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成就“更好的山东港口”
2025-08-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青岛港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导引车
|
![]() |
日照港园林式港口
|
又逢一年盛夏。山海相牵,东风筑澜,齐鲁金岸处处呈现出向阳而生的蓬勃气象。
2019年8月6日,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时代使命,山东港口扬帆启航。砥砺六载,山东港口以赤诚之心镌刻“国之大者”的忠诚印记,以昂扬之姿砥砺创新开拓的拼搏锐气,书写了搏击时代激流、逆势蓬勃生长的奋斗答卷:
枢纽能级持续跃升——年货物吞吐量于2024年底超18亿吨、集装箱量突破4400万标准箱,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指标,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保持6.3%、9.2%的年均增幅;在全国布局建设54个内陆港、开通106条班列,海铁联运操作量连年增长,2024年突破420万标箱;航线总数达360余条,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余个港口。
智慧绿色不断突破——全域智能港口解决方案“天和”发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大模型“方舟TaaS”投用;青岛港建成国内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在日照港建成投用,为推动干散货港口智慧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方案;烟台港数字化管控平台、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智慧船舶监管系统上线;潍坊港全港口范围内实现“碳中和”,成为全国首个“零碳港口”。
链上服务提质增效——开拓80项物流综合业态,取得15类金融牌照及资质,集成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等板块功能要素,推动“港口+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全链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一体联动,围绕集装箱、铁矿石等骨干货种塑成多条线特色商业模式,助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山东港口高擎“奋斗者”旗帜,锚定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实每一步奋斗的足迹,成就每个人价值的绽放,蹚出了一条港口一体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路。
擦亮“国企为国”的奋斗底色:
港口群建设更有战略纵深、更具世界能级
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是山东港口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
作为我国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交通枢纽,山东港口始终坚持将自身高质量发展逻辑与国家战略大局精确校准,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不断构建和完善由口岸、航线、陆港、内河、班列等多节点共同支撑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是一座港口联通世界能力的直接体现。从2019年的13亿吨攀升至2024年的18亿吨,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一年一个亿吨台阶,集装箱量从3000万标准箱增至4400万标准箱,有力支撑山东省2024年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20亿吨,连续3年保持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向新而进,逐“绿”而行。山东港口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落实“双碳”行动,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运输方式绿色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管理模式智慧化,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建设一路向前。放眼山东港口3000多公里海岸线,智慧“丛生”、绿意满眼,新质生产力发展“含新量”更高、“含碳量”更低。
在日照港石臼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生产现场,新入列的十几台智能导引运输车穿梭于堆场与岸边间,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依靠北斗导航系统,实时测算最优行驶路线,相比传统人工执行调度策略,作业效率实现进一步提升。
不远处,石臼港区南作业区,皮带机正源源不断将堆场煤炭运往码头装船,货物流转不见货,人员作业不见人。2024年12月27日,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在此建成投用,项目首创全货类适用、全流程互通、全系统智能的大宗干散货作业体系,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
百余公里外,胶州湾畔,作为“明星”码头的青岛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每天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今年5月22日,随着“凯普圣拉萨罗”轮最后一个集装箱完成装卸作业,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的优异成绩,第13次刷新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再次彰显“中国效率”。
一路向北,在烟台港客运码头,随着作业人员行云流水般的接电流程操作,不到5分钟,绿色岸电如漾漾碧波般源源不断地为客滚船提供动力。这样的场景,在烟台港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蓬莱港区各客运站已常态化上演,烟台港已成为中国北方客滚岸电接电点最多、分布最广、接电船舶艘次最多、使用效果最好的港口。
再到渤海南岸,潍坊港,阳光铺满层层叠叠的光伏板,4台分散式风机在蓝天白云下缓慢转动,随风起舞,源源不断的绿电供给港口生产系统,生动描绘着全国首个“零碳港口”的绿色发展图景。2024年10月15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荣获由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碳中和评价证书》,潍坊港全港口范围内实现“碳中和”,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就此落成。
创新谋变、科技求变、绿色嬗变,山东港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动港口能级跃升、智慧升级、绿色转型,塑造未来港口全新范式,推动港口群建设更有战略纵深、更具世界能级。
砥砺创新开拓的奋斗锐气:
供应链综合服务更趋完善、更具特色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找到确定性的增长路径,是山东港口孜孜以求的命题。
面对全球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企业间竞争升级为供应链竞争的发展新形势,山东港口于2023年作出“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的战略决策,对内进行结构调整,发挥系统集成作用,为高质量“融合”向深度“耦合”奠定坚实基础;对外则以供应链整体服务方案作为打开市场的利器,重塑港口核心竞争优势,加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为推动供应链体系建设全面突破、加速破局,山东港口将所有业务单位划分为港口运营、供应链综合服务以及港口、园区配套服务三大赛道。其中“第二赛道”的发力方向,正是发挥供应链的“牵引总成”作用,高效集约利用港口资源,推动“码头+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全链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一体联动,打造新业态,塑造新模式,将更多“存量客户”打造成共荣共赢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历经6年持续探索,如今,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工具包”里,已是琳琅满目:海向交通,360余条航线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陆向交通,在沿黄等腹地布局建设50多个内陆港,开通100余条海铁联运班列;金融方面,拥有或管理15类金融牌照或资质、30个控股类金融业态;物流方面,提供船舶代理、查验检疫等十大类80余项物流服务;航运方面,经营船舶60余艘、总运力超100万吨;贸易方面,提供上游集采、下游直供服务,经营货种达30余个;海外方面,成立欧洲、非洲、东南亚、西亚等4个海外区域公司,海外物流园等加速布局,国际供应链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在这个港口供应链“服务包”里,客户可以选择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模块化、嵌入式服务,实现成本最优。
凭借这个不断进阶完善的“工具包”,山东港口不断提升对供应链的拥有能力、控制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2025年6月,山东港口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举办,山东港口与合作伙伴新成立的两家合资公司相继揭牌。其中,山东港口港泰通公司由山东港口与泰国林查班储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是山东港口首个海外集装箱堆场运营平台,持续提升国际供应链服务能级。“山东港口是首批在泰国仓储业务领域成功建立合资企业的港口之一,我相信凭借山东港口在港口供应链业务上的独特优势以及我们公司在物流方面的本地经验,未来合资公司会实现良好发展。”泰国林查班储运有限公司总裁Narud Akalatam说。
从胶州湾畔到链接全球,从“单一港口运营商”到“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从“一条链”到“生态圈”,当山东港口开放数据、共享资源的大门越敞越大,这种“不止于港”的格局正助力全球供应链从“链式竞争”走向“生态共赢”。
“今年正值马士基青岛分公司成立30年。回顾我们与山东港口的合作历程,双方在航运向端到端物流转型浪潮中携手共进,共同开通海铁联运班列,创新拓展多元化业务模式,为广大客户量身定制‘港口+物流+航运’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山东港口供应链合作伙伴、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盛庆表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马士基将继续深化与山东港口的战略合作,凝聚合力、共克时艰,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山东港口不再只是货物装卸的物理节点,而是成为串联产业、激活生态的“价值引擎”。目前,山东港口已携手世界顶级物流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设立合资公司80余家,携手国内外重要港口、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00余份;加速国际化布局,设立东南亚、欧洲、非洲、西亚4个海外区域公司,成立英国、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埃及、塞尔维亚、巴西等海外代表处,缔结友好港50余个,不断织密全球供应链服务网络,更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厚植家国天下的奋斗情怀:
高质量发展信念更坚定、动力更充沛
可变者形,不可变者心。守住初心,最关键的是以不变之心去应对万变之形。
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自成立以来,山东港口厚植家国天下的奋斗情怀,坚持“员工至上”,服务员工“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招实措、真实效果”,持续深化“一家人”文化建设,用真情服务筑牢职工幸福根基,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持续转化为广大员工的幸福指数、干事创业的活力动能。
榜样的力量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人民工匠”许振超、“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等一大批优秀创新团队,以卓越的技艺、无私的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全体员工学习的楷模。在他们的带动与影响下,山东港口涌现出一大批职工身边的“平凡英雄”,他们凭借在各自岗位上的默默耕耘与突出贡献,登上了省级及以上荣誉榜,共创了令人瞩目的山港“群英现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这些“平凡英雄”,不仅是山东港口的骄傲,更激励出全体员工奋勇拼搏、追求卓越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9年,0项;2020年,5项;2021年,19项……2025年42项,另受理专利126项……7月初,山东港口2025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读书会暨现场观摩会期间,渤海湾港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墙上张贴的一张专利榜,引起与会者广泛关注。6年时间,渤海湾港专利数量从0项跃升至117项,另有126项“正在来的路上”,取得知识产权30余个,人均专利拥有率达31.64%。在这里,时时创新、岗岗创新、人人创新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和良好风尚。
来自沂蒙山区的赵庆贺,正是这些奋斗者中的一员。几年前,他以劳务工身份来到潍坊港。凭借千锤百炼的门机“硬实力”,2022年,他一举拿下山东港口技能大赛冠军,成为渤海湾港首位“山港状元”。2024年,赵庆贺成功“转正”。转正后的赵庆贺更是干劲满满,仅2025年上半年,他就一举拿下“雷达传感器防护装置”“模型域自适应目标检测性能系统”等4项国家专利,成为门机作业集装箱领域的专家。“现在还有3个在‘路上’呢!”谈起未来,这位曾经的劳务工、如今的“潍坊工匠”眼中放光、满是自信。
奋斗,不仅成为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更让6万山港儿女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持续绽放自身价值,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陆海装备集团经过60天的昼夜攻坚、不懈努力,成功中标港外某皮带机项目,合同额近7亿元,在全国散料输送行业树立起单体项目规模的新标杆;港湾建设集团全面启动“党员冲锋在一线 港湾驼队勇向前”攻坚活动,全面践行“说了算,定了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变”的承诺;职教集团港湾学院组织青年学子深入社区乡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课堂搬到广袤的乡土大地上;海外发展集团员工足迹遍布全球,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先后拜访数百家境外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行业头部企业;邮轮发展集团、医养健康管理集团携手贸易集团及省内十地市代表处,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在临沂、泰安、潍坊等地率先打开市场新的突破口……
实现价值绽放、成就更好的自己,对于山东港口的每一位员工来说,这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清晰目标、方向明确的“发力点”:领导班子,要“清醒自知、把控全局、守正创新、永不懈怠”,以高远的视野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引领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核心骨干,要“敢打敢拼、担当实干、率先垂范、追求卓越”,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6万员工,要“爱岗敬业、事争一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人人争当奋斗者,点点星光汇成璀璨银河,必将成就“更好的山东港口”:通过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做全做优做强核心竞争优势;通过山东港口核心价值观的夯实走深致远,塑强人与团队这一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根本力量。
世界在变、港口在变,唯有奋斗以成的初心不变。站在新的起点,山东港口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乘潮势、立潮头,做好当下、谋好长远,更好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上,谱写新的奋斗篇章。
全国首个“零碳港口”
青岛港建成我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烟台港中国北方商品车中转枢纽
港口铁路集疏运高效通达
2019年8月6日,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时代使命,山东港口扬帆启航。砥砺六载,山东港口以赤诚之心镌刻“国之大者”的忠诚印记,以昂扬之姿砥砺创新开拓的拼搏锐气,书写了搏击时代激流、逆势蓬勃生长的奋斗答卷:
枢纽能级持续跃升——年货物吞吐量于2024年底超18亿吨、集装箱量突破4400万标准箱,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指标,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保持6.3%、9.2%的年均增幅;在全国布局建设54个内陆港、开通106条班列,海铁联运操作量连年增长,2024年突破420万标箱;航线总数达360余条,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余个港口。
智慧绿色不断突破——全域智能港口解决方案“天和”发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大模型“方舟TaaS”投用;青岛港建成国内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在日照港建成投用,为推动干散货港口智慧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方案;烟台港数字化管控平台、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智慧船舶监管系统上线;潍坊港全港口范围内实现“碳中和”,成为全国首个“零碳港口”。
链上服务提质增效——开拓80项物流综合业态,取得15类金融牌照及资质,集成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等板块功能要素,推动“港口+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全链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一体联动,围绕集装箱、铁矿石等骨干货种塑成多条线特色商业模式,助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山东港口高擎“奋斗者”旗帜,锚定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实每一步奋斗的足迹,成就每个人价值的绽放,蹚出了一条港口一体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路。
擦亮“国企为国”的奋斗底色:
港口群建设更有战略纵深、更具世界能级
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是山东港口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
作为我国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交通枢纽,山东港口始终坚持将自身高质量发展逻辑与国家战略大局精确校准,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不断构建和完善由口岸、航线、陆港、内河、班列等多节点共同支撑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是一座港口联通世界能力的直接体现。从2019年的13亿吨攀升至2024年的18亿吨,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一年一个亿吨台阶,集装箱量从3000万标准箱增至4400万标准箱,有力支撑山东省2024年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20亿吨,连续3年保持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向新而进,逐“绿”而行。山东港口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落实“双碳”行动,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运输方式绿色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管理模式智慧化,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建设一路向前。放眼山东港口3000多公里海岸线,智慧“丛生”、绿意满眼,新质生产力发展“含新量”更高、“含碳量”更低。
在日照港石臼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生产现场,新入列的十几台智能导引运输车穿梭于堆场与岸边间,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依靠北斗导航系统,实时测算最优行驶路线,相比传统人工执行调度策略,作业效率实现进一步提升。
不远处,石臼港区南作业区,皮带机正源源不断将堆场煤炭运往码头装船,货物流转不见货,人员作业不见人。2024年12月27日,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在此建成投用,项目首创全货类适用、全流程互通、全系统智能的大宗干散货作业体系,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
百余公里外,胶州湾畔,作为“明星”码头的青岛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每天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今年5月22日,随着“凯普圣拉萨罗”轮最后一个集装箱完成装卸作业,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的优异成绩,第13次刷新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再次彰显“中国效率”。
一路向北,在烟台港客运码头,随着作业人员行云流水般的接电流程操作,不到5分钟,绿色岸电如漾漾碧波般源源不断地为客滚船提供动力。这样的场景,在烟台港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蓬莱港区各客运站已常态化上演,烟台港已成为中国北方客滚岸电接电点最多、分布最广、接电船舶艘次最多、使用效果最好的港口。
再到渤海南岸,潍坊港,阳光铺满层层叠叠的光伏板,4台分散式风机在蓝天白云下缓慢转动,随风起舞,源源不断的绿电供给港口生产系统,生动描绘着全国首个“零碳港口”的绿色发展图景。2024年10月15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荣获由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碳中和评价证书》,潍坊港全港口范围内实现“碳中和”,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就此落成。
创新谋变、科技求变、绿色嬗变,山东港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动港口能级跃升、智慧升级、绿色转型,塑造未来港口全新范式,推动港口群建设更有战略纵深、更具世界能级。
砥砺创新开拓的奋斗锐气:
供应链综合服务更趋完善、更具特色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找到确定性的增长路径,是山东港口孜孜以求的命题。
面对全球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企业间竞争升级为供应链竞争的发展新形势,山东港口于2023年作出“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的战略决策,对内进行结构调整,发挥系统集成作用,为高质量“融合”向深度“耦合”奠定坚实基础;对外则以供应链整体服务方案作为打开市场的利器,重塑港口核心竞争优势,加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为推动供应链体系建设全面突破、加速破局,山东港口将所有业务单位划分为港口运营、供应链综合服务以及港口、园区配套服务三大赛道。其中“第二赛道”的发力方向,正是发挥供应链的“牵引总成”作用,高效集约利用港口资源,推动“码头+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全链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一体联动,打造新业态,塑造新模式,将更多“存量客户”打造成共荣共赢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历经6年持续探索,如今,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工具包”里,已是琳琅满目:海向交通,360余条航线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陆向交通,在沿黄等腹地布局建设50多个内陆港,开通100余条海铁联运班列;金融方面,拥有或管理15类金融牌照或资质、30个控股类金融业态;物流方面,提供船舶代理、查验检疫等十大类80余项物流服务;航运方面,经营船舶60余艘、总运力超100万吨;贸易方面,提供上游集采、下游直供服务,经营货种达30余个;海外方面,成立欧洲、非洲、东南亚、西亚等4个海外区域公司,海外物流园等加速布局,国际供应链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在这个港口供应链“服务包”里,客户可以选择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模块化、嵌入式服务,实现成本最优。
凭借这个不断进阶完善的“工具包”,山东港口不断提升对供应链的拥有能力、控制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2025年6月,山东港口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举办,山东港口与合作伙伴新成立的两家合资公司相继揭牌。其中,山东港口港泰通公司由山东港口与泰国林查班储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是山东港口首个海外集装箱堆场运营平台,持续提升国际供应链服务能级。“山东港口是首批在泰国仓储业务领域成功建立合资企业的港口之一,我相信凭借山东港口在港口供应链业务上的独特优势以及我们公司在物流方面的本地经验,未来合资公司会实现良好发展。”泰国林查班储运有限公司总裁Narud Akalatam说。
从胶州湾畔到链接全球,从“单一港口运营商”到“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从“一条链”到“生态圈”,当山东港口开放数据、共享资源的大门越敞越大,这种“不止于港”的格局正助力全球供应链从“链式竞争”走向“生态共赢”。
“今年正值马士基青岛分公司成立30年。回顾我们与山东港口的合作历程,双方在航运向端到端物流转型浪潮中携手共进,共同开通海铁联运班列,创新拓展多元化业务模式,为广大客户量身定制‘港口+物流+航运’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山东港口供应链合作伙伴、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盛庆表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马士基将继续深化与山东港口的战略合作,凝聚合力、共克时艰,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山东港口不再只是货物装卸的物理节点,而是成为串联产业、激活生态的“价值引擎”。目前,山东港口已携手世界顶级物流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设立合资公司80余家,携手国内外重要港口、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00余份;加速国际化布局,设立东南亚、欧洲、非洲、西亚4个海外区域公司,成立英国、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埃及、塞尔维亚、巴西等海外代表处,缔结友好港50余个,不断织密全球供应链服务网络,更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厚植家国天下的奋斗情怀:
高质量发展信念更坚定、动力更充沛
可变者形,不可变者心。守住初心,最关键的是以不变之心去应对万变之形。
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自成立以来,山东港口厚植家国天下的奋斗情怀,坚持“员工至上”,服务员工“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招实措、真实效果”,持续深化“一家人”文化建设,用真情服务筑牢职工幸福根基,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持续转化为广大员工的幸福指数、干事创业的活力动能。
榜样的力量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人民工匠”许振超、“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等一大批优秀创新团队,以卓越的技艺、无私的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全体员工学习的楷模。在他们的带动与影响下,山东港口涌现出一大批职工身边的“平凡英雄”,他们凭借在各自岗位上的默默耕耘与突出贡献,登上了省级及以上荣誉榜,共创了令人瞩目的山港“群英现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这些“平凡英雄”,不仅是山东港口的骄傲,更激励出全体员工奋勇拼搏、追求卓越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9年,0项;2020年,5项;2021年,19项……2025年42项,另受理专利126项……7月初,山东港口2025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读书会暨现场观摩会期间,渤海湾港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墙上张贴的一张专利榜,引起与会者广泛关注。6年时间,渤海湾港专利数量从0项跃升至117项,另有126项“正在来的路上”,取得知识产权30余个,人均专利拥有率达31.64%。在这里,时时创新、岗岗创新、人人创新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和良好风尚。
来自沂蒙山区的赵庆贺,正是这些奋斗者中的一员。几年前,他以劳务工身份来到潍坊港。凭借千锤百炼的门机“硬实力”,2022年,他一举拿下山东港口技能大赛冠军,成为渤海湾港首位“山港状元”。2024年,赵庆贺成功“转正”。转正后的赵庆贺更是干劲满满,仅2025年上半年,他就一举拿下“雷达传感器防护装置”“模型域自适应目标检测性能系统”等4项国家专利,成为门机作业集装箱领域的专家。“现在还有3个在‘路上’呢!”谈起未来,这位曾经的劳务工、如今的“潍坊工匠”眼中放光、满是自信。
奋斗,不仅成为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更让6万山港儿女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持续绽放自身价值,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陆海装备集团经过60天的昼夜攻坚、不懈努力,成功中标港外某皮带机项目,合同额近7亿元,在全国散料输送行业树立起单体项目规模的新标杆;港湾建设集团全面启动“党员冲锋在一线 港湾驼队勇向前”攻坚活动,全面践行“说了算,定了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变”的承诺;职教集团港湾学院组织青年学子深入社区乡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课堂搬到广袤的乡土大地上;海外发展集团员工足迹遍布全球,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先后拜访数百家境外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行业头部企业;邮轮发展集团、医养健康管理集团携手贸易集团及省内十地市代表处,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在临沂、泰安、潍坊等地率先打开市场新的突破口……
实现价值绽放、成就更好的自己,对于山东港口的每一位员工来说,这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清晰目标、方向明确的“发力点”:领导班子,要“清醒自知、把控全局、守正创新、永不懈怠”,以高远的视野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引领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核心骨干,要“敢打敢拼、担当实干、率先垂范、追求卓越”,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6万员工,要“爱岗敬业、事争一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人人争当奋斗者,点点星光汇成璀璨银河,必将成就“更好的山东港口”:通过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做全做优做强核心竞争优势;通过山东港口核心价值观的夯实走深致远,塑强人与团队这一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根本力量。
世界在变、港口在变,唯有奋斗以成的初心不变。站在新的起点,山东港口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乘潮势、立潮头,做好当下、谋好长远,更好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上,谱写新的奋斗篇章。
全国首个“零碳港口”
青岛港建成我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烟台港中国北方商品车中转枢纽
港口铁路集疏运高效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