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营业收入一千零二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七十二
浪潮集团:以新质生产力塑造竞争新优势
2025-08-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高玉龙
上半年,浪潮集团深入实施硬件、软件、云计算服务“三轮驱动”战略,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品创新赋能千行百业,以市场创新连接全球生态,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不断攀高向优,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72%。细看这份答卷,展现出的是浪潮创新场活力更加充沛,创新引擎动能更加澎湃,经营发展“向新力”更加强劲。
科技成果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南”,其质量直接影响施工安全、进度和成本。然而,传统的方案编制高度依赖工程师经验,需要查阅海量数据,一个桥梁项目方案往往需要多名工程师耗时数周完成,人工编制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因规范更新不及时或计算失误导致技术偏差。
伴随数字员工“AI桥总工”的落地,中铁建大桥局的施工方案编制效率得到质的飞跃。该智能应用基于浪潮海岳大模型平台,整合1TB桥梁施工知识库,依托规范标准、方案范本、项目图纸及施工设计等数据知识库,通过模型自动生成施工方案与安全技术交底文档,将复杂方案的初稿编制周期从平均7天压缩至10分钟。
向“新”跨越,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链创新链韧性增强。上半年,浪潮大力布局大模型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已拥有“源2.0”基础通用大模型,和在该基础大模型以及算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能力,构建了元脑生态,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应用大模型,并提供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栈解决方案。同时还面向制造、水利、农业等各行业发布了浪潮海若大模型、浪潮知业大模型等24个行业大模型。
“适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浪潮数字企业制定了‘AI First’战略,将AI置于公司的核心位置,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重视AI人才,塑造AI文化,加大对公司自主研发的浪潮海岳大模型的投入,用AI技术来重构海岳软件产品,打造AI原生的企业软件,为客户提供领先的AI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迈向新高度。”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企业正式发布海岳商业AI智能体矩阵,融合海岳大模型垂域能力,以海岳软件为基础,沉淀2000+业务规则、5000+行业业务场景知识库,支撑财务、供应链、项目管理等40余个高价值场景的一站式落地。
随着应用加速落地,大模型向千亿级乃至万亿级参数演进,传统计算架构逐渐显露出性能瓶颈、能耗高企以及生态适配性不足等问题,行业市场急需开箱即用、软硬协同的大模型算力底座与可靠解决方案,来加速大模型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在此背景下,浪潮计算机主动构建起安全可靠AI服务器产品矩阵,为行业客户大模型部署提供硬核算力支撑。今年年初,为快速响应大模型开源生态,浪潮计算机联合国内AI算力厂商,推出业内首批深度融合DeepSeek全系列大模型与C86 AI加速卡的“推理一体机”。随后又发布CS5468H3与CS5698H3两款搭载全新一代C86处理器的AI服务器新品。其中,CS5468H3最高支持8张双宽AI加速卡,兼容20余款PCIe加速卡,适用于从边缘计算到核心数据中心的多重应用场景。CS5698H3是一款面向千亿级大模型推理部署,能够应对科研级复杂任务与高精度推理需求的产品,它支持896GB/s的GPU互联带宽,集群扩展带宽达到3.2Tbps,在大规模训练任务中的实际加速比超90%,能耗降低约20%。当前,浪潮计算机AI算力底座支撑的大模型产品已被北京、天津、云南等多地行业客户广泛应用。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为保障创新动能持续释放,浪潮集团构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首先,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及常态化管控机制,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每年储备一定自有资金投入次年研发,用于保障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不断细化落实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研发投入资本化等政策。同时,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对二级单位每新增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奖励100万元,省级平台奖励30万元。另外,为突出抓好技术、产品、标准、模式方面的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浪潮围绕国家和山东省部署的重点课题、围绕信息产业前沿技术、围绕制约浪潮发展的瓶颈问题,出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及“四新”管理办法等,每年对技术、产品、标准、模式进行系统梳理、谋划布局,并大力推行联合研发、揭榜挂帅、“赛马”、定向委托等方式,建立灵活高效的研发攻关机制。
上半年,浪潮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截至目前,累计拥有省级以上平台80余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0余个;新增有效专利2600余件、累计达到2.6万余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2300余件、累计达到2.2万余件;新增国家以上标准60项、累计达到300余项,在计算装备、基础软件等领域累计突破关键技术700余项……科技成果持续涌现,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一项项重大突破为浪潮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创新在万千场景中落地开花
雄厚的技术积累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上半年,浪潮聚焦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痛点,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创新—产品落地—价值创造”的闭环。
4月22日,由浪潮承建的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智能应用“深小注”正式上线,这是深圳首个利用自然语言技术处理登记注册业务的智能大模型。
之前,企业注册登记填报需填报26个数据项,且需要确保申报的企业名称没有与同行重复、符合政策要求和行业特性,办理流程耗时长、难以起到符合要求和预期的好名字。“深小注”集身份核验、名称智能推荐与核验、智能填表、一键预览及确认申报等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了问答式的“边聊边办”。在个体工商户登记中,申请人只需提供拟注册的经营场所房屋编码,并通过对话方式告知拟使用的名称或拟从事的行业,“深小注”便能迅速智能推荐名称和经营范围,最快仅需两轮对话,3分钟即可完成关键信息的采集。
今年以来,DeepSeek爆火加速了政务服务行业全面拥抱AI的步伐。今年2月份,浪潮软件推出政务服务大模型。4月29日再度发布浪潮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平台ECGAP5.0,让政务信息化建设实现由传统的“工具赋能”向“智能化模式重构”质变跃升。
政务服务与公共安全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区”之一,也是民生感知较为直接的领域。浪潮面向政务领域,还研发推出了海若大模型,该模型是国内唯一一个通过中央网信办基础大模型、智能体与算法备案的产品。通过“智能体试驾”,浪潮海若大模型已沉淀100+场景,助力12345热线工单处理效率提升100%,并在上海虹口智能小虹等项目成功落地。此外,为更好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更好支撑大模型广泛应用,浪潮从过去以集中提供通用算力为主,到现在适应客户对算力服务小型化、专业化、分散化的需求,建设浪潮人工智能工厂,重点解决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问题,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在深耕政务领域的同时,浪潮也持续推动行业大模型技术的普惠与升级,正式发布焱宇行业大模型服务平台2.0。聚焦突破垂直行业应用中的算力瓶颈、数据安全和场景适配等核心挑战,深度融合150+大模型与20+多模态模型,并强化LLMOps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与效率优化,实现一体化训练效率提升30%。目前,焱宇2.0已覆盖15个行业100+场景,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的应用,给工作减负的同时,也实现了提质提效。这样的变化同样发生在工业领域。
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经典印务,面对设备运维经验传承难、政策知识获取途径有限、管理规范知识掌握程度偏低等痛点,浪潮智能生产打造印刷行业大模型,重点覆盖设备运维、政策分析、管理规范等场景,预置客户文档、数据等200余份超30万字,建立场景专属知识库,通过运维知识助手、政策知识助手、规范知识助手等助手广场服务,依托自由问答功能实现生成式回答,助力智能决策,减少对专家经验的依赖,生产效率提升17.2%,原辅材料损耗降低10%。
面向工业领域,浪潮推出了海岳大模型、知业大模型、智产大模型等一批大模型产品,赋能千行百业。
针对人造革行业传统质检效率低、漏检率高、标准不统一等痛点,浪潮云洲推出的知业大模型,基于知识图谱,实现工艺决策从“老师傅经验”向“数据模型驱动”的转变,有效帮助企业年节约人力成本超200万元;通过工艺参数动态调整,产品瑕疵率从3%降至0.8%,有效拦截瑕疵品流入市场,为企业避免了百万级损失;同时,整体检测效率提升6倍,也辅助了企业释放产能,实现质量与效益双突破。目前,知业大模型已累计打造智缆、农业、煤化工、皮具等行业大模型9个,形成生产管家、知识专家、工艺参数优化、智能客服等各类应用场景服务21种。
把硬件终端与垂直行业的深度绑定,是浪潮产品创新的另一重要体现。
浪潮推出的系列机器人产品,在多个场景实现突破。算力中心智能运维机器人iSpect X40,通过7×24小时自动巡检,将山东省某数据中心巡检频次由每天2次的人工巡检提升至12次的自动化巡检,每年约降低人力成本70%以上;商用清洁机器人iScrub系列在深圳某医院应用,清洁频次提升50%,效率提升80%,人工成本降低50%以上。
面向重卡超充、整县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浪潮构建起多场景、多产品融合的零碳终端产品体系,并实现了较多应用。在新泰整县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从顶层设计、产品交付、平台支撑到施工建设等,打造“县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样板示范,成为全国首家接入国家清算平台的企业。同时,研发的直流充电桩,突破碳化硅功率器件技术、储能全数字化电压电流双闭环技术等多项技术,能量密度是传统硅基器件的3倍,峰值充电效率提高到97%。浪潮智能终端LED集成驱动超薄智显一体机产品薄至13mm,突破单项LED显示屏直流驱动拓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在万千应用场景中激活了发展新动能,为进一步推动浪潮的转型创新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乘“数”而上加大海内外市场开拓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正转化为浪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上半年,浪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标杆项目为牵引,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领域形成了“落地一个、辐射一片”的扩散效应。
在北京,浪潮为某建筑央企打造了220多个AI数字员工,分别应用于智能结算、智能核算、智能检查、智能运营、智能数据分析在内的27个财务工作场景,这些数字员工让财务工作审核时长缩减33%,资金结算时长缩减32%,每月能节省时间10万小时,助力企业经营管理数智化转型。
在山东,浪潮赋能迪尔化工开展智能化改造,为其打造的智能充装系统实现罐口一键定位、鹤管全自动灌装、全过程智能运维调度,填补了危化品液体充装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空白。系统使用后,迪尔化工硝酸充装整体效率提升150%,充装效率、安全水平均获得质的提升。
在贵州,浪潮与黔通智联合作的贵州高速私有云扩容项目,实现贵州高速私有云平台安全可靠扩容,实现了ETC交易数据实时上传与高并发处理,车道通行效率提升40%,解决高峰时段“抬杆延迟”问题。该项目为全国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在云南,浪潮建设了数据赋能基层治理“云表通”平台,推动基层从填表报数向定期维护数据台账转变,省州县三级从向基层要数向从数据库取数转变。截至目前,试点县区归集、回流数据679万条,并根据基层采集动态更新,基本实现“同类数据一次采集、所有报表共享复用”,报表数量平均从1619张优化整合减少至261张,压缩率达83.9%。基层干部得以从繁冗报表中解脱,将更多精力投入服务群众。
……
从“中国方案”到“世界方案”,在稳住传统海外市场的基础上,浪潮加速布局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全球化版图持续扩大。
“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显著增长,订单规模同比增幅超200%,尤其在东南亚、中东、中亚及北非等新兴市场实现重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源于我们在数据中心建设、智能运维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更得益于我们构建的全球化服务网络和深度本地化运营能力的双重支撑。”浪潮通信信息分管海外业务的副总经理冯学军介绍,自2005年启动全球化战略以来,业务已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500多家全球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不仅实现了中国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的全球输出,更围绕“技术、产品、标准、模式”持续突破,构建起双向赋能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助力全球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
在智能终端业务板块上,上半年海外市场开拓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上半年,浪潮智能终端在中东欧、非洲、东南亚、中亚、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订单落地。其中,哈萨克斯坦某智慧交通项目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10余家国内伙伴协同参与,其成功模式已具备在中亚五国复制推广的条件。”浪潮智能终端相关负责人表示,浪潮智能终端持续深化海外市场布局,上半年设立东南亚代表处、中东代表处、非洲代表处等11个海外营销机构,并在业务成熟区域组建本地化公司以强化衔接,目前已覆盖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
在软件板块,上半年海外业务也迎来较大增长,其中在非洲及东南亚等战略性新兴市场增长尤为迅猛。“我们自2023年启动全球化战略以来,已将智慧政府、智慧税务、智慧行业软件产品已服务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10余家政府机构和公司提供端到端数字化转型服务。”浪潮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站在数字经济的新坐标上,浪潮将持续锻造技术“撒手锏”,深耕场景“试验田”,拓展全球“朋友圈”,向“新”而行,提“质”而上,以更磅礴的创新势能引领数字时代的浪潮。
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
浪潮(济南)智能制造基地
浪潮(聊城)智能生产基地
浪潮科技园
上半年,浪潮集团深入实施硬件、软件、云计算服务“三轮驱动”战略,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品创新赋能千行百业,以市场创新连接全球生态,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不断攀高向优,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72%。细看这份答卷,展现出的是浪潮创新场活力更加充沛,创新引擎动能更加澎湃,经营发展“向新力”更加强劲。
科技成果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南”,其质量直接影响施工安全、进度和成本。然而,传统的方案编制高度依赖工程师经验,需要查阅海量数据,一个桥梁项目方案往往需要多名工程师耗时数周完成,人工编制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因规范更新不及时或计算失误导致技术偏差。
伴随数字员工“AI桥总工”的落地,中铁建大桥局的施工方案编制效率得到质的飞跃。该智能应用基于浪潮海岳大模型平台,整合1TB桥梁施工知识库,依托规范标准、方案范本、项目图纸及施工设计等数据知识库,通过模型自动生成施工方案与安全技术交底文档,将复杂方案的初稿编制周期从平均7天压缩至10分钟。
向“新”跨越,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链创新链韧性增强。上半年,浪潮大力布局大模型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已拥有“源2.0”基础通用大模型,和在该基础大模型以及算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能力,构建了元脑生态,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应用大模型,并提供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栈解决方案。同时还面向制造、水利、农业等各行业发布了浪潮海若大模型、浪潮知业大模型等24个行业大模型。
“适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浪潮数字企业制定了‘AI First’战略,将AI置于公司的核心位置,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重视AI人才,塑造AI文化,加大对公司自主研发的浪潮海岳大模型的投入,用AI技术来重构海岳软件产品,打造AI原生的企业软件,为客户提供领先的AI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迈向新高度。”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企业正式发布海岳商业AI智能体矩阵,融合海岳大模型垂域能力,以海岳软件为基础,沉淀2000+业务规则、5000+行业业务场景知识库,支撑财务、供应链、项目管理等40余个高价值场景的一站式落地。
随着应用加速落地,大模型向千亿级乃至万亿级参数演进,传统计算架构逐渐显露出性能瓶颈、能耗高企以及生态适配性不足等问题,行业市场急需开箱即用、软硬协同的大模型算力底座与可靠解决方案,来加速大模型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在此背景下,浪潮计算机主动构建起安全可靠AI服务器产品矩阵,为行业客户大模型部署提供硬核算力支撑。今年年初,为快速响应大模型开源生态,浪潮计算机联合国内AI算力厂商,推出业内首批深度融合DeepSeek全系列大模型与C86 AI加速卡的“推理一体机”。随后又发布CS5468H3与CS5698H3两款搭载全新一代C86处理器的AI服务器新品。其中,CS5468H3最高支持8张双宽AI加速卡,兼容20余款PCIe加速卡,适用于从边缘计算到核心数据中心的多重应用场景。CS5698H3是一款面向千亿级大模型推理部署,能够应对科研级复杂任务与高精度推理需求的产品,它支持896GB/s的GPU互联带宽,集群扩展带宽达到3.2Tbps,在大规模训练任务中的实际加速比超90%,能耗降低约20%。当前,浪潮计算机AI算力底座支撑的大模型产品已被北京、天津、云南等多地行业客户广泛应用。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为保障创新动能持续释放,浪潮集团构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首先,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及常态化管控机制,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每年储备一定自有资金投入次年研发,用于保障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不断细化落实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研发投入资本化等政策。同时,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对二级单位每新增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奖励100万元,省级平台奖励30万元。另外,为突出抓好技术、产品、标准、模式方面的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浪潮围绕国家和山东省部署的重点课题、围绕信息产业前沿技术、围绕制约浪潮发展的瓶颈问题,出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及“四新”管理办法等,每年对技术、产品、标准、模式进行系统梳理、谋划布局,并大力推行联合研发、揭榜挂帅、“赛马”、定向委托等方式,建立灵活高效的研发攻关机制。
上半年,浪潮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截至目前,累计拥有省级以上平台80余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0余个;新增有效专利2600余件、累计达到2.6万余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2300余件、累计达到2.2万余件;新增国家以上标准60项、累计达到300余项,在计算装备、基础软件等领域累计突破关键技术700余项……科技成果持续涌现,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一项项重大突破为浪潮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创新在万千场景中落地开花
雄厚的技术积累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上半年,浪潮聚焦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痛点,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创新—产品落地—价值创造”的闭环。
4月22日,由浪潮承建的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智能应用“深小注”正式上线,这是深圳首个利用自然语言技术处理登记注册业务的智能大模型。
之前,企业注册登记填报需填报26个数据项,且需要确保申报的企业名称没有与同行重复、符合政策要求和行业特性,办理流程耗时长、难以起到符合要求和预期的好名字。“深小注”集身份核验、名称智能推荐与核验、智能填表、一键预览及确认申报等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了问答式的“边聊边办”。在个体工商户登记中,申请人只需提供拟注册的经营场所房屋编码,并通过对话方式告知拟使用的名称或拟从事的行业,“深小注”便能迅速智能推荐名称和经营范围,最快仅需两轮对话,3分钟即可完成关键信息的采集。
今年以来,DeepSeek爆火加速了政务服务行业全面拥抱AI的步伐。今年2月份,浪潮软件推出政务服务大模型。4月29日再度发布浪潮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平台ECGAP5.0,让政务信息化建设实现由传统的“工具赋能”向“智能化模式重构”质变跃升。
政务服务与公共安全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区”之一,也是民生感知较为直接的领域。浪潮面向政务领域,还研发推出了海若大模型,该模型是国内唯一一个通过中央网信办基础大模型、智能体与算法备案的产品。通过“智能体试驾”,浪潮海若大模型已沉淀100+场景,助力12345热线工单处理效率提升100%,并在上海虹口智能小虹等项目成功落地。此外,为更好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更好支撑大模型广泛应用,浪潮从过去以集中提供通用算力为主,到现在适应客户对算力服务小型化、专业化、分散化的需求,建设浪潮人工智能工厂,重点解决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问题,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在深耕政务领域的同时,浪潮也持续推动行业大模型技术的普惠与升级,正式发布焱宇行业大模型服务平台2.0。聚焦突破垂直行业应用中的算力瓶颈、数据安全和场景适配等核心挑战,深度融合150+大模型与20+多模态模型,并强化LLMOps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与效率优化,实现一体化训练效率提升30%。目前,焱宇2.0已覆盖15个行业100+场景,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的应用,给工作减负的同时,也实现了提质提效。这样的变化同样发生在工业领域。
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经典印务,面对设备运维经验传承难、政策知识获取途径有限、管理规范知识掌握程度偏低等痛点,浪潮智能生产打造印刷行业大模型,重点覆盖设备运维、政策分析、管理规范等场景,预置客户文档、数据等200余份超30万字,建立场景专属知识库,通过运维知识助手、政策知识助手、规范知识助手等助手广场服务,依托自由问答功能实现生成式回答,助力智能决策,减少对专家经验的依赖,生产效率提升17.2%,原辅材料损耗降低10%。
面向工业领域,浪潮推出了海岳大模型、知业大模型、智产大模型等一批大模型产品,赋能千行百业。
针对人造革行业传统质检效率低、漏检率高、标准不统一等痛点,浪潮云洲推出的知业大模型,基于知识图谱,实现工艺决策从“老师傅经验”向“数据模型驱动”的转变,有效帮助企业年节约人力成本超200万元;通过工艺参数动态调整,产品瑕疵率从3%降至0.8%,有效拦截瑕疵品流入市场,为企业避免了百万级损失;同时,整体检测效率提升6倍,也辅助了企业释放产能,实现质量与效益双突破。目前,知业大模型已累计打造智缆、农业、煤化工、皮具等行业大模型9个,形成生产管家、知识专家、工艺参数优化、智能客服等各类应用场景服务21种。
把硬件终端与垂直行业的深度绑定,是浪潮产品创新的另一重要体现。
浪潮推出的系列机器人产品,在多个场景实现突破。算力中心智能运维机器人iSpect X40,通过7×24小时自动巡检,将山东省某数据中心巡检频次由每天2次的人工巡检提升至12次的自动化巡检,每年约降低人力成本70%以上;商用清洁机器人iScrub系列在深圳某医院应用,清洁频次提升50%,效率提升80%,人工成本降低50%以上。
面向重卡超充、整县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浪潮构建起多场景、多产品融合的零碳终端产品体系,并实现了较多应用。在新泰整县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从顶层设计、产品交付、平台支撑到施工建设等,打造“县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样板示范,成为全国首家接入国家清算平台的企业。同时,研发的直流充电桩,突破碳化硅功率器件技术、储能全数字化电压电流双闭环技术等多项技术,能量密度是传统硅基器件的3倍,峰值充电效率提高到97%。浪潮智能终端LED集成驱动超薄智显一体机产品薄至13mm,突破单项LED显示屏直流驱动拓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在万千应用场景中激活了发展新动能,为进一步推动浪潮的转型创新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乘“数”而上加大海内外市场开拓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正转化为浪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上半年,浪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标杆项目为牵引,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领域形成了“落地一个、辐射一片”的扩散效应。
在北京,浪潮为某建筑央企打造了220多个AI数字员工,分别应用于智能结算、智能核算、智能检查、智能运营、智能数据分析在内的27个财务工作场景,这些数字员工让财务工作审核时长缩减33%,资金结算时长缩减32%,每月能节省时间10万小时,助力企业经营管理数智化转型。
在山东,浪潮赋能迪尔化工开展智能化改造,为其打造的智能充装系统实现罐口一键定位、鹤管全自动灌装、全过程智能运维调度,填补了危化品液体充装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空白。系统使用后,迪尔化工硝酸充装整体效率提升150%,充装效率、安全水平均获得质的提升。
在贵州,浪潮与黔通智联合作的贵州高速私有云扩容项目,实现贵州高速私有云平台安全可靠扩容,实现了ETC交易数据实时上传与高并发处理,车道通行效率提升40%,解决高峰时段“抬杆延迟”问题。该项目为全国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在云南,浪潮建设了数据赋能基层治理“云表通”平台,推动基层从填表报数向定期维护数据台账转变,省州县三级从向基层要数向从数据库取数转变。截至目前,试点县区归集、回流数据679万条,并根据基层采集动态更新,基本实现“同类数据一次采集、所有报表共享复用”,报表数量平均从1619张优化整合减少至261张,压缩率达83.9%。基层干部得以从繁冗报表中解脱,将更多精力投入服务群众。
……
从“中国方案”到“世界方案”,在稳住传统海外市场的基础上,浪潮加速布局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全球化版图持续扩大。
“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显著增长,订单规模同比增幅超200%,尤其在东南亚、中东、中亚及北非等新兴市场实现重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源于我们在数据中心建设、智能运维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更得益于我们构建的全球化服务网络和深度本地化运营能力的双重支撑。”浪潮通信信息分管海外业务的副总经理冯学军介绍,自2005年启动全球化战略以来,业务已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500多家全球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不仅实现了中国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的全球输出,更围绕“技术、产品、标准、模式”持续突破,构建起双向赋能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助力全球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
在智能终端业务板块上,上半年海外市场开拓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上半年,浪潮智能终端在中东欧、非洲、东南亚、中亚、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订单落地。其中,哈萨克斯坦某智慧交通项目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10余家国内伙伴协同参与,其成功模式已具备在中亚五国复制推广的条件。”浪潮智能终端相关负责人表示,浪潮智能终端持续深化海外市场布局,上半年设立东南亚代表处、中东代表处、非洲代表处等11个海外营销机构,并在业务成熟区域组建本地化公司以强化衔接,目前已覆盖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
在软件板块,上半年海外业务也迎来较大增长,其中在非洲及东南亚等战略性新兴市场增长尤为迅猛。“我们自2023年启动全球化战略以来,已将智慧政府、智慧税务、智慧行业软件产品已服务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10余家政府机构和公司提供端到端数字化转型服务。”浪潮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站在数字经济的新坐标上,浪潮将持续锻造技术“撒手锏”,深耕场景“试验田”,拓展全球“朋友圈”,向“新”而行,提“质”而上,以更磅礴的创新势能引领数字时代的浪潮。
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
浪潮(济南)智能制造基地
浪潮(聊城)智能生产基地
浪潮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