动本能。
“技防+心防”正是临清市筑牢防溺水安全网的缩影。临清市将防溺水作为暑期安全核心任务,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压实属地、部门、学校、家长“四方责任”,健全“党委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防护网,牢牢筑起一道防溺水安全网。
聊城开发区强化服务保障
拉动重点项目“强引擎”
□记者 高田 通讯员 李金萌 报道
本报聊城讯 从拿到“土地证”到项目开工建设,只用了不到10天!工期预计提前半年多。近日,位于聊城开发区的山东海创工贸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宠物食品项目再次跑出了项目审批加速度。
项目建设是驱动地方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聊城开发区全力推进建设项目全周期一件事保障工作。依托数智化管理平台,从土地指标、项目能耗、环境影响等多维度对项目策划方案进行精准评估;推行审批“前延”服务,组建“1+2+N”服务团队,项目管家、法律顾问、审批专员全程指导服务;整合审批资源,打破部门界限,推行并联审批等创新举措,协同推动建设项目“联合验收一件事”。从策划到投产,从审批到验收,开发区通过“数智化、便利化、协同化”全周期服务保障,大幅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与资金成本。截至目前,通过该服务模式累计服务工程建设项目270多个,完成事项办理550余项。其中,省、市重点项目55个,重点项目帮办代办率达到100%。
聊城畅通外资登记“快车道”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王萌 报道
本报聊城讯 近日,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收到一面印有“心系企业办实事 高效服务促发展”的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是对窗口工作的肯定,也是聊城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此前,武女士所在的外资企业因业务拓展急需办理变更登记,但因缺乏办理经验,对流程和材料要求不熟悉,一度一筹莫展。了解企业困境后,窗口外资服务专员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服务机制:一是主动靠前,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多次与企业深入沟通,详细讲解政策要求;二是精准指导,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并进行预审,确保材料规范齐全;三是全程帮办,从材料填报到在线提交全程陪同指导,仅用30分钟就帮助企业完成了从网络申报到审批发证的全流程,当场为企业颁发了新的营业执照。“这么快的审批速度完全出乎意料,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武女士赞不绝口。
营业性演出活动“一件事”
改革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
□记者 薛良诚 通讯员 贾殿臻 报道
本报聊城讯 “这项改革真是太好了,原以为办理演出手续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只需要在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审批。”8月11日,心之海文化传媒(山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瑞新说。
前不久,张瑞新来到茌平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办理内地营业性演出的审批事项,工作人员为企业详细讲解该业务的办理流程和全部申请要求,并很快协助张瑞新办完了全部业务。
据介绍,以前办理营业性演出审批相关事项需要分别到公安、审批、文旅等部门,依次经历10多个办事环节,办事程序繁琐、办理时限比较长。今年,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办理渠道优化为“线上双网+线下一窗”模式,把繁杂的申请材料精简为“一张表单”,实现了营业性演出审批通用材料和专项材料的最优组合,申请材料精简80%,审批环节压缩75%,审批服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我们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原则,加快完善营业性演出活动‘一件事’改革举措,优化提供营业性演出集成化服务机制,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该局局长师兆翔表示。
高唐县金融活水
润泽“渔光田园”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邱丽丽 报道
本报高唐讯 日前,农行高唐县支行成功为某企业200MW“渔(农)光一体”生态立体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发放贷款2000万元,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据悉,该项目通过立体开发模式,将清洁能源生产、生态渔业养殖、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业态有机整合,着力打造集高效生产、优美生态与美好生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约2.6亿度,也为当地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同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作为省级重点招商项目,其顺利推进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农行高唐县支行主动靠前服务,联合组建专班,密切跟踪建设进展,开辟绿色信贷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筑牢防溺水安全网
□记者 薛良诚 通讯员 倪群力 报道
本报临清讯 “危险水域,请勿靠近!”日前,临清市戴湾镇晁寨网格村一处水塘边,几名少年刚踏入水域警戒范围,岸边的智能监控设备便捕捉到动态,清晰响亮的警示语音同步响起。几乎同一时间,村干部的手机屏幕亮起预警信息和现场抓拍图,他们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劝离试图下水玩耍的孩子。
在戴湾镇综治中心大厅,全域危险水域态势尽收眼底。工作人员指着实时监控画面介绍:“一旦识别到人员靠近风险水域,立即自动发出语音告警,同步推送信息至巡查人员手机,有效提高了主动防控能力。”据悉,临清市在全市重点水域布设了33台智能预警摄像机,日夜守护着水库、河道、塘坝安全,今年以来,累计已整治溺水风险隐患95起。
技术织网之外,一场触及心灵的“溺水恐惧体验”也在当地展开。只见一群少年将头缓缓浸入特制水桶,亲历短暂的窒息时刻。一名参与体验的少年心有余悸地表示:“再也不敢随便下水了!”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远离危险水域”从纸面警示内化为生命自觉,成为根植心底的行动本能。
“技防+心防”正是临清市筑牢防溺水安全网的缩影。临清市将防溺水作为暑期安全核心任务,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压实属地、部门、学校、家长“四方责任”,健全“党委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防护网,牢牢筑起一道防溺水安全网。
聊城开发区强化服务保障
拉动重点项目“强引擎”
□记者 高田 通讯员 李金萌 报道
本报聊城讯 从拿到“土地证”到项目开工建设,只用了不到10天!工期预计提前半年多。近日,位于聊城开发区的山东海创工贸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宠物食品项目再次跑出了项目审批加速度。
项目建设是驱动地方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聊城开发区全力推进建设项目全周期一件事保障工作。依托数智化管理平台,从土地指标、项目能耗、环境影响等多维度对项目策划方案进行精准评估;推行审批“前延”服务,组建“1+2+N”服务团队,项目管家、法律顾问、审批专员全程指导服务;整合审批资源,打破部门界限,推行并联审批等创新举措,协同推动建设项目“联合验收一件事”。从策划到投产,从审批到验收,开发区通过“数智化、便利化、协同化”全周期服务保障,大幅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与资金成本。截至目前,通过该服务模式累计服务工程建设项目270多个,完成事项办理550余项。其中,省、市重点项目55个,重点项目帮办代办率达到100%。
聊城畅通外资登记“快车道”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王萌 报道
本报聊城讯 近日,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收到一面印有“心系企业办实事 高效服务促发展”的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是对窗口工作的肯定,也是聊城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此前,武女士所在的外资企业因业务拓展急需办理变更登记,但因缺乏办理经验,对流程和材料要求不熟悉,一度一筹莫展。了解企业困境后,窗口外资服务专员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服务机制:一是主动靠前,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多次与企业深入沟通,详细讲解政策要求;二是精准指导,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并进行预审,确保材料规范齐全;三是全程帮办,从材料填报到在线提交全程陪同指导,仅用30分钟就帮助企业完成了从网络申报到审批发证的全流程,当场为企业颁发了新的营业执照。“这么快的审批速度完全出乎意料,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武女士赞不绝口。
营业性演出活动“一件事”
改革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
□记者 薛良诚 通讯员 贾殿臻 报道
本报聊城讯 “这项改革真是太好了,原以为办理演出手续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只需要在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审批。”8月11日,心之海文化传媒(山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瑞新说。
前不久,张瑞新来到茌平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办理内地营业性演出的审批事项,工作人员为企业详细讲解该业务的办理流程和全部申请要求,并很快协助张瑞新办完了全部业务。
据介绍,以前办理营业性演出审批相关事项需要分别到公安、审批、文旅等部门,依次经历10多个办事环节,办事程序繁琐、办理时限比较长。今年,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办理渠道优化为“线上双网+线下一窗”模式,把繁杂的申请材料精简为“一张表单”,实现了营业性演出审批通用材料和专项材料的最优组合,申请材料精简80%,审批环节压缩75%,审批服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我们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原则,加快完善营业性演出活动‘一件事’改革举措,优化提供营业性演出集成化服务机制,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该局局长师兆翔表示。
高唐县金融活水
润泽“渔光田园”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邱丽丽 报道
本报高唐讯 日前,农行高唐县支行成功为某企业200MW“渔(农)光一体”生态立体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发放贷款2000万元,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据悉,该项目通过立体开发模式,将清洁能源生产、生态渔业养殖、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业态有机整合,着力打造集高效生产、优美生态与美好生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约2.6亿度,也为当地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同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作为省级重点招商项目,其顺利推进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农行高唐县支行主动靠前服务,联合组建专班,密切跟踪建设进展,开辟绿色信贷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