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泰安“订单班”破解人才留存难

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

2025-08-11 作者: 曹儒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杨文洁

  “这个地方要注意一下,数据要根据定制的情况及时调整。”8月7日,走进泰安岱银集团西服车间,工人们在各个岗位上忙碌,河南中原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王衡正在师傅李亮亮的指导下,重新修改软件里的数据。
  今年毕业季,王衡跨越400多公里成为泰安岱银集团西服车间技术部的一名新员工。“这些制版的知识在学校都学过,但更偏重于流程学习,教得没有这么细致。上岗后才知道,原来衣服的制版竟然这么复杂。”王衡不好意思地说。刚到岗时,面对师傅提出的修改衣领数值的任务,这直接让她犯了难,“这里的数值不再是课本上统一的规格,而是要根据领型、客户需求、布料等不同情况随时调整的,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从刚毕业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在岗位上的游刃有余,“订单班”成为她破局的“钥匙”。今年,泰安市泰山区人社局联合岱银集团共同启动泰山区2025年服装制版师“企校订单式培训班”。“我们采用‘政府搭台、校企联动、精准输送’的培养模式,面向驻泰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及外省院校纺织服装专业学生开展精准化培训。”泰山区人社局职业培训科科长梁超介绍,不同于过去招聘后直接分配到部门进行岗位培训的简单方式,如今由企业管理人员、高级技师、行业专家组成专属“导师团”,从企业文化、制作工艺,到制作流程、业务流程、企业发展规划等内容全程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实践,确保他们及时熟悉企业各岗职责,掌握的内容也与产业升级同频同步。
  “订单班上,企业导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学校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实践知识,实现学校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挖掘潜力,提前谋划职业定位,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服装工程与管理系主任郑军对订单班表示支持。
  一个月的系统学习后,自己适合什么?自己愿意做什么?在每个同学心中也渐渐有了答案。随后的双向选择模式,也因精准的岗位匹配让这些“新手”对于岗位少了一份迷茫。
  “我是学服装设计的,在很多人眼里我应该进入设计部,可是在‘订单班’学习后,我却作了一个让很多人想不到的选择。”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学生刘少洋性格外向,在她看来,跟单不仅需要打版、制版等一些服装设计专业知识,还要善于与客户沟通交流。“跟单要学的东西很琐碎,在刚接触这个岗位的时候,就有老师一对一的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我们设计部来了4名订单班学生,他们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动手实践能力相对欠缺,我们找到专业老师手把手教,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中,实现学校知识和企业能力的衔接。”岱银集团西服车间技术总监刘德庆说。
  近年来,正在向“全球化的生产型纺织服装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的岱银集团,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型人才转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过去,由于服装行业是传统型劳动强度高的行业,涉及的工序多,对从业人员动手能力要求高,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留存率比较低。”岱银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李燕说,“订单班是个不错的尝试。”如今,首期订单班的学生留在岱银集团工作的比率达到了84.6%,较以往大学生的留存比率提升逾6成。
  □ 本报记者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杨文洁

  “这个地方要注意一下,数据要根据定制的情况及时调整。”8月7日,走进泰安岱银集团西服车间,工人们在各个岗位上忙碌,河南中原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王衡正在师傅李亮亮的指导下,重新修改软件里的数据。
  今年毕业季,王衡跨越400多公里成为泰安岱银集团西服车间技术部的一名新员工。“这些制版的知识在学校都学过,但更偏重于流程学习,教得没有这么细致。上岗后才知道,原来衣服的制版竟然这么复杂。”王衡不好意思地说。刚到岗时,面对师傅提出的修改衣领数值的任务,这直接让她犯了难,“这里的数值不再是课本上统一的规格,而是要根据领型、客户需求、布料等不同情况随时调整的,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从刚毕业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在岗位上的游刃有余,“订单班”成为她破局的“钥匙”。今年,泰安市泰山区人社局联合岱银集团共同启动泰山区2025年服装制版师“企校订单式培训班”。“我们采用‘政府搭台、校企联动、精准输送’的培养模式,面向驻泰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及外省院校纺织服装专业学生开展精准化培训。”泰山区人社局职业培训科科长梁超介绍,不同于过去招聘后直接分配到部门进行岗位培训的简单方式,如今由企业管理人员、高级技师、行业专家组成专属“导师团”,从企业文化、制作工艺,到制作流程、业务流程、企业发展规划等内容全程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实践,确保他们及时熟悉企业各岗职责,掌握的内容也与产业升级同频同步。
  “订单班上,企业导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学校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实践知识,实现学校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挖掘潜力,提前谋划职业定位,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服装工程与管理系主任郑军对订单班表示支持。
  一个月的系统学习后,自己适合什么?自己愿意做什么?在每个同学心中也渐渐有了答案。随后的双向选择模式,也因精准的岗位匹配让这些“新手”对于岗位少了一份迷茫。
  “我是学服装设计的,在很多人眼里我应该进入设计部,可是在‘订单班’学习后,我却作了一个让很多人想不到的选择。”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学生刘少洋性格外向,在她看来,跟单不仅需要打版、制版等一些服装设计专业知识,还要善于与客户沟通交流。“跟单要学的东西很琐碎,在刚接触这个岗位的时候,就有老师一对一的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我们设计部来了4名订单班学生,他们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动手实践能力相对欠缺,我们找到专业老师手把手教,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中,实现学校知识和企业能力的衔接。”岱银集团西服车间技术总监刘德庆说。
  近年来,正在向“全球化的生产型纺织服装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的岱银集团,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型人才转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过去,由于服装行业是传统型劳动强度高的行业,涉及的工序多,对从业人员动手能力要求高,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留存率比较低。”岱银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李燕说,“订单班是个不错的尝试。”如今,首期订单班的学生留在岱银集团工作的比率达到了84.6%,较以往大学生的留存比率提升逾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