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
——泰山科技学院让教育回归成长本质、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2025-07-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
□张雯 崔淑涵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的交叉浪潮中,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续突破千万,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考验学校、家庭和社会。当众多高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探索突围路径时,泰山科技学院以较高的就业率、持续攀升的升学录取率,彰显学校破局突围的育人成效。这所应用技术型大学,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双院制”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教育回归成长本质,使每个学子在实践熔炉中锻造出直面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了从“学历供给”到“能力加持”的跨越式转变。
打破疆界
“四位一体”锻造复合型人才
在泰山科技学院的育人理念中,高考分数、学历起点从不是界定人生高度的标尺。学校以“四位一体双院制”为育人基石,以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四根支柱为支撑,以书院制生活社区与学院制教学体系为双轮驱动,构建起深度融合的育人平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白钰洋的课表中,整齐地填写着《土木工程》专业课、《经典电影赏析》通识课、《品牌与营销管理实务》商科课三类课程。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课程设计,赋予他跨专业升学的勇气,他最终成功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多元视角的塑造,让我学会以更开阔的维度审视世界。”白钰洋说。
书院与学院的深度协同,更使育人空间突破物理边界。
海右书院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运营“校园文创工坊”,东岳书院组建“非遗传承社”,汶阳书院开设“国际文化沙龙”……宿舍走廊秒变创新孵化场,食堂餐桌成为思想碰撞地。“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人协作、如何管理时间、如何经营生活。”2025届毕业生闫语慧的感言,道出泰山科技学院“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深层价值——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更融入成长的每寸光阴。
产教融合
实战平台锤炼硬核技能
面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教育痛点,泰山科技学院将产业需求和企业标准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课程项目化、实训实战化、双创常态化”的实践体系。学校投资300余万元打造的3700平方米“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成为这一理念的实体映照——AI模拟面试舱蓝光闪烁,企业HR在工作室答疑解惑,投资人于创业咖啡吧审阅项目书。
中心核心引擎之一的“高质量就业孵化基地”,以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为依托,聚焦“软件技术实战+职场关键能力”培养。学员们累计开发软件696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50余项。另一核心“就业创业指导专区”则汇聚12大功能区:从AI面试官、VR职业探索舱构成的科技赋能空间,到名师坐镇的深度辅导场域,再至资源丰沛的课程资料室,为逾2万名学子提供全流程的场景化求职辅导。
更具突破性的是“职场先锋班”培养体系。该班首创“专业知识+职场关键能力+企业访学”三维模式,整合德勤、华为等企业导师资源,将AI技术、大数据分析融入教学。首期学员结业即实现高质量就业:有的签约国家电网、中国电建等大型国企;有的进入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名企。
“当同龄人还在为如何写简历发愁,我们已带着实战作品集对话企业高管。”学员谷世杰感慨道。
国际拓展
中韩合作畅通升学新路
面对全球化浪潮,泰山科技学院依托中韩学院,开辟国际化学历跃迁通道。学校与韩国建国大学、嘉泉大学、清州大学、岭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推出“本硕直通车”“韩语进阶班”等项目,学生在国内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可赴韩研修人工智能、数字传媒等前沿课程。中韩双语导师团队全程护航,扫清语言与跨文化适应障碍。自2023年起,学校每年全额资助100名优秀学生免费赴韩交换学习,涵盖课程学习、实地考察与文化体验等,为学生打开全方位了解韩国学术与生活文化的窗口。
专升本入学的高金龙,曾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省级二等奖,却在考研路上陷入焦虑。中韩学院宣讲会上首尔樱花的画面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深印象,韩国教授们的国际化科研项目又为他打开了新赛道的大门。
“与其千万人挤独木桥,不如另辟蹊径追光。”在导师帮助下,高金龙将竞赛经历转化为申请优势,最终收到岭南大学硕博连读录取通知书。“泰科教会我的,就是在人生十字路口选择勇敢转弯!”
微专业赋能
免费体系拓宽发展路径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泰山科技学院依托“信息产业商学院”定位,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推出全免费的“通识六艺”与“Mini-MBA”微专业体系,通过“全免费修读+系统性培养”的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主修专业之外,获得构建复合能力的机会,从而为应聘求职书写“闪光简历”。数据显示,拥有微专业经历的毕业生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高出普通毕业生,复合型能力已成为就业市场的硬实力。
“Mini-MBA”微专业精准对接信息产业前沿与商业实战关键点,课程植根于中小企业真实场景。学生通过《商业管理案例分析》深度解剖鲜活商业案例,在《财务管理实务》中实战操盘千万级项目模拟,在品牌案例大赛中真刀真枪练兵,锻造直面市场的“即战力”与洞察力。
“通识六艺”则打破认知边界,重构思维框架。学生在《世界文明的历程》中理解文明交融,于《科幻与想象力》中激活未来思维,在《创意写作》《哲学的对话》中锤炼理性表达与深度思辨。这种跨学科浸润式学习促成认知体系升级,引导学生跳出单一专业的“认知深井”,以开放、包容、批判的多维视角理解复杂世界,成长为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厚度的人。
正是这种“低成本试错”与“精准定位”的机制,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尹里腾通过选修“数字媒体营销”微专业,敏锐捕捉到“信息技术+新媒体”的交叉领域蓝海,不仅明确了就业方向,更在实践中显著提升了新媒体运营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粉丝资源。
泰山科技学院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体系,深度融合产教资源、拓宽全球视野、创新微专业模式,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坚实而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学校在就业创业、应用型建设、学生社区管理等方面成果显著,先后获得“全国就业创业典范高校”“全国应用型标杆高校”“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并在多个权威大学排行榜中稳居山东省同类高校第一。
“教育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校园里,较高的年终就业率、持续攀升的升学率、亮眼的高质量就业数据,水到渠成,如期而至。更加令人激动的,是无数青年在这里突破认知边界、重塑人生轨迹、实现超越性成长的动人故事。当教育的光芒真正照亮每个个体的生命征程,高质量就业的方程式,便有了最温暖、最生动的解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最好的未来。
相关链接:“教育创新看泰科⑩”——《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最好的未来》,于2025年6月26日《大众日报》08版刊发,网址为:https://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872662
(本文所有照片均为泰山科技学院师生学习及活动场景)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的交叉浪潮中,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续突破千万,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考验学校、家庭和社会。当众多高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探索突围路径时,泰山科技学院以较高的就业率、持续攀升的升学录取率,彰显学校破局突围的育人成效。这所应用技术型大学,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双院制”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教育回归成长本质,使每个学子在实践熔炉中锻造出直面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了从“学历供给”到“能力加持”的跨越式转变。
打破疆界
“四位一体”锻造复合型人才
在泰山科技学院的育人理念中,高考分数、学历起点从不是界定人生高度的标尺。学校以“四位一体双院制”为育人基石,以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四根支柱为支撑,以书院制生活社区与学院制教学体系为双轮驱动,构建起深度融合的育人平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白钰洋的课表中,整齐地填写着《土木工程》专业课、《经典电影赏析》通识课、《品牌与营销管理实务》商科课三类课程。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课程设计,赋予他跨专业升学的勇气,他最终成功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多元视角的塑造,让我学会以更开阔的维度审视世界。”白钰洋说。
书院与学院的深度协同,更使育人空间突破物理边界。
海右书院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运营“校园文创工坊”,东岳书院组建“非遗传承社”,汶阳书院开设“国际文化沙龙”……宿舍走廊秒变创新孵化场,食堂餐桌成为思想碰撞地。“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人协作、如何管理时间、如何经营生活。”2025届毕业生闫语慧的感言,道出泰山科技学院“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深层价值——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更融入成长的每寸光阴。
产教融合
实战平台锤炼硬核技能
面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教育痛点,泰山科技学院将产业需求和企业标准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课程项目化、实训实战化、双创常态化”的实践体系。学校投资300余万元打造的3700平方米“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成为这一理念的实体映照——AI模拟面试舱蓝光闪烁,企业HR在工作室答疑解惑,投资人于创业咖啡吧审阅项目书。
中心核心引擎之一的“高质量就业孵化基地”,以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为依托,聚焦“软件技术实战+职场关键能力”培养。学员们累计开发软件696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50余项。另一核心“就业创业指导专区”则汇聚12大功能区:从AI面试官、VR职业探索舱构成的科技赋能空间,到名师坐镇的深度辅导场域,再至资源丰沛的课程资料室,为逾2万名学子提供全流程的场景化求职辅导。
更具突破性的是“职场先锋班”培养体系。该班首创“专业知识+职场关键能力+企业访学”三维模式,整合德勤、华为等企业导师资源,将AI技术、大数据分析融入教学。首期学员结业即实现高质量就业:有的签约国家电网、中国电建等大型国企;有的进入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名企。
“当同龄人还在为如何写简历发愁,我们已带着实战作品集对话企业高管。”学员谷世杰感慨道。
国际拓展
中韩合作畅通升学新路
面对全球化浪潮,泰山科技学院依托中韩学院,开辟国际化学历跃迁通道。学校与韩国建国大学、嘉泉大学、清州大学、岭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推出“本硕直通车”“韩语进阶班”等项目,学生在国内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可赴韩研修人工智能、数字传媒等前沿课程。中韩双语导师团队全程护航,扫清语言与跨文化适应障碍。自2023年起,学校每年全额资助100名优秀学生免费赴韩交换学习,涵盖课程学习、实地考察与文化体验等,为学生打开全方位了解韩国学术与生活文化的窗口。
专升本入学的高金龙,曾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省级二等奖,却在考研路上陷入焦虑。中韩学院宣讲会上首尔樱花的画面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深印象,韩国教授们的国际化科研项目又为他打开了新赛道的大门。
“与其千万人挤独木桥,不如另辟蹊径追光。”在导师帮助下,高金龙将竞赛经历转化为申请优势,最终收到岭南大学硕博连读录取通知书。“泰科教会我的,就是在人生十字路口选择勇敢转弯!”
微专业赋能
免费体系拓宽发展路径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泰山科技学院依托“信息产业商学院”定位,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推出全免费的“通识六艺”与“Mini-MBA”微专业体系,通过“全免费修读+系统性培养”的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主修专业之外,获得构建复合能力的机会,从而为应聘求职书写“闪光简历”。数据显示,拥有微专业经历的毕业生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高出普通毕业生,复合型能力已成为就业市场的硬实力。
“Mini-MBA”微专业精准对接信息产业前沿与商业实战关键点,课程植根于中小企业真实场景。学生通过《商业管理案例分析》深度解剖鲜活商业案例,在《财务管理实务》中实战操盘千万级项目模拟,在品牌案例大赛中真刀真枪练兵,锻造直面市场的“即战力”与洞察力。
“通识六艺”则打破认知边界,重构思维框架。学生在《世界文明的历程》中理解文明交融,于《科幻与想象力》中激活未来思维,在《创意写作》《哲学的对话》中锤炼理性表达与深度思辨。这种跨学科浸润式学习促成认知体系升级,引导学生跳出单一专业的“认知深井”,以开放、包容、批判的多维视角理解复杂世界,成长为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厚度的人。
正是这种“低成本试错”与“精准定位”的机制,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尹里腾通过选修“数字媒体营销”微专业,敏锐捕捉到“信息技术+新媒体”的交叉领域蓝海,不仅明确了就业方向,更在实践中显著提升了新媒体运营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粉丝资源。
泰山科技学院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体系,深度融合产教资源、拓宽全球视野、创新微专业模式,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坚实而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学校在就业创业、应用型建设、学生社区管理等方面成果显著,先后获得“全国就业创业典范高校”“全国应用型标杆高校”“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并在多个权威大学排行榜中稳居山东省同类高校第一。
“教育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校园里,较高的年终就业率、持续攀升的升学率、亮眼的高质量就业数据,水到渠成,如期而至。更加令人激动的,是无数青年在这里突破认知边界、重塑人生轨迹、实现超越性成长的动人故事。当教育的光芒真正照亮每个个体的生命征程,高质量就业的方程式,便有了最温暖、最生动的解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最好的未来。
相关链接:“教育创新看泰科⑩”——《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最好的未来》,于2025年6月26日《大众日报》08版刊发,网址为:https://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872662
(本文所有照片均为泰山科技学院师生学习及活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