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之声”唱响基层理论好声音
2025-08-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邹绍哲 蒋波
记 者 王凯 报道
本报惠民讯 “剩饭剩菜打包带走,勤俭节约要记心间……”近日,惠民县胡集镇曲艺展厅里曲声悠扬,气氛热烈,志愿者结合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话题,以群众身边的人、事、物为例子,将其变成唱词用西河大鼓唱出来,让现场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新时代的变化。
传统曲艺与新时代理论宣讲融合,开启守正创新之旅。惠民县依托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组建“惠民之声”曲艺宣讲志愿服务队。曲艺宣讲员们深入到各个村庄,将各种曲艺形式带到村民家门口,并且由传统的“单一”主体宣讲向“多元”主体联动转变。
惠民县宣讲队伍吸纳本乡本土群众投身理论宣讲,不断强化多元化宣讲主体。“领头羊”宣讲小队、“银发党员”宣讲小队、“致富达人”宣讲小队、“蓝马甲”宣讲小队等“民嘴乡音”百姓宣讲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瞄准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这些“民嘴乡音”百姓宣讲团队以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深入农家院、田间地头,开展百姓宣讲1000余场次。同时,丰富不同类型主题,宣讲内容涵盖党的理论知识、先进个人事迹、养殖种植经验、红色党史故事等,以满足群众所需为落脚点,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这种“群众讲给群众听、群众演给群众看”的宣讲方式,有效破解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宣讲员赵正祥用朴实的方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科技创新的故事;宣讲员冯曾奎、刘春荣创作的西河大鼓《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指路明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曲艺中……惠民县“惠民之声”曲艺宣讲志愿服务队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中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紧密结合群众思想实际和需求,聚焦人民群众生活的“急难愁盼”,紧扣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难点堵点,对宣讲内容进行精准加工。
“惠民之声”曲艺宣讲志愿服务队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在一次问卷调查中,超过70%的群众表示喜欢这种用曲艺形式进行的理论宣讲,认为这种方式让理论宣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易懂易记。
记 者 王凯 报道
本报惠民讯 “剩饭剩菜打包带走,勤俭节约要记心间……”近日,惠民县胡集镇曲艺展厅里曲声悠扬,气氛热烈,志愿者结合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话题,以群众身边的人、事、物为例子,将其变成唱词用西河大鼓唱出来,让现场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新时代的变化。
传统曲艺与新时代理论宣讲融合,开启守正创新之旅。惠民县依托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组建“惠民之声”曲艺宣讲志愿服务队。曲艺宣讲员们深入到各个村庄,将各种曲艺形式带到村民家门口,并且由传统的“单一”主体宣讲向“多元”主体联动转变。
惠民县宣讲队伍吸纳本乡本土群众投身理论宣讲,不断强化多元化宣讲主体。“领头羊”宣讲小队、“银发党员”宣讲小队、“致富达人”宣讲小队、“蓝马甲”宣讲小队等“民嘴乡音”百姓宣讲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瞄准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这些“民嘴乡音”百姓宣讲团队以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深入农家院、田间地头,开展百姓宣讲1000余场次。同时,丰富不同类型主题,宣讲内容涵盖党的理论知识、先进个人事迹、养殖种植经验、红色党史故事等,以满足群众所需为落脚点,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这种“群众讲给群众听、群众演给群众看”的宣讲方式,有效破解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宣讲员赵正祥用朴实的方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科技创新的故事;宣讲员冯曾奎、刘春荣创作的西河大鼓《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指路明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曲艺中……惠民县“惠民之声”曲艺宣讲志愿服务队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中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紧密结合群众思想实际和需求,聚焦人民群众生活的“急难愁盼”,紧扣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难点堵点,对宣讲内容进行精准加工。
“惠民之声”曲艺宣讲志愿服务队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在一次问卷调查中,超过70%的群众表示喜欢这种用曲艺形式进行的理论宣讲,认为这种方式让理论宣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易懂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