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点亮”光通信产业新图景
2025-07-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姜姝彤 刘亚
记者 孟令洋 报道
本报枣庄讯 6月的鲁南大地,骄阳似火。在枣庄高新区,山东特发光源光通信有限公司车间里,却不见往日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的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台前的技术员只需盯着显示屏,就能实时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智能检测仪器自动完成光纤色散测试、机械性能检测等30余项指标,数据实时上传至工业物联网平台。这里,正上演着光通信产业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现在通过光纤传感技术和智能监测系统,所有数据自动采集、动态优化,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公司总经理张晓葵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介绍。近年来,企业投资建设“光纤通信与光缆智能工厂”,将5G内网、工业以太网与ERP、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打通了从研发、生产到运营、安全管理的全流程“数字血脉”。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公司14条生产线完成智能化改造,设备互联率、生产数据采集率均达100%。“产品不良率下降2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10%,交付准时率从80%跃升至95%。”张晓葵坦言,这些变化不仅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有底气,更让客户吃下了“定心丸”,企业订单因此显著增加。
智能制造的“火种”,在枣庄高新区光通信产业链上渐成燎原之势。在山东泉兴银桥光电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里,另一番“智能变革”同样震撼:原本需要人工核对的物料清单,现在由MES系统自动匹配;曾因人为操作导致的质量波动,被生产线全程防错系统精准“拦截”。公司构建的MES、ERP等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生产计划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控、设备管理等功能。
“智能化实现了生产线全程防错,提升了安全生产保障。”山东泉兴银桥光电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任张茂举翻着旧台账感慨,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2.4%,产品不良率直降75%,单位产值能耗降低近30%。更让他惊喜的是,订单交付效率提高了18%,“客户催货电话少了,回头率却高了。”
从“人工跑腿”到“数据跑路”,从“经验判断”到“智能决策”,两家企业的转型轨迹,折射出枣庄高新区光通信产业的集体突围。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全要素、全流程优化。据不完全统计,枣庄高新区山东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智光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五家规上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达18亿元,增速13.77%。
记者 孟令洋 报道
本报枣庄讯 6月的鲁南大地,骄阳似火。在枣庄高新区,山东特发光源光通信有限公司车间里,却不见往日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的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台前的技术员只需盯着显示屏,就能实时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智能检测仪器自动完成光纤色散测试、机械性能检测等30余项指标,数据实时上传至工业物联网平台。这里,正上演着光通信产业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现在通过光纤传感技术和智能监测系统,所有数据自动采集、动态优化,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公司总经理张晓葵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介绍。近年来,企业投资建设“光纤通信与光缆智能工厂”,将5G内网、工业以太网与ERP、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打通了从研发、生产到运营、安全管理的全流程“数字血脉”。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公司14条生产线完成智能化改造,设备互联率、生产数据采集率均达100%。“产品不良率下降2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10%,交付准时率从80%跃升至95%。”张晓葵坦言,这些变化不仅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有底气,更让客户吃下了“定心丸”,企业订单因此显著增加。
智能制造的“火种”,在枣庄高新区光通信产业链上渐成燎原之势。在山东泉兴银桥光电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里,另一番“智能变革”同样震撼:原本需要人工核对的物料清单,现在由MES系统自动匹配;曾因人为操作导致的质量波动,被生产线全程防错系统精准“拦截”。公司构建的MES、ERP等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生产计划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控、设备管理等功能。
“智能化实现了生产线全程防错,提升了安全生产保障。”山东泉兴银桥光电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任张茂举翻着旧台账感慨,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2.4%,产品不良率直降75%,单位产值能耗降低近30%。更让他惊喜的是,订单交付效率提高了18%,“客户催货电话少了,回头率却高了。”
从“人工跑腿”到“数据跑路”,从“经验判断”到“智能决策”,两家企业的转型轨迹,折射出枣庄高新区光通信产业的集体突围。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全要素、全流程优化。据不完全统计,枣庄高新区山东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智光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五家规上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达18亿元,增速13.77%。